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全国卫生健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素英教授专访

全国卫生健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素英教授专访

时间:2020-12-10 15:16:46

相关推荐

全国卫生健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素英教授专访

右一为李素英教授

二 “莲心会”的重要支持者

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作为民间公益组织,自1月26日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援武汉、保卫祖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以来,截至3月31日,已面向全国325家(其中湖北169家)医院捐赠了各类物资84.5吨。

在武汉“封城”、实行交通管制期间,“莲心会”之所以能够及时对接武汉多家医院,并且面向湖北169家医院捐赠各类急需物资,这与李素英教授从始至终对“莲心会”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因为李教授1月25日到达汉口医院时,正是医护人员紧缺医疗防护用品的时候,看到医护人员缺少合格的防护装备,心里十分焦急,稍有时间,就与同行的中国医师协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办公室主任郭海鹏商议对策,想办法筹集防护物资。郭主任给李教授推荐了几家公益组织,其中就有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

1月26日,“莲心会”马新亮会长和李教授建立了联系,当天夜里他们通过微信沟通到凌晨。医院紧缺什么,马会长就把什么的样品资料图片发过来一大堆,国内的、国外的,五花八门,哪个国家的都有。对于国内的防护用品李教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作出判断,但是境外的防护用品太多,李教授只好通过自己的朋友圈,不停地向同行们咨询、请教,哪些防护用品能用、哪些不能用,常常凌晨才能休息。

1月27日,为了及时沟通信息、集中统计医院急缺需求、有目的筹集防疫物资,李教授帮助马会长组建了“武汉战士”微信群,成员主要为国家卫健委派往武汉七个定点医院的专家;后来,李教授又帮助马会长建立了全国支援武汉医疗队专家群,通过基金会,帮助武汉多家医院筹集了大量医疗防护物资,解决了当时多家医院的燃眉之急。

1月29日深夜,莲心会筹集的第一批医疗防护物资到达武汉汉口医院,当时已是半夜十二点,马会长通过微信告知李教授,李教授秒回复,马会长才知道已经67岁李教授总是工作到深夜。

1月30日,“莲心会”筹集的医疗防护物资再次到达武汉时,李教授亲自打电话给马会长致谢,并且因为收到了医用防护物资而开心地笑起来,用李教授的话说,在当时,哪怕是为一线医护人员争取到几只医用防护口罩,她也会非常高兴。几天之内,“莲心会”面向李教授所在的汉口医院捐赠了医用防护口罩1000只、防护服200件、“保生”牌皮肤粘膜消毒液200瓶、素食盒饭100盒。

2月13日,李教授回到北京后,帮助“莲心会”拍摄了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等公益宣传,为“莲公会”的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严格落实院感控制,为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李教授到达武汉汉口医院时,是公开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第五天、武汉封城的第三天。一直到2月13日交接工作回到北京,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19天里,李教授亲身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由初期到爆发的过程,经历了全国医护人员火速支援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快速建成并接收病人、方舱医院建立、全国除湖北外新发感染病例数连降、湖北省和武汉市双双换帅等,见证了我们伟大的祖集一国之力抗击疫情最为艰辛的时刻。

汉口医院作为二级甲等医院,全院病床才808张,是武汉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定点医院中唯一一家综合医院。虽然根据当地卫健委的工作安排,紧急改造普通病房为部分传染病隔离病区,但由于仓促上马,许多方面离感控要求还相差甚远。

作为资深院感控制专家,李教授到达汉口医院的初期,切身感受到了“感控”工作中医疗防护物资缺乏、医护人员不足、以及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巨大压力。

李教授表示,对于疫情初期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还可以理解,那是由于对病源体特性和传播途径认识不足和防护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再往后还有医护人员被感染,那就说明我们的“感控”工作没做好,就没法向家人交待、向国家交待!所以李教授从踏进医院的那一刻起,就如同上了战场一样绷紧了弦。

由于心急如焚,李教授根本来不及休息,到达汉口医院当天,简单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后,便与该院感染管理科刘琼芳主任一起去各科室实地察看了解感染风险,本着先急后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千头万绪一一梳理,感染防控的战斗打响了。

1、发热门诊:

问题:大年初一,发热门诊人满为患,门诊量过千;输液的患者多达500多人次,需要排队叫号输液。由于空间有限,患者之间人挨人、背靠背,交叉感染的风险非常大,确诊病人入院治疗一床难求。

