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兼顾新颖与经典——谈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

兼顾新颖与经典——谈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

时间:2023-05-02 21:08:46

相关推荐

兼顾新颖与经典——谈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

中国高校之窗

论据的新颖性与经典性是一对矛盾,议论文写作进行论据选择,会面临这对矛盾。对此,我有感受,也有思考。因此,我认为议论文写作要处理好这对矛盾,选择论据要兼顾新颖性与经典性,做到新颖性与经典性的统一。

前些年,为了追求 有文采 ,获得 发展等级 高分,很多老师都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应试 绝招 :多引用古诗文,多列举古代名人事例,以此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打造文章的文采亮点。如某专家搞高考辅导讲座,传授的就是这样的 应试秘方 。于是,学生作文千篇一律都是这样的套路:开头,引用古诗文开启下文;主体,列举古代名人事例论证说理;结尾,引用古诗文呼应总结。全篇谈 古 ,不见有 新 。翻开前几年的 满分作文 作文秘笈 之类的 应试宝典 ,无不是这些东西充斥版面。无可否认,最初这样的文章很是吸引眼球,颇能唬人蒙人,易获高分满分。这样的文章偶尔看几篇令人称奇,看多了也就令人反胃,令人忧虑。因此,有评卷专家调侃批评说:每到高考,屈原就会再投一次江,李白就会再贬一次官,杜甫就会再流一次泪,陶渊明就会再辞一次职 确实,大家都这么写,毫无创新可言,的确令人反感倒胃。于是,这样的文章犹如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于是,有的省市在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堆砌古诗文、罗列古人事例的,再好也只按三类卷给分。

平心而论,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等是古代名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事例很有经典性,如果运用得当,能增强说服力,也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彰显文章的文采亮点。但大家都用这些事例,难免 撞车 ,难免雷同,难免千人一面,难免毫无新意,而且,因为事例陈旧,难免缺乏生活气息。这就需要有一些自己独有的东西,需要有一些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鲜活事例。这就需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所处时代中获取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鲜活事例。如江苏高考满分作文《风沙渡》,引发考生写作灵感、作为文章重要论据、构成文章关键内容的一个事例,就是考生赶考路上偶然看见的一个颇具个性的店名 风沙渡 。

然而, 求新 又出现了新问题:自从有的省市在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不准堆砌古诗文,不准罗列古代名人事例(否则,再好也按三类卷给分),老师将这一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后,学生不敢引用古诗文,不敢列举古代名人事例,只好从身边事例中选择论据,老师又说这些事例平淡低幼,没有知名度,不具经典性,欠缺说服力。看来,学生高考作文真是两难。

其实,凡事不可绝对化。古诗文不是不可以引用,古名人事例不是不可以列举,而是不要套用滥用,不要人云亦云。同样,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鲜活事例该用,但也要注意其知名度与经典性,避免低幼与平淡。这就需要兼顾新颖性与经典性,做到新颖性与经典性的统一。

如何做到新颖性与经典性的统一?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与选材意识。比如,选材不要唯古是用,而要古今并用;不要唯名是用,而要名凡兼顾 名人凡人兼顾,知名无名兼顾。即便引用举例能完全吻合观点证明观点,一篇文章最好不要光是古代诗文的堆砌,不要光是古代名人事例的罗列;引用也好,举例也好,最好是有点古代的东西,也有点现代的东西,更要有点自己的分析。而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最好既是经典的又是新颖的,即别人不大可能滥用的。

以上所谈的道理以 材料占有丰富,有材可供选择 为前提。如果没有材料储备,无材可供选择,能凑合成篇就不错,哪管它什么经典性与新颖性?哪顾得上经典性与新颖性的统一?因此,要留心生活,占有材料,要贴近生活,积累认识。这是另外的话题,不再展开。

还需指出:这里所谈的是思维方法的东西,只有相对性,不具绝对性,如怎样做到既经典又新颖,没有量化指标,没有套用公式,全凭个人灵活掌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