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作文题目:《别担心 我可以的》

作文题目:《别担心 我可以的》

时间:2022-05-16 08:47:55

相关推荐

作文题目:《别担心 我可以的》

参加中考的孩子,年龄大约是在15岁。我们常常说,人生有四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其实已经从这个年纪开始了,就是:青春期。最近有人说,更加科学的划分是,人生有五个阶段,在青春期之后加了一个奥德赛时期。也就是说,在介于青春期和成年期之间,我们还有一个时期,用于学习、探索、成熟。

“别担心,我可以的”这个作文命题,正是让孩子们清醒地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孩子们在过饱和信息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比前几代人懂得更多,他们似乎将提前进入人生的奥德赛时期。是的,他们为人生的挑战已经准备好了,作为成年人,我们有什么好为他们担心的呢?

最近啊,我常常和接触到的人交流一个心得: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当然,这句话针对的是家长,不是其他人。孩子在家长提供足够好的条件下,他们去和学校的同学、老师们打交道,和社会给他们提供的种种信息和服务打交道。只要他们努力,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蒋隽 整理)

B 有温度和文学性,适合学生说真话

点评人:王十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王十月表示,这个作文题出得好,和往年作文有时过于偏理性、偏宏大不同,这个题目从心出发,以情为切入点,有温度,有文学性,而且适合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

题目省略了主语,谁别担心?这就给了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可以是《妈妈别担心,我可以的》《爸爸别担心,我可以的》《老师别担心,我可以的》等等。

在动笔之前,想好人物关系很重要。首先,我可以的,这个“我”可以是考生自己,也可以是虚构的一个特定身份的人。我对谁说可以呢?这就构成了人物关系。考虑到会有许多考生会第一时间想到爸爸、妈妈、老师等,建议学生避开这个选择,构建独特的人物关系。因为这是文章能否出奇制胜的关键。比如《医生姐姐别担心,我可以的》,构成医生和小患者的人物关系。甚至是对小猫小狗说别担心,我可以的,等等等等。

人物关系设定了,写一个小故事就好,不宜空洞抒情,也不宜硬往人生哲理上靠,标题已经把主题框定了,中学生也不可能有太独特的人生况味。所以这篇作文,只要考生找好角度,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文从字顺,情感真实,就会出彩。(谭铮 整理)

C 写一篇有温度的中考作文

点评人:李碧梅(儿童文学作家、童书编辑、小作家协会导师)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也很新颖。乍一看题目,似乎是对别人说的话,但是仔细一想,其实可以当成是自我的鼓励和治愈,非常正能量。这次作文,既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察,在完成这个考题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

可以说,这个作文题目,可以直击学生内心,尤其是对考场的学生来说,看到题目,便会有许多的思绪冒出来。同时,这是一个极具提示性的作文题,审题立意可多角度入手,梦想、学业、希望、欢喜、难过、悲伤、烦恼……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有话说。

目前这个社会,孩子们每一个成长阶段,烦恼都会找上门来,但是面对烦恼的态度,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遇到烦恼,可以不抱怨、不放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让“烦恼”这个成长的绊脚石,转化为成长的阶梯。考生需要梳理自己的生活,可选对自己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又或者是对自己来说有重要影响或是意义的人物展开叙述,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写出自我的感动和生活的细节,让事件能打动人,让人物有血有肉,真正做到让文字传达出温度,或许就会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作文。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表达情感的时候,自然地表达就好,千万不要过度渲染,那样的话,会适得其反。

(梁栩豪 整理)

D 切入角度真正聚焦题意也不容易

点评人:吴穗华(广雅教育集团广州片初中学校语文大科组科长)

从审题角度说,与往年命题模式有所不同,今年以分句间关系的审读代替词语之间关系的审读。

标题中的限制就是两个分句的关系,分句之间构成语义上的因果关系,先果后因,“因为我可以”所以“别担心”,需要考生在素材的内容层次上表现这种关系,才能与标题达成匹配。

因为本题并没有设置过多的审题障碍,所以有些考生容易在记叙“我可以的”上花心思与笔墨,反而忽略在叙事层次中如何表现从别人或自己一开始“担心”到“别担心”的演进及这个过程与“我可以”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写“我可以”的事时,需要不仅写出我如何“可以”,而且要写出自己是如何让别人或自己“别担心”的。

只有这样充分考虑材料切入角度与叙述过程中的重心及层次展开,才能真正聚焦题意。

本题构思可考虑三点:第一,写真实,有事可写,关键是写出细节;第二,写熟悉,有情可抒,关键是感染读者;第三,写独特,有理可发,关键是表达思辨。

总的来说,今年的命题将写作切实看作是社会性的互动实践,引导考生回溯真实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建构自己世界的同时,与他人形成共同理解,考察考生在人生和社会中不断学习所需要的资质和能力。这是一个契合学生心灵的好题。(蒋隽 整理)

作者:蒋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