解决:首先,保护好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虽然上级管理部门要求,医护人员实行分级防护,但是,李教授认为发热门诊接收治疗的很多发热病人,虽然还没有通过核酸检测确认是否为新冠肺炎患者,但是,他们之中一定有被感染者,所以,李教授坚持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全部按传染病区医护人员的要求配备医疗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服,确保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

其次,在李教授的建议下,医院开辟新诊室,将门诊楼一楼全部用于输液,分流病人,改善发热门诊输液病人间距过小问题,努力防范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令人欣慰的是,短短十几天,整个医院的病房改造逐步推进完成,门诊也开始有序收治病人。到李教授回北京的前一天,门诊量和住院病人,分别从1000多人和400多人,均下降至200多人,实现了应收尽收。

2、隔离病区

问题:紧急改造的部分传染病隔离病区,不符合传染病区的隔离要求,三区划分的隔断墙有的是用木板钉上的,隔断墙与房顶之间留有很大缝隙,没有形成实际的物理屏障,医护人员缺乏安全的工作环境。

除夕夜抵达武汉支援的海军医疗队和广东医疗队,整编制接管汉口医院的几个病区,看到当时汉口医院的工作环境时,两位医疗队长也都忍不住心痛上火,这样的条件如何保证医务人员不发生感染?他们万分焦急,感到压力山大。

解决:李教授和两支援助队的领队、汉口医院领导班子共同召开协调会,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当地卫健委的支持下,决定对医院不合格的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布局流程进行改造,李素英教授亲自带领施工队,对每个隔离病区进行布局设计,一直加班到凌晨3点多才返回宾馆。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队拆除了病区原有的临时隔断,边收治病人边进行改造,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对全院的多个病区完成了布局、流程改造任务。看到医务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李教授和两支医疗队领队的心才踏实下来。

3、统一培训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

问题:由于疫情紧急,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也都冲到了一线,最艰难的时刻,有些病区一度只有既非呼吸科也非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坚守。由于对传染病区的防护要求缺乏经验,每个病区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不统一,有的把隔离衣穿在防护服里边,有的把隔离衣穿在防护服外边,有的鞋罩太短漏着半截裤腿,既不规范、也不安全,需要统一培训。

解决: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李教授亲自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与隔离服;如何正确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为保证穿、脱过程规范化、流程化,医院在病区张贴了防护物品的穿脱流程图,并安装了镜子,在每个病区医护人员通道处都安排一个督导员,现场指导查看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确保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4、建设临时医疗废物暂存处

问题:由于医院后勤外包,一些人春节还没有返工,一些人出于恐惧选择离职。缺乏保安值守,应该封闭的定点医院封不起来,医院大门口、隔离病房门口没有保安人员阻挡病人家属进入;缺乏清洁工人,因病人激增而产生的大量防护服、隔离服、手套和口罩等需要特殊处理医疗垃圾做不到日产日清;大量的盒饭外包装等生活垃圾也缺乏人员及时清理……加大了二次污染风险。

解决:在当时所有超市不开门,连锁都买不到的情况下,抽调专人把守,设置门禁,传染病区禁止探视,做好传染病区的隔离工作;在做不到院内垃圾日产日清的情况下,紧急扩建垃圾暂停处。封城停工期间,很多事情都较平时难办,但是汉口医院院长还是通过多方联系,运来了六个集装箱建成了临时医疗废物暂存处,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在保洁人员无法返回复工的情况下,汉口医院所在的江岸区党员自动组织志愿者团队,进病房收垃圾、运送至暂存处。医院行政人员也参加了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转运工作,解决了医疗废物因人手不足乱堆放的问题,有效地防止了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及时导致的疾病传播。

5、搭建临时太平间

问题:医院没有太平间,以前病亡者的遗体是由殡葬车直接运走,而在疫情期间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遗体需专业消毒后才能由殡丧车运走,在医院停留过程中容易造成其他患者的恐慌,因此急需在合适的地方搭建临时太平间,做到既要保证搬运方便、又要做到尽量隐蔽,减轻对其他病人及其家属的精神压力。

解决:和医院领导全院勘察,在医院急诊的一个角落里单独隔离出一个房间作为临时太平间,最大限度减轻对住院患者的恐慌感,也有效防止了病毒的再次传播。

四 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李教授说,参与汶川地震救援以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汶川地震方面的新闻,怕触景生情,忍不住伤心。但这次不同,从武汉回到北京以后,全国抗疫形势一天比一天向好,她的很多同事也还奋战在投疫一线,所以,在隔离期间她也一直关注疫情、关注武汉,当听到支援武汉的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时,不禁热泪盈眶!

