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县域战“疫”进行时:后疫情时期 该如何建立更加有力的基层防控体系

县域战“疫”进行时:后疫情时期 该如何建立更加有力的基层防控体系

时间:2022-03-16 08:01:08

相关推荐

县域战“疫”进行时:后疫情时期 该如何建立更加有力的基层防控体系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连日来,疫情“清零”的好消息不断,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历此次大疫考验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好与不足也一展无余,需要总结和反思。

3月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健康县域传媒协办的 “县域战疫进行时——医共体力量”第二期视频公开课上,三位分别来自湖北县域一线、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专家组专家以及知名信息化专家齐聚线上,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县域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基层卫生防控体系建设”主题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医共体体系建设的优与不足。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星光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王丽介绍,本次视频公开课是从持续做了两年的旨在提升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星光计划”延伸而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通过线上视频的分享交流来为县域抗疫一线的医疗管理者“聚智聚力”。王丽还特别代表主办方对在本次举国抗疫中的“她力量”致以特别的节日问候和祝福。

1

医共体内信息一体化,显著提高救治效率

来自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郭科专门就连续50多天来如何依托京山市的医共体体系抗疫经历做了深入分享,也引发了线上很多基层医疗管理者的关注。

据了解,距离武汉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交通路程仅有150多公里的京山市,有73万人口,春节期间从武汉返乡人员就有数万人,一下子将该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到了重度危险境地。“实际上在2月28日,我市依然还是湖北省疫情高风险区域。一直到,3月7日,湖北公布的市县疫情风险等级评估中,京山市降至中风险区,而且我们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郭科坦承:“我认为我们之前依托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医共体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9月16日,京山市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正式成立形成了“1+3+15”模式。该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了区域检验中心及病理中心,借助检验中心的物流系统成立了消毒供应中心,并且在卫生行政部门帮助下,成立了远程多学科会诊中心。正是由于前期的积累,疫情来临时方能从容应对。

“疫情爆发后,我们即对医共体内的成员单位进行了有效的分区,功能整合后大家各司其职,确保京山市确认病例治疗和疑似病例留观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郭科举例道,京山市人民医院本部为普通患者和危急重症患者的诊疗区,同时启动了非典时期的屈场传染病院区(48张床),征用京山市中医院院区(72间病房)、仁和医院院区(200多间病房,一层为重症病房),乡镇卫生院为普通发热病人和出院病人留观点。

郭科说,疫情期间,区域检验中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标本统一运送到检验中心,检验人员集中办公,减少了其他医护人员暴露于疫情危险之下的机会。遇到危急重症的遇到特殊病例时,会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多学科会诊,不仅可以实现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远程会诊还可以连线武汉协和、浙江援鄂医疗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

郭科表示,“医共体信息一体化显著提高救治工作的整体效率,及时、便捷、节约资源;同时有效落实救治工作的标准化、一致性,便于前后期对比;区域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的工作模式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落到实处就是提高救治工作的有效性”。

在湖北疫情最重区域里,京山市的防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有很多基层卫生健康管理者承认,这样大的突发疫情,对基层医院的防控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中间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需要反思对我国现有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去。”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家组专家苗艳青表示。

在苗艳青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这次疫情中不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但是要做好排查、预检分诊,还要及时发现发热病人和疑似患者、做好隔离和转诊……下一步基层卫生发展首先要以“平战结合、分层分类、定位明确、高效协作”的原则,构建“分层级、分区域”和“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各有侧重、有序衔接的传染病救治体系。

苗艳青强调,医防融合要分层次理解,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卫生体系与外部门以及卫生体系内部可以采取防治结合,而一个机构内部必须要医防融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要做到五个融合:人员队伍融合、服务融合、管理融合、信息融合、考核融合,最后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防融合’,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苗艳青如是说。

另外,苗艳青建议从设施——人员——服务——培训——信息化等方面完善基层防控体系。(详见《健康县域传媒》公众号2月29日发表的《防疫关键期,建设平战结合基层防控体系的思考》)

苗艳青建议,下一步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要从医防融合、信息化建设、医保支付改革、基本和非基本医疗等方面下功夫。

1

县域“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进入快车道

郭科在分享中认为“信息一体化建设在本轮突发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宁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史金龙非常认同。史金龙结合疫情爆发后各类互联网医院概念的平台火爆的数据提出:“后疫情时期,‘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县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且成为患者的就医习惯。”

据史金龙介绍,在线问诊行业规模在35亿元左右。1月24日至今,整体诊疗人次达近千万。整体问诊需求与春节前相比约增长六到七倍,整体在线问诊人群的增长达25%至30%。

