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终于知道《见字如面》为何那么火 原来有那么多的“难以言说”

终于知道《见字如面》为何那么火 原来有那么多的“难以言说”

时间:2021-06-21 10:47:18

相关推荐

终于知道《见字如面》为何那么火 原来有那么多的“难以言说”

看了最近的一季的《见字如面》,这档口碑炸裂的老节目,依旧带给我不少新的感触,尤其是写给孩子们的信,一字一句都让人深思。

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孩子写给母亲的信、作家对儿童来信的回复……

写信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写信者自我质疑和反省的过程,摘掉面对面时带上的假面,退去伪装的外表,放下并无必要的“权威感”。

比起父母、长者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者的身份。

中国式爸爸的柔情

《见字如面》里,读过作家毕飞宇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信的开始他就自我检讨:孩子,你讨厌我抽烟,我也十分渴望戒烟,可是我一直没有做到,很惭愧。

整封信里,毕飞宇给孩子讲述了自己染上烟瘾的过程。

他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灌输道理,他只是把自己犯错的原因告诉了孩子:这个糟糕的开始,是从爸爸不敢坚持做自己开始的。

感觉别人递烟不接,就无法融入群体,又因为虚荣,撑着脸面“回请”了同学。在一次次的“请”与“回请”的过程中,烟瘾已经形成了。

更令毕飞宇难以释怀的是,父亲第一次发现他抽烟的时候,并没有在朋友面前训斥他,给他保留了面子,帮他点燃了手里的一支烟。

毕飞宇曾把这当成自己人生的成人礼,而多年后才明白这是一场误判,因为当时父亲只是维护了他在朋友面前的尊严,而非真正认同了这种行为。

信里,毕飞宇对儿子说:“爸爸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和你交流,一定会给你一个具备清晰表达能力的成人礼。”

(毕飞宇领奖现场,儿子做他的翻译)

这是一封毕飞宇写给儿子的信,信中没有谈大道理,没有高高在上,更没有营造自己的权威。有的只是推心置腹的平等和置身事外的温情。

他在告诉孩子,爸爸和你一样,也曾是个孩子,也曾犯过错、走过弯路。但有时候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做出选择时内心的倾向。

这些话,让一个父亲和儿子面对面讲似乎有些尴尬,但用一封信的形式却是极好的。

那些爸爸们摸爬滚打后才懂的道理,那些希望孩子听到心里却又怕煽情的真心话,都写在纸上,越过时间、空间,传递到孩子的心里。

本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见字如面》节目组

用尽一生与母亲相爱相杀

北野武的那封信,名义上是写给读者的。

但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设想,如果北野武的母亲离世之前能看到这封信,北野武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

北野武的母亲属于控制型的妈妈,而这份控制让北野武不断的逃离。

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把他最爱的藏好的棒球手套扔掉,把厚厚的参考书堆满他的房间。

安排他上英语和书法的补习班,他假装乖乖上课,却偷偷跑到公园玩。

充满斗争的学生时代似乎是以妈妈的胜利结束——他考上了妈妈满意的工科大学。

可还未毕业,北野武就把学退了。打工后又搬离了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房屋。

他在信中写到:“我心里也难过,但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搬离家后,他在自己租的房子里,也过了一段很规律的生活。但很快就拖欠了半年的房租,房东也没有赶他离开。

北野武本以为是房东没有抓到自己,后来才知道是母亲找到房东替他交了房租。

信里说:“我瘫坐在棉被上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也有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他决定真正地改变。

然而这些话,他的情感并没有被母亲接受,在母亲心里他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要让她继续操心。

(北野武和母亲合影)

之后,北野武因为在电视上演出,拿到的酬劳越来越多,母亲却开始问他要零花钱,两人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却不欢而散。

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到最后的几千万,北野武再也没回过家。

一直到母亲生命快结束的时候,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存折,存折是用北野武的名字开的。

从他给母亲的第一笔钱,她一分钱也没有花过。

母亲临终前写给他的信很短,信中说:“当你去东京打拼时,我就很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每月从不间断地要你寄钱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

北野武说,与母亲的这场战争,终究是自己输了。

可是此时的输赢又何曾重要,母亲带着孩子永远的误解离世,她眼中的孩子不懂自己的用心良苦,而孩子也将永远怀着对母亲的愧疚。

如果这封信能够早些被母亲读到,她会了解儿子内心的成长,而非一直把儿子放在不成熟的归类中。

如果儿子能够早些读到母亲的信,也不会把沟通的途径封闭多年,带着责怪的眼光看待母亲的爱意。

那些积怨已久的旧事,往往到头来不过是几句话的事情。

既然难以开口,那就下笔写信,若能打开沟通的渠道,就不会成为彼此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孩子问你理想是什么,要怎么回答?

有时信件是替父母表现深藏的情感,而有时信件也能帮助父母阐释复杂的问题。

比如,孩子如果问:“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我身边的大人这么喜欢钱呢?”

这可不是家长几句话就能解释清的,甚至有些大人自己都搞不清。

所以只能沉淀,只能细细讲、慢慢说。

作家巴金,曾收到一封信,是十个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寄给他的,这十个小朋友称自己是迷途的羔羊,他们被一些“新的现象”迷惑了。

信里说,爸爸妈妈说话三句不离钞票,社会上的人常以收入多作为自己的骄傲。家长常用金钱、新衣服、旅游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身边的同学谈到将来时,往往把单位好、工资高、奖金多作为自己最好的向往。

似乎,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于是他们决定开展这个“寻求理想”的活动,想要在巴金这里找到真正的答案。

巴金的回复并不快,他说这群孩子并不是“迷途的羔羊”,“迷途”的反倒是他们身边那群人。

信里,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跟孩子们讨论了这个问题。

巴金没有避讳,他告诉孩子们这个社会的现状,告诉他们自己相信邪不胜正,告诉他们自己对理想的信心。

他写道:“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问题在于我们一定要顶得住。”

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面对十个孩子的问题,认真思考并写了上千字的回信。

虽然不知道巴金的对理想的解释有没有帮到这十个小朋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份善意传递到了。近些年,当又有小孩对当年十个叔叔阿姨的理解感到好奇,在网上求助时,当年的这部分人,站了出来,解答了这个小朋友的疑惑。

或是情感郁结于胸,却不善表达;或是因为前期相处,留下了裂痕表达难以开口;或是孩子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深,书信往往成为了更好的交流方式。

每个父母在思考、写下自己的解答时,会一遍遍的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带领孩子成长,同时也是自己的重塑。

也许一封信,不能承载家庭教育所有的内容,却是拉近彼此、消除代沟的好方式。

你是不是也欠着孩子一封家书?如果此刻落笔,你会写什么话?

作者介绍

蜜思李,阅读量惊人的学霸级网瘾“少女”,扛得了机器拿得了话筒写得了稿子,作文大赛拿过奖,报社电台采过访。讲最走心的故事,做治愈系好友,愿我们的相遇,让你更懂孩子,遇见更真实的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