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家真心话大冒险

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家真心话大冒险

时间:2021-08-01 20:01:02

相关推荐

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家真心话大冒险

6月17日,腾讯书院文学奖正式揭晓,在颁奖典礼上进行的“获奖人问获奖人”环节中,刘慈欣、西川、陈徒手、袁凌、武玮各自抛出犀利问题,展开了一场真心话大冒险。

武玮提问西川:“口语化”导致“垃圾化”?

武玮:我看了腾讯文化对您的专访,您说诗歌极端的“口语化”会造成“垃圾化”,能否更深入的阐述?

西川:诗歌界有一个派就叫“垃圾派”,写作不往上走,往下走,这可能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有关系。在诗歌界,有时候大家可能会比着垃圾化,比较谁的位置更低。我碰到过这样的诗人,这些诗人的尝试我觉得也挺有意思。

当然,“垃圾化”还有“口语化”,有人说“口语化”就是“口水化”。对我来讲,做艺术往什么方向走都可以,但是作为艺术家,一定要知道你的界限划在什么地方?你的控制力表现在什么地方?比如说你就是垃圾化,但是应该在什么样的地方一下子就停住,这是艺术家的控制力。

不管是歌手、诗人、还是画家,好的艺术家有他飞扬的一面,有他疯狂的一面,但是所有好的艺术家都是有控制力的,到了一定的关口时,一下子拿住,这很重要。

我并不是反对“垃圾派”的人,我自己都写过一首诗叫《垃圾吟》。但是我觉得特别可惜的是,有的艺术家或诗人在该表现控制力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这时候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诗人,感觉还是欠一些火候。控制力是艺术家应该具备的。

西川问陈徒手:冯友兰在文革中是否真诚?

西川:陈徒手书中写了过去的文人,包括丁玲、冯友兰等,他们都是从旧时代过来的,后来加入到文革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一定是有他们不适应的地方,有他们觉得非常难办的地方。但是我对冯友兰有一个好奇,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把冯友兰拉过来作为一个可以为革命做贡献的哲学家。冯友兰这么大的学者,他在文革中做出那样的表现,很人认为他是对时代的妥协。我想问,冯友兰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真诚的成分?冯友兰成为这样一个形象,除了外在的影响之外,跟他过去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有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陈徒手:西川老师是我的偶像,向我提问我很荣幸。我有一本书专门写冯友兰,查了档案,但是冯友兰文革阶段有一部分答案没有开放,我没查到,所以他文革中的真实情况我实在是不好判断。我那篇文章写完以后,冯友兰的女儿基本上还是认可的,觉得写得还比较实在。文革的部分确实回避了,因为确实没有材料。

我觉得冯先生有真诚的部分,他投入文革的时候表达了信心,江青、毛泽东对他很信任。在1973-1975年的时候,他表达了很犹豫的情绪,是很复杂的。到了80年代,挨批评他没有反驳,80年代末他写文章对此有忏悔,有反思,那个书后来大部分没出版,但在香港出版了,他对自己的那段历史有很真实的披露。

陈徒手问袁凌:写作立场怎么划分?

陈徒手:袁凌的写作是很痛苦的,是一个自己折磨自己的过程。您的个人写作和职业为报纸写作有什么区别,自己的立场怎么决定?

袁凌: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开始做记者,在我的职业身份和个人写作之间确实有一个关系问题,其实应该是很分裂的,在最初没有把握的时候我就是完全隔绝两者,新闻上面只做严格的调查报道,靠事实说话,不带任何文学气息,记者手记我从来不写。

一直到近两、三年,我才开始写特稿,接受了非虚构的概念,打破以往的界限,在新闻里面引用了一些文学的手法,开始写作特稿和人物稿。

我注意到的是,我们要跟传统的报告文学有一个区分,报告文学之所以受到相当的非议,因为它倾向于虚构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一些不可能看到的情景和对话,而又把它们当作是真实的。

在特稿或非虚构的写作中,我觉得不是不允许有对人物的设想和判断。我写高华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位有定论的学者,对于他的学术思想,里面的分裂,以及受到的限制,你怎么能做自己的判断呢?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但是要让读者看到这个判断是你的判断,而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真实的东西,读者和你可以对话。

这么多年在新闻、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我努力的探索界限和平衡点。但是探索得有多好,我到现在也不敢确定。我最近在写一个监狱史的非虚构就遇到了这个问题,非常痛苦,还没有解决好,眼下还在探索中。

袁凌问刘慈欣:类型小说文学性差怎么办?

袁凌:我旁边坐的是鼎鼎大名的刘慈欣老师,我们的写作虽然也归到新文学里面,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我本人对科幻小说是敬畏的态度,我在文学方面算是一个比较拘泥的人,但是我对类型小说有一种兴趣和好奇。带着这个好奇问刘先生一个问题,我周围的这些读者们,有些对类型小说有两极化的评价,包括麦家的谍战小说,刘慈欣的《三体》,这些鼎鼎大名的作品,一些人是崇拜的五体投地,另外一些人却不太看,觉得文学语言不好。您作为一个将类型小说带入文学经典殿堂的类型作家,怎么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解决到了什么程度?

刘慈欣:类型文学到目前为止,首先是读者的欣赏取向越来越细化,读者群也越来越细化。这种情况下,一部作品被一批细化的读者认可,而其他读者很难接受,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另外,我们的文学评论体系多年以来形成了一个很坚硬的框架,这种框架对于现实主义主流文学肯定是适用的,但是对类型文学是否适用,有些时候有一定的疑问。

比如用主流文学的标准评论类型文学,评论侦探小说或者科幻小说,我们都是倾向于认为无论是侦探、推理还是科幻都是作为一个平台,一个独特的角度,最终是要用这个角度探索人性的。实际上在我的理解中,类型文学不是这样子的,类型的因素比如侦探、推理、科学幻想,就是类型文学追求的本身。至于传统主流文学探索的人性,在类型文学中反而是辅助,类型文学真正追求的就是类型的本身,如果不理解这个,那么对类型文学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区。

至于说类型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语言,不得不承认类型文学本身和文笔、语言并不矛盾。现在我们看到类型文学中文学语言的欠缺,从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工科出身的工科男,在这方面不得不承认有一定的缺陷,这也是类型文学应该改进的一点。

“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名单

【小说类】

致敬小说家 刘慈欣

年度小说家 猫腻《将夜》

【剧本类】

致敬剧作家 邹静之

年度剧作家 刘和平《北平无战事》

【非虚构类】

致敬非虚构作家 陈徒手

年度非虚构作家 袁凌《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现代诗类】

致敬诗人 西川

年度诗人 侯马《大地的脚踝》

【歌词类】

致敬作词人 崔健

年度作词人 武玮《西北东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