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天津杨柳青:年画标志出来的古镇

天津杨柳青:年画标志出来的古镇

时间:2018-12-28 11:32:41

相关推荐

天津杨柳青:年画标志出来的古镇

贴年画来点染春节喜气的历史悠久,而且南北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年画,如朱仙镇,如武强,如杨柳青,如绵竹,如桃花坞,当然了,“年画”这个专有名词在清代后期才出现,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版年画,因产地杨柳青而得名。

今天看杨柳青,无疑是座北方古镇,其因运河而生,一度繁忙的京杭漕运激荡出了杨柳青的灿烂文明,今天站在运河边,看到的虽然只是静静的河水,但是从宽阔的河面可以想象当初的舟船往来、人声鼎沸,再看看沿岸的深宅大院,更能想见明清时的客商往来,百工繁忙,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周边地区的木版年画艺人先后迁居杨柳青镇,开画坊卖画作,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很适合雕版,艺人、市场加之可用的工艺材料,杨柳青木版年画随即兴起,并走向兴盛,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形成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的风格,杨柳青年画也像其他年画一样有画、刻、印等工序,不过它的描、开脸等工序更特殊,其制作方法也就有了“半印半画”的概括,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正是工艺上的特殊性强化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风格,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气氛祥和。

由于距离京城很近,受京城文化影响和消费市场的引导,杨柳青年画在民间文化的通俗中带有了一定的宫廷气,多了细腻和端庄,杨柳青年画的第一大题材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适应了农业文明时代中国人企盼生活吉祥美好、生丁多福的民间心理,但年画的线条流畅,色彩明丽而不俗,隐约有宋元院画的影子,当然,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也随着时代更迭而有流变,明清时期杨柳青有北方“小苏杭”之称,加之画作畅销京城,因而题材和风格不同于其他的农村年画产地,具有了市民审美趣味,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已经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乾隆末年,杨柳青年画受戏曲盛行京城的影响,诞生了大量戏曲题材和形式的作品,“庆顶珠”、“瑞草图”、“暖香坞试制春灯谜”、“三王拢翠”、“刘姥姥游大观园”等题材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新中国建立后,杨柳青年画这门古老民间艺术又得以继承,,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画社被命名为天津老字号,成为天津标志性品牌商铺,如今,初到杨柳青的人是必须到石家大院看看年画的,石家大院位于古镇中心,原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住宅,现在的石家大院为仅存的“尊美堂”宅第,今天的石家大院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规模建筑始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整个建筑群包含十八个院落,典型的四合连套,院中有院,轴线明确,功能布局合理,典雅华贵,气派宏大,尤其院中主体建筑之一石府戏楼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封闭式民宅戏楼。

1991年,以石家大院为馆舍的天津杨柳青博物馆正式开馆,此后,古镇上也出现了更多的年画作坊、艺术馆,这些展馆、画坊荟萃了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的精华,在装点了古镇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人们游访的好去处,伴随着中华文化复兴,公众对包括年画在内的民间艺术正在重建认知,诞生于坊间的杨柳青年画在走出博物馆、画册、纪录片,重返国人的节日生活、日常生活,浓浓的丹青气氛中洋溢着生机,重新回归公众生活应该是传统年画承继下去的最有效方法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