那些曾经令人感动、令人心痛的一幕幕往事,也成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1、逆风而行的医护人员

李教授抵达武汉汉口医院之初,医院为了扩大收容,需要不断地改造、扩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精神科楼、妇科、产房等都相继改造成了传染病隔离病区。

当时的汉口医院经历了武汉疫情的第一波冲击,在最初各地支援医疗队还没有到位的时候,仅靠医院原有的医护人员就开了几个病区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本院的几百名医护人员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天,并且由于初期认识不足和医疗防护用品不足,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一批医护人员感染了,其他的医护人员依然迎难而上,坚守在第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基本是两班倒、超负荷,很多时候医护人员没有时间吃饭,饿着工作是常事。人员实在安排不过来,就穿成人尿不湿,身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但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退缩!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李教授经常亲自在现场监督他们穿、脱防护服是否规范。当医护人员从传染病区出来脱掉防护服时,所有人的后背衣服几乎全部湿透,护目镜被汗水浸的一片模糊,脸上更是深深的口罩勒痕,还有很多人因此皮肤过敏,医护人员真的是异常辛苦!真的是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险的路程!

还有很多护士,不过都是些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以前在其他科室工作,从来没接触到传染病,缺乏防护经验。有的护士连护目镜都没带就急着往病房里冲!在李教授的眼里,她们只不过是个孩子,到了战场,就成了从死神手里抢夺病人的战士!的确令人心疼!

当然,最让人难过、让人心痛的还是医护人员被感染。当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穿着隔离服追着灵车痛哭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都哭了。如果,刘智明院长感染后能够好好休息;如果刘智明院长不是躺在病床上仍殚精竭虑地系念全院的工作,也许他就不会永远的离开我们了……

2、改造完善病区布局流程

春节假期期间,重新改造病房三区划分,很难找到施工队。好不容易找到了施工队,听说医院是边收病人边改造病区,工人们都心存畏惧,怕被感染。就这样,施工期间医院前后换了三批施工队。

但是,当工程进行到隔离病房时,工人们就不敢继续再往里走了。李教授只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亲自带着他们,指着病房里忙碌的医护人员说:“看,那些人都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们,他们为了治病救人,每天都在和病人们近距离接触,你们做好施工,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你们的兄弟姐妹们!我是感染控制专家,请你们相信我,你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感染不了,你们就感染不了。”

为了让施工队员们放心施工,李教授亲自指导他们如何做好防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病房分区改造工程提前两天完成任务。

3、求救的患者家属

一天,李教授穿着白大衣正在院区与医务人员谈工作,有一位病人听到李教授说话是北京腔,要不是家属拉着就要冲过来,手不停地作揖,嘴里一直说:“您是北京来的专家吧,一定要救救我们!救救我们!”那种期盼的眼神,至今仍时时浮现在眼前。

还有一位在公益组织做志愿者的小姑娘,她的家人都被感染了,妈妈已经走了,家里还有三个人,姥姥、姥爷和小姑娘,也都感染了。她所在的公益组织想让我们帮助找张住院床位,希望先把志愿者小姑娘收进来。当时,专家群里的各位专家,都各尽所能,找到小姑娘所在的社区医院,又找到小姑娘家附近的医院,但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小姑娘家附近的医院和她所属的社区医院不是辖属关属,然后又一直联系到当地卫健委,但还是很难办到,疫情初期的武汉,真的是一床难求!作为一群医学专家,面对病人,第一次感到自已很无力!

当然,没过几天,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随着方舱医院的建立,病人也做到应收尽收,由人等床转变为床等人。并且对于疫情之中被感染的志愿者们,各家医院也尽力优先提供帮助。但是,当时那种面对同样是不顾个人安危、同样是逆风而行的志愿者,爱莫无助、有心无力的心痛感觉,却记忆犹新!

4、虽然危险无处不在,但我绝不能倒下!

