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父亲去部队看望儿子: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 赶他走

父亲去部队看望儿子: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 赶他走

时间:2022-08-09 09:26:49

相关推荐

父亲去部队看望儿子: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不认识 赶他走

前言

俗话说得好,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养育之恩是多么大的恩情,孩子又怎么能够因为一点的不满对父母心生怨怼?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提倡孝道的国家,就连动物都懂得回报,历史上也有许多有关“孝”的故事,“孝道”是一种来自道德层面的约束,在古代,一个不孝顺的人会让人觉得品德不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孩子赡养父母是一种责任,如今也有法律上的规定。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历史上父子反目成仇的故事不在少数,忘恩负义的子女也没少见。在抗战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军长,他年轻的时候和父亲闹了些矛盾,后来他功成名就,父亲惦记儿子想去军营里看看他,没想到的是军长拒不相见,甚至还让手下把老人赶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离家出走

这个军长便是胡宗南,他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有“十三太保”之称。他的老家在浙江镇海,1896年,胡宗南出生了,那时候国内环境不大好,加上他的父母都是穷苦的人,所以他从小的生活也是很艰难。

常言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还是拼尽全力把儿子送进了私塾。在学校的时候,胡宗南成绩名列前茅,照这样发展下去,未来的他也能靠笔杆子有一番作为。父母的艰辛胡宗南都看在眼里,他也知道父母都是为了他好,心里十分感激。

此时的胡宗南和父亲关系也是不错,但父母毕竟都是比较传统的人,对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胡宗南来说,两辈人的思想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如果处理不好绝对会因为这个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

果然矛盾很快就爆发了,起因便是胡宗南的婚事,在这件事上父子俩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在父亲看来,儿子的婚事就应该听他的,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件事如果他不按自己说的做,那就是不孝。

可是对于有着新时代思想的胡宗南来说,婚姻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然而父亲并没有听取他的想法,反而很快就帮他定下了一门亲事。这姑娘胡宗南见都没见过,自然是不可能娶她的,面对强硬的父亲,胡宗南决定反抗。由于当时胡宗南竞争校长职位失利,心中愤愤不平,再加上婚期将近,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

二、从军

1924年,离开家的胡宗南在广东报考了黄埔军校,这所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是一所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的学校,因为学校出名,所以也不是那么好进的。那时候的胡宗南身高还没有一米六,首先体格这一块就不过关,好在廖仲恺十分欣赏他,特许他参加考试,最后也不负期望的被录取了。

胡宗南深知自己在体格方面的不足,因此训练的时候,他非常的认真刻苦,本来他的资质也不差,有这样的学生,军校里的长官自然会重点培养他。从学校毕业之后,胡宗南就担任了少尉见习,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涯。

从学校里学到的军事理论,加上一次次战争中的实践,胡宗南也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几次胜仗之后,胡宗南立了功,担任的职位也是越来越高。离开家这么多年,胡宗南凭借自己的本事也混出了一片天地,或许是心中对父母还有怨言,或许是太忙了顾不上,总之他也一直没能回去看看。

三、拒不见父

后来胡宗南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连家乡的父亲也听说了他的名字,自从儿子离家出走之后,父亲也生气过,但在这之后他也后悔了,一直担心着儿子在外的安危,直到听别人说起,才知道儿子如今这么有出息了。他按捺不住想念儿子的心,四处打听终于知道了胡宗南居住的地方,得到消息之后,这位老人立即从家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到了军营门口。

看着重兵把守的大门,老人知道要进去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让门口的士兵帮忙进去说一声,让他们军长出来。没想到的是胡宗南根本不见,直接让士兵把他赶走,说不认识这个人。老人这才明白,儿子还在为当年的事跟他生气,他还没有原谅自己,就算他想解释,连儿子的面都见不到,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满腹心酸的回了家。

亲人之间有什么问题还是要及时沟通解决,都是血缘至亲,彼此之间又能有多大的仇呢?父母抚养我们长大,我们也该陪着父母变老,愿世间“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再少一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