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各地创新做法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尽显“国家宝藏”迷人魅力

各地创新做法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尽显“国家宝藏”迷人魅力

时间:2022-07-22 03:20:40

相关推荐

各地创新做法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尽显“国家宝藏”迷人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各地创新举措让非遗传承“活”起来,“国家宝藏”在新时代中焕发迷人魅力,非遗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各地创新机制:力促优秀传统文化再发新枝

赣州市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排练。图片来源:赣州文明网

南京不断推进“记忆工程”保护非遗文化

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主要是借助数字摄影和录音、二维或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珍贵资料,以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实现保存、传承与传播。出台的《“十三五”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将分批对江苏省级以上的重点非遗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数字化采集工作。

芜湖发布《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

1月1日,《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开始施行,这标志着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步入了法治的轨道。《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共五章四十条,分为总则、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法律责任、附则五部分。条例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强化保护,突出创新,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好操作、条款实”的原则,力求使芜湖铁画这一国遗艺术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赣州启动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工作

为了解决当前全市各专业院团赣南采茶戏表演人才断层断档现象,赣州从开始启动赣南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工作。自起,连续五年,每年由赣州市直院团、各县(市、区)根据专业院团演职人员余缺及文广新局系统编制管理情况选送2至4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到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定向培养,每年培养学生40至60名。

扬州建设“名师工作室”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这两年,扬州市委宣传部为推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启动建设“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各工作室已渐趋成熟。文化名师工作室推出以来,名师们感到的不仅是荣誉和肯定,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锁定了学校,与教育部门一起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剪纸班、木偶班、民歌班、扬剧班等等,地方文化传承有了载体。

白银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白银市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对一批地方戏曲资料和民间口口相传的戏曲史料进行整理和保护。同时,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

寻找工匠精神:打造“新”传承者

天津京剧院的演员走进新华南路小学教导学生京剧。图片来源:天津和平文明网

北京朝阳区“寻找”非遗工匠 打造“新”传承者

近日,北京朝阳区文化馆非非剧场里热闹非凡。由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寻找工匠”朝阳区非遗传习课堂首次公开课吸引了各个年龄段近150人参加。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0月在全市启动了“寻找工匠”非遗传习课堂,由非遗传承人亲身授课,免费传授非遗技艺,从普通大众中寻找和打造“新”非遗传承者和传播者。

上海徐汇打造“黄道婆手工体验馆”创新传承非遗

正式开馆的黄道婆纪念馆(二期)以“黄道婆手工体验馆”的名义,为原本静态展示的纪念馆插上翅膀,带你穿越带你飞。华泾镇通过引进专业的技术团队,赋予纪念馆更丰富多样的内容,让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当代人也能感受到传统手作技艺的魅力。

佛山不断创新形式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3D打印也能制作出花纹繁复、雕刻细腻的佛山狮头彩灯与陶艺、木版年画与南海藤编跨界混搭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一直以来,佛山大力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让更多人爱上并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

湖州老街文化传承有范儿“活”出年轻态

时下,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湖州人,还是年轻人和孩子,总有爱上老街的理由。左手传承,右手创新,湖城的老街就是这样边唱起古老歌谣,边踏着现代步点,活出“精气神”,活出“年轻态”。湖州给修旧如旧后的老街植入文化创意焕发青春。今年以来,已推出摄影大赛、文创集市、旗袍秀、启蒙礼、非遗展示等各类文化推广活动10余次。

感受曲艺精髓:“老戏新唱”展示国粹魅力

著名京剧演员严庆谷在上海京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表演京剧。图片来源:徐汇文明网

尚长荣新编"三部曲"创造性传承历史京剧

尚长荣不仅是京剧舞台上的常青树,也是年轻演员心中的偶像和标杆。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如今都有了传承版。日前,“激活创造意识 夯实人才基础——尚长荣‘三部曲’传承与戏曲人才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京剧院举行。表演艺术家、年轻学员们以及业界和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传承什么”与“如何传承”的热烈讨论。

上海非遗传承人巧用英文推广国粹艺术

11月19日下午,近300名观众在上海京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欣赏了一出由著名京剧演员严庆谷表演的英文版京剧选段《搜孤救孤》。这台名为“胡扯”的谐趣演唱会,正是徐汇区龙华街道同上海京剧院共同发起的“国粹好邻居”文化艺术志愿服务行动今年的收官演出。

江西客家山歌焕发新活力唱响传承"好声音"

极富魅力的客家山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是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牵动着许许多多文化工作者的心。由中央电视台倾心打造的《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上,代表江西出征的赣南客家山歌,仿若天籁之音,征服了无数观众。

天津西青开展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日前,由天津市文广局、西青区政府联合主办,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西青区文广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杨柳青镇光明大殿开幕。本次开幕式特意增加运河沿岸五地融水仪式,将五地运河水汇聚千年古镇杨柳青,感悟生生不息的运河文明,体验非遗文化的融汇与新生。

白银新创现代秦腔戏《真金白银双手握》

近日,由白银区秦腔文化发扬协会、白银秦韵戏曲传媒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新创现代秦腔戏《真金白银双手握》在白银区文化中心演艺厅首次展演。该剧以白银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背景,以主人公的感情矛盾为主线,表现了白银人民勤劳质朴、奋发创业的历程和反哺家乡的家国情怀。

打造金字招牌:特色品牌打造地域精品

大型专场文艺节目《太行山上•太行人家》节目《喜获嘉禾》。图片来源:晋城在线 田飞

天津打造评剧京东大鼓相声三大文化品牌

天津市宝坻区坚定践行文化自信,扛起评剧、京东大鼓、相声“三杆大旗”,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形成了从传承人到传承人群的转变。10多年前,评剧、京东大鼓和相声先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让天津这三项珍贵的“非遗”飞回寻常百姓家,宝坻区开展了“活态传承”。

沈阳培育“一河两岸”重要惠民文化品牌

从夏至秋,历时3个多月,沈阳市和平区在浑河两岸组织400余场文体活动,数百万人次通过现场或网络直播观看参与浑河之夏。如今,在浑河两岸,云飏阁、郎朗钢琴广场、足球之都博物馆、沈阳哥德杯世界足球公园,如珍珠一样嵌在浑河这条玉带上,成为承接浑河之夏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为浑河之夏品牌活动走向更专业化、更国际化提供重要的支撑。

晋城举办太行山文化旅游节打造地域精品

为弘扬太行精神,打造节庆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晋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日,一场集文化、旅游、经贸、体育于一体的盛会——第四届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和晋城首届全域旅游嘉年华,在晋城市体育场精彩开幕。晋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太行山上•太行人家”城市文化品牌,全面实施全域旅游打造行动。

鄂州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自信

在鄂州市,大大小小的乡村戏台加在一起,足有上百个。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悄然间,那些快要被遗忘的乡戏又回来了,还越来越火。近年,鄂州市群众自发组建的各类戏曲团体,高峰期达50多家,长年开展活动的有10多家,这些农民剧团在农闲和节假日期间自编自演戏曲节目,开展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中山传承多个非遗项目擦亮镇区文化品牌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300多项,其中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南朗崖口飘色、醉龙舞等被列入了国家级保护名录。近年来,中山以这些非遗项目为主题的文化节在各个镇区相继开展,成为助推中山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品牌。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人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新时代下的非遗传承和保护更需要注入新的时代基因,主动贴近群众,融入生活,激活传承新活力。(策划:中国文明网 制作:赣州文明网 开封文明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