初到武汉时,医院紧缺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除非是进入隔离病房,否则,李教授坚持把医院配备给她的医疗防护口罩、护目镜等让给一线医护人员。

其时,李教授明明知道,每天穿梭于医院院区、发热门诊、各病区之间的时候,在电梯间里、医护通道等地方都应该戴医疗防护口罩、护目镜。因为,并非所有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有症状,换言之,当时根本不知道周围的同事、病人谁是感染者。但是,李教授说“如果让我在院区内戴医疗防护口罩,我自己的良心不会安宁,因为一线医生比我更需要。”

李教授说:“我的工作就是控制院内感染风险,给医护人员保驾护航的,一定不能让他们感染。因此,每次我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应急工作本来就是艰苦的、危险的,世事难料的,虽然我不怕被感染,但是我不能被感染!为什么?因为作为一名感染控制专家,如果我被感染了,就不能继续工作了;我是国家卫健委派来的专家,如果我被感染了,其他医护人员就会有心理压力。因此,在要求别人的时候,我首先要求自己一定每个防护环节都做到位,绝不能倒下!但是,当时是真的缺口罩、缺防护服,感染风险是时时存在的。所以,接到你们基金会捐赠的医护用品后,我真的非常开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李教授到达武汉后,第一天在宾馆餐厅用早餐的时候,因为不认识医院在哪儿,等待医院感染科的刘主任一起带她去医院,吃饭近8:00时,饭厅只见到两个人,就放心地吃了早餐。第二天已经认识医院可以自己走着去医院了,就要8点前赶到医院上班,吃饭时间就提前到了7点左右,当时餐厅吃饭的人很多,与她同桌一共四个人。饭吃到一半,就听到对面两个人聊天说:你今天赶紧去作个胸部CT吧,跟我们一起上班的两个人昨天CT检查发现肺部有问题,已经住院了。李教授听到这个消息,考虑到整个宾馆住的大多数是医院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上班的医务人员,一起吃饭都要摘掉口罩还在聊天,如果有人感染必定感染其他人,一定要加强宾馆住宿医务人员的管理,降低感染风险。回医院就提出建议,所有的人必须戴好口罩去打饭,全部回房间单独用餐。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要与其他部门的医院员工分开住宿,并安排对宾馆的电梯间和楼道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还有一次,汉口医院为了方便李教授的工作和休息,专门为她腾出一间办公室,当天李教授忙到中午回到办公室,刚把口罩摘下来准备透透气时,忽然有人敲门,告诉她腾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刚被确诊,办公室需要马上消毒!

所幸,这样的情景没持续几天,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员、物资援助就到了。但是,前几天,真的是太艰难了。

当时,经常有人问李教授,什么时候疫情能结束?李教授说,必须把病人都隔离起来,疫情结束就有希望了!只要还有病人没收进来,就会有传染源。没几天,扩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立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后,汉口医院的发热门诊量的由最初的1000余人次下降到400余人次,到李教授回北京的时候已降到约200人次了。

五 回北京前的交接

2月13日,李教授接通知,将工作交接给新到的专家后回北京休息。到了下午5点左右,来接班的陈主任已经到达医院,医院接到临时通知要建立核酸检测实险室,李教授还在医院原来的病理科小楼,正忙着指导实验室的布局流程改造。回到办公室又马上开始工作对接,一边吃晚饭一边不住叮嘱接下来还有几项应该关注的感染风险。李教授对于忙碌的日常工作早已习以为常,在武汉的这些天,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因为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

当时改造血液透析室时也是这样紧急,最初因为扩大病区,肾臓透析室暂停工作,后来,新冠肺炎患者中也有不少病人需要透析的,因此,汉口医院和武昌医院紧急恢复血透析室工作,李教授也是晚上下班后刚回到宾馆又接到电话马上返回医院,根据医院现有的条件重新布局、设计,将原有的透析室划分出隔离通道,达到防控要求。

每天工作到深夜,常常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的李教授不由感慨,毕竟岁月不饶人!虽然李教授一向积极乐观,时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岁月也似乎没有在她那里留下痕迹,她依然和医院里那帮年轻人一样拼命工作,但是毕竟已经67岁了。

李教授说“累点不怕,只要不累倒了发烧,因为发烧就要被隔离,隔离就意味着不能工作。”

经历19天的奋战,一切步入正轨,在抗疫形势一天天向好时,李教授返回北京了,火车抵达时,李教授远远望着前来接她的家人喊:“不能拥抱!不能握手!看看就行了!”

六 结束语

是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遮风挡雨、负重而行!我们不能忘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千千万万和李教授一样逆行的白衣英雄们和广大志愿者们!同时,他们也激励我们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的公益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