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九旬老人的“竹子人生”

九旬老人的“竹子人生”

时间:2019-12-31 03:07:32

相关推荐

九旬老人的“竹子人生”

李学渊老先生坐在郑启仲教授送的兰花旁边

□实习生龚振

家住经五路的李学渊老先生,今年已经92岁了,生于1925年的他,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1945年李老毕业于省立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担任过小学教员,在周口市搞过几年宣传工作,1952年他被调入河南日报社后,一直工作到离休。

和毛主席同过框的老人

1948年参加工作的李学渊老先生,工龄比新中国的年龄还大。他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李老看起来十分儒雅,与其所画之竹有几分神似。

记者问李老,这几十年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李老骄傲地回答道,1960年5月11日在老河南省委北院,毛主席接见省直机关干部的时候,他也在其中,碰巧这神圣的时刻被当时的摄影记者拍下来了。就这样李老和毛主席同框的历史时刻,被记录下来了。说到这里,李老激动地找出当年的那张照片,照片中毛主席在李老先生左前方的位置,那时候的李老才35岁,英俊干练。这件事情已经过去57年了,但是李老还能清楚地讲出那天发生的事情。

李老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兴衰,对祖国和党的感情特别深。李老说,他有个简单的愿望,希望他的子孙都能是共产党员。目前,他的愿望基本实现了。是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不愿去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苦日子。最后他还是说出了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老年大学圆画竹梦

1988年,李老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了,忙了几十年的李老,终于闲下来了。刚开始他不适应自己如此的清闲,甚至一度“闲出了病”。

此时,李老想起来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年轻时候李老经常看自己的叔叔作画,就有点迷上了画画,但是由于家里负担重,李老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画画,兴趣就搁浅了,直到几十年后,他离休在家才重新有了时间画画。后来,李老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国画班,开始学习作画。

在画画的时候,李老偏爱画竹子,当记者问李老为何偏爱竹子时,他说:“首先,画竹子简单,一支笔、一瓶墨、一张纸,足矣!其次,画竹讲究意境,可以培养人平和的心态。最后,竹子的寓意好,画完竹子送朋友,是对两个人品格的褒奖。”

聊到画竹子,李老可真是滔滔不绝啊,他说,画竹要做到胸有成竹,画竹还要讲究章法——“分离聚散,干湿浓淡”,只有做到这两点,画出来的竹子才会有味道,才会有意境,才能画出好作品。

借《大河健康报》觅知音

李老本来就喜欢作画,再加上自己勤奋刻苦,在国画班学了半年之后,进步很快,画出来的竹子特别有意境,他高超的作画艺术,引来许多求画之人。

李老画竹时,只要有人求画他必送,李老说:“把自己画的竹子送人,既可以结交朋友,又可以提升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说来也巧,李老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在《大河健康报》作品版登出以后,竟然还为他带来了一位特殊的粉丝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岁的郑启仲教授在《大河健康报》上看到李老画的竹子,被李老画中表现的高深意境所吸引。

在春节前后,郑教授带了一盆兰花,亲自登门拜访李老,说自己非常喜欢李老画的竹子,想求画一幅,奈何92岁高龄的李老已经有将近两年不作画了,即便如此,两位老人还是相谈甚欢,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李老认为郑教授是懂画之人,就把自己最得意的一幅作品送给了郑教授,还亲自题了“不忘初心,风清气正”八个字。郑教授心满意足地拿着求来的作品回家了。

《大河健康报》见证了两位老人真挚的友谊和高洁的品质。画竹子,在李老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像是一种精神追求。

SourcePh"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