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孩子到了青春期 出现严重叛逆心理 家长该如何引导?

孩子到了青春期 出现严重叛逆心理 家长该如何引导?

时间:2023-06-24 14:16:23

相关推荐

孩子到了青春期 出现严重叛逆心理 家长该如何引导?

编辑丨阿宁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咨询室做了很多与疑似焦虑障碍的青少年的诊断访谈。有时与他们的访谈结束后,也会和家长聊几句。

家长问诊断结果,我说“您的孩子是有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有的家长之前没有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求医经验,听到“焦虑障碍”常常会吓一跳,说:“这么严重啊,我们以为他就是叛逆。”

青春期时的叛逆其实是正常的发展表现,但是叛逆并不能解释一切,区分孩子“正常发展中的叛逆”与“心理问题”对家长而言至关重要。

对于正常发展的叛逆,家长们需要包容,允许孩子在适当的叛逆行为中发展出自主性;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需要及时地帮助孩子,避免心理问题延续发展变得日趋严重。

01.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叛逆?

在正常的心理发展中,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经历某些形式的“叛逆”,如果父母可以恰当地对待这些“叛逆”,孩子就会从“叛逆”中发展出独立、自信的个性。

很多青春期不被允许“叛逆”或者被父母镇压了“叛逆”的孩子,通常会比较没自信,在决策上非常依赖于父母的判断,即便是成年后也难以做出决定。

很多家长想必会有深刻的体会: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变得不听话了,会和父母顶嘴,不再对父母的意见顺从,而且不想告诉父母发生在学校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变得“叛逆”符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需要。

所谓“叛逆”,是“分离-个体化”进程在亲子关系上的呈现。而“分离-个体化”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照顾者在心理上的分离,从而发展出独立意志,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发展任务。

没有顺利过渡“分离-个体化”发展任务的个体,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障碍中的分离焦虑障碍就是其中之一,它表现为青少年会因为害怕与照顾者的分离而无法离开家或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这样的症状甚至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02.

怎样区分“正常叛逆”和“心理问题”?

如果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答案非常简单:

社会功能没有损害的就是“正常”,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的就指明有“心理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社会功能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功能水平如何。

比如:

是否有正常的人际关系?

这个人是否能够正常地上学/工作?

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

......

对于青少年而言,我们会主要评估他的学业功能和人际功能是否异常。

所以,要评估一个孩子是否处在正常的发展中,还是正在经历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去看这个孩子在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功能方面的适应水平如何。

青春期由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给生活适应带来的影响,是很多精神障碍的首发时间,比如焦虑障碍、心境障碍(抑郁、双相)、适应障碍、物质滥用等,家长们需要对此警惕。

当察觉孩子有心理问题的苗头出现时,家长最好能做到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及时的评估和预防干预,避免小小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精神障碍。

03.

父母该怎么对待青少年的叛逆?

由于青少年在身体和认知上的发展已经趋近成年人,他们对父母的逆反意识也会直接地通过言语和身体语言表达出来,更容易让父母感觉到受到攻击。

有的父母难以接受孩子表达出来的攻击性,会反过来用严厉的言辞(比如用道德观来绑架孩子——如“不能和父母顶嘴”)或是暴力的行为来处理孩子的攻击性,以实现维持父母的“权威”。

这样的处理手段,在潜意识层面上实际上是父母对孩子实施的“报复”,是非常不恰当的一种教育方式。

因此,我建议家长们要改变在亲子关系中认为自我的权威不容侵犯的观念,更加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意识和愿望,包容孩子攻击性的表达,并且做到不报复地回应孩子的消极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而是日积月累所造成的。

孩子的叛逆都是蓄谋已久的,家长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抽丝剥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