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西咸新区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情况报告

西咸新区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情况报告

时间:2023-05-03 18:01:15

相关推荐

西咸新区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情况报告

日期:/06/21 15:57:37 来源:两江新区官网 编辑:刘春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的指示要求,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发改地区〔1573〕号)确定的重点任务,西咸新区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聚焦“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重点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和以文化促发展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一)优化城市形态,构建点状布局的市镇体系

西咸新区摒弃传统“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现代田园城市格局,构建由特大城市—中等组团城市—优美小镇—村落组成的点状布局的市镇体系。强调城市的高密度开发和功能复合,形成“开敞田园、紧凑城市”的“大开大合”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组团核心板块建设上,集中建成1平方公里左右的城市成熟板块或产业区,形成城市规模和产业聚集效应,核心板块中的市镇各有明确的边界,市镇周边是法定的永久农田和城市的生态功能区。在核心板块建设中注重优化生态环境,比如,新区在建设秦文化公园时,将原来设计的硬质广场改成软质的绿地广场和湿地,成为高强度开发中的绿色缓冲带。

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推行亩均投资强度、税收为主要标准的项目用地准入评估制度,严格实施土地招拍挂出让,优先保障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通过置换、回购旧工矿企业用地等方式,近四年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约3.44万亩。

(二)建设优美小镇,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

按照《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和《西咸新区优美小镇三大片区规划(-)》,新区核心板块外围依托都市农业,规划建设商业贸易、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类型优美小镇35个,目前,基本建成空港花园小镇、秦汉酒庄小镇、泾河崇文重点镇和茯茶小镇等9个优美小镇。

在优美小镇建设中,新区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以合作制为基础,采取股份制的做法,由管委会、当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改造建设小镇;将城市工商资本引入农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形式,引导广大农民围绕特定产业发展经济,在“家门口”进行自主商业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及商业经营技能,大力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

泾河新城茯茶小镇引入民营企业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陕西怡泽茯茶有限公司,由泾河新城文旅集团出资51%、当地政府和两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49%,三方合资成立西咸新区泾新茯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开发建设茯茶小镇。围绕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和生活文化,发展商业、服务业、都市农业等产业,规划建设茯茶文化园,发展茯茶产品生产、研发、体验及文化展示,形成以茯茶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条,目前以茯茶注册营业执照的商户达102家,累计招商600余户,初步形成茯茶生产、销售、文化展示、体验一条龙服务。引入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专业茶艺、商业经营技能、物业管理、导游解说等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茯茶文化、制作、品尝与销售等经验与技巧,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目前,茯茶镇共237户,经营范围包括农家乐、便利店、茶楼、客栈、手工艺品等,已有80名农民通过培训在茯茶产业园上岗就业,45户农民自主经营。

(三)创新“和谐拆迁”,建立“五金制度”

西咸新区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感情、尊重群众发展权,确立“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政策导向、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务实管用接地气的工作方法、与有关区县联合办公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合法利益,基本做到了零上访、零加盖,创造了“和谐拆迁”的新路径。同时,稳妥推进社会事务和民生保障,改善新区群众生活水平,新区创造性地推出“五金”(现金+租金+股金+薪金+保障金)新模式,全方位保障拆迁群众的未来生活。在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及流转时,群众可以领到补偿的“现金”,回迁后可利用闲置的房屋收“租金”,在安置小区为回迁群众预留商业用房,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群众按商铺入股,可以赚“股金”,通过对回迁群众就业培训,推荐到入区企业工作,让群众赚到“薪金”,合理优化社保支付,确保群众晚年养老的“保障金”,最大化保障征迁群众利益。

(四)推行绿色城市集成创新

在规划上保证新区绿色基底。新区规划建设遵循自然山水格局、遵循历史文脉、遵循现代规划理念,优先建设新区生态格局。将渭河、泾河、沣河建设为三条生态长廊,利用104平方公里的大遗址保护区、河湖水系和基本农田构建城市绿色基底,农业和生态景观建设用地占到规划控制范围的三分之二,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水、看得见田园、记得住乡愁。

试点建设海绵城市。西咸新区针对地处西北的自然条件和传统城市在面对暴雨出现内涝等问题,以雨水综合利用为重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的三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将调蓄设施与城市既有绿地、园林、景观相结合,构建海绵城市雨水利用体系。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借助自然力量排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不仅减少了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了城市内涝损失,还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改善了人居环境,带来了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由于新区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的探索,获批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海绵城市试点,并作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入选《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国家主题宣传片,在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播放。

推广绿色建筑西咸标准。西咸新区参照国际经验制定新区绿色建筑标准,将住建部绿色建筑标准简化为墙体保温、多层玻璃、窗外遮阳、新风系统四大项,在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使建筑能耗比国家标准降低70%。西咸新区与陕西建工集团等合作,建设建筑产业化基地,大力推广设计标准化、部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的建筑产业化生产,比传统方式的施工用水、混凝土等消耗降低60%。新区建筑产业化年装配面积200万平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建设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保证管廊综合性、主要功能性的前提下,成本降低为传统方式的1/10左右。同时采取市场化方式,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我国第一笔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5亿元,为政府融资方式创新、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有益尝试。

积极推广地热能、干热岩技术等绿色能源。干热岩技术是向低下岩层钻孔至2千米左右,通过金属换热器导出低下热能对地面建筑供热的新技术。初期建设投资低,设备寿命长,运行成本仅为传统供热的一半,能同时制热、冷,提供全年生活热水,避免了传统供热的燃煤消耗和污染。西咸新区建成了全国首个小区干热岩供热PPP项目,建设经验得到国家能源局和中国工程院的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全区推广干热岩技术供热的规范标准和推广意见。

1

两江新区官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