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做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做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时间:2021-05-05 09:47:54

相关推荐

做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做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北京市东城区建立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02-02 吕露 本报记者 马北北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71岁的马灵芝老人,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交道口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老人感到看病极为方便。

给马灵芝老人看病的刘大夫接过马大妈递过来的居民健康卡,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上轻轻一划,屏幕上立即显示出马大妈的电子档案。依据档案,刘大夫很快开出电子处方。交费时,社区医疗服务站不仅免除了马大妈的挂号费、诊疗费,还对部分药品优惠。

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北京市政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有一定规模:“覆盖面广”,城区服务网络街道层级覆盖率达到100%,郊区覆盖率达到81.2%;“模式多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管理等形式不一,各具特色;北京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支持处于全国前列。

据记者了解,居民健康服务信息IC卡(简称居民健康卡),是东城区域内居民享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电子凭证,是患者的电子病历。截至12月底,东城区已为居民免费办理健康卡6.516万张,发放范围主要是低保、残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儿童五类人群。

通过电脑显示,记者看到,一张小小的居民健康卡中竟然包含了52项基本信息,其中不仅有居民个人的电子化健康档案,还有居民电子病历以及应急电话等。

通过居民健康卡,持卡人在东城区的任何一家社区卫生站就诊时都可免挂号费、诊疗费并享受药品优惠。全科医生可以通过读卡器,了解患者病情、既往病史并将本次就诊的病历录入电子病历,避免了患者每到一家医院看病都要重新建立病历的情况。

多年来,东城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看病难、看病贵”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改变这一状况,东城区大胆改革现有体制。从开始,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竞争性体制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竞争领域之外的系统,建立了“两轴体系”。

一条线是由卫生局医政科管理、驻区各医院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另一条线是成立了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站和全科医生工作室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东城区社区卫生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站的人员工资和运营经费由区财政按照预算拨付,即“吃皇粮”。这一举措解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东城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后,加大了对社区卫生的投入力度,年投入由12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2800万元,并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和区属医院对社区医务人员实施“双合同管理”,即由区属医院派遣,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保留身份,由管理中心与其签订聘任合同。

在监管评价体制上,东城区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多部门协同的监管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运用电脑自动生成评价和发放意见表、热线电话等人工评价方式,借助综合监督评价机制考核工作量、考核群众满意度,唯独不考核经济指标。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后,全科医生由原来和医院一样坐等病人上门就诊,变为包户到人、主动上门巡诊服务,平均每个全科医生负责800户居民的健康,实行了精细化健康管理。

到年底,东城区已有6万多名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服务团队签订了《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协议书》,每户家庭从此有了健康指导的全科医生,全程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疾病、用药及治疗过程,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健康的守门人”。据了解,北京东城区目前共设立了4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2个全科医生工作室,全面覆盖了东城区的126个社区。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