对此,史金龙分析说,一方面,疫情期间,国家政策明确提出支持互联网诊疗服务于疫情防控。比如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等。另一方面,病毒本身感染力强,潜伏期长,要求控制人群流动,致使民众不敢去医院。加之医院床位和门诊接待能力有限,医生和护士忙于重症患者救治,对于疑似病例及病毒性流感的诊治需要更便捷的手段。

“在疫情中提供互联网医疗的主体主要分为:互联网企业、实体医院、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医生个人五部分。”史金龙表示,起初是医疗机构和平台企业的自发行动,随着线上诊疗服务助力抗疫效果显现,国家卫健委很快出台了推动和完善的政策。“此次疫情中,互联网在多领域的应用,最终实现了筛查关口前移,排查疑似患者;缓解门诊压力,提升就诊体验;避免交叉感染,安抚公众情绪等成效。”

“在这次防控疫情工作中,‘互联网+医疗健康’为老百姓提供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服务,大大增强了老百姓认可度和获得感。”史金龙表示,后疫情时期,不仅大健康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县域基层“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也会进入快车道。“‘互联网+医疗健康’将成为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县域医疗管理能力的一个抓手,必定会在区域救治体系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史金龙说。

针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方向,史金龙提出五个方面的展望。一是建立数据共享体系。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四是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五是发展新的健康服务模式。

1

对话:疫情过后,基层防控体系何去何从

在此次视频公开课中,两位专家和湖北抗疫一线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围绕后疫情时期,基层防控体系的转型和信息化建设展开圆桌讨论。

Q

健康县域传媒总编辑汪言安对话郭科:

本次疫情形势危急,京山市的常规诊疗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一如既往,这个背后一方面所体现的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您还有哪些更加深刻的体会和建议?

郭科:经过这次实战考验,我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纵观整个湖北和武汉的疫情,早期防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导致了一部分轻症患者从轻症转重症后带来巨大的救治挑战。如果说这部分轻症患者占用了我们重要的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那么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会更加缺乏有能力的救治力量。

后来方舱医院建设模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战时状态。平常时期,如何把方舱医院这样一种机构能够作为一种常设机构,缩小规模分散存在于我们整个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之中。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有效的把我们社区和乡镇的传染病防治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因此我建议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区,这对我们以后应对急性的、爆发性的、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的早期干预是非常有用的。

集中优势力量来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对于轻症患者更重要的是观察整个病情的变化,预防他们从轻症转为重症。一旦有转重的指征的时候,尽早干预,或者尽早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去。

Q

健康县域传媒总编辑汪言安对话苗艳青:

习总书记提出:“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苗艳青:基本医保基金是一种用于疾病治疗的统筹基金,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资金,二者的性质不一样。一直以来,大量统筹基金都花在了大病和重病的救治上,真正落到基层医疗的比例很小,而这两笔钱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都很重要,所以我理解之所以要提出两者要统筹使用,而且要提高基层的支付比例,就是为了能将需要的钱花到基层医疗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

Q

健康县域传媒总编辑汪言安对话史金龙:您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在未来县域内的应用中,构建以个人健康管理为中心的闭环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县域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三种模式该如何解读?

史金龙:我们一定要理清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当我们健康管不好时才会生病,才会转入疾病的治疗。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区县这一级的医院,实际上很难具备非常强的技术实力去解决疑难重症。

1.改革需要全民刷新“大健康大卫生观”。从作息、饮食、社交到心理,进行深刻反思和改变,一个更加注重全民健康的社会即将到来。

2.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逐步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要真正实现人财物的统一是很困难的。到底谁来主导,我觉得应该是交给地方政府来主导,而不是交给某一家医院。

3.改革困难的原因很大部分受制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学。下一步,建议每个地区根据区域特殊性,完善机制,而不是用某一种模式来进行覆盖。在改革过程中,厘清相关部门功能责权,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并良性互动的社会健康综合治理系统。

4.必须借助互联网手段和互联网工具推动改革的步伐。不必过多追求高大上的创新,扎实做好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应用。互联网+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茧房”被刺破,公共卫生数据开放和联通迫在眉睫。

5.当前互联网医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医院自建,医院和互联网平台共建以及地方政府来推动建设。三种模式可能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所以,到底如何建设什么样的互联网医院,还要认真地根据县域医疗自身的服务能力、区域内的医疗能力以及第三方资源匹配性来做分析和研判,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医疗资源特色的模式,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作用。

The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