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时间:2018-09-27 04:22:41

相关推荐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主持人:张雷声)

主持人语: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若干意见》共20条内容,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课程教材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本期约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四名知名专家,就如何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问题发表见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研究

张雷声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大量的思想理论性资源,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方,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的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资源,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反映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不仅是一种互动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合力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要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教师的人格力量。无论是真理力量还是人格力量都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的应用紧密相关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问题,并强调通过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和坚实的学科支撑。本文着重探讨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必要性、供给的主要内容,以及强化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课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够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在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据此,他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方面的“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以及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要做到这八个方面的“统一”,首先必须搞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专业性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把握好思想政治课的“术”“学”“道”问题。显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的要求,提出了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问题。

就问题导向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①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教学思路需要拓展;又如,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很明显,教学研究、教学思路、教材建设等都是课程内容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其供给思想理论性资源,以促使其能够真正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

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主要内容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既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也要有科学的理论滋养。要把高度的政治站位与科学的理论滋养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看家本领”。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要求我们把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必须将世界观、方法论与其运用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同样也有着怎么讲好世界观、方法论的运用问题。但是,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只讲世界观、方法论,不讲其运用;其他课程既不讲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更不讲其贯穿与运用问题。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个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方,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研究。然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情况来看,对“看家本领”的研究也很薄弱,不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也就提出了怎么去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资源的问题。

4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很清楚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从经典著作中阐发出来的基本理论,可以让我们感悟到真理力量,坚定信仰,提高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显然,只有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才能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只有真正产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才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思想理论性资源,从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才能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的资源。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是最好的教科书。马克思主义的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在解决历史发展的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党史国史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蕴涵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在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方面的思考和极为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历史视野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把知识放入发展过程来考察,追本溯源、把握思路,把学生带入理论的思维路径、形成过程,让他们置身其中,这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领略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性和魅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发展中,既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交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理论创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要通过研究党史国史,以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借鉴和启示。通过这些研究,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为学生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资源,引导学生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中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内容。随着社会实践的进一步生动展开、不断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将持续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会贯通并讲好这一思想进行供给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完整诠释,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研究,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思想理论资源,使学生从“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中,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第四,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资源。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抓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就是抓真问题进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要直面实际问题、及时回应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关切和疑惑的。而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勇挑重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学科在联系实际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做到、能不能做到、怎么才能做到习近平在“5.17”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三个原则,即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创造力,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提炼标识性概念,提出新观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3]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通过学理的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育才进行资源供给,尤为重要。

三、加强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启示

思想活跃是高校的重要特征,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激荡,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方,必须充分发挥学理研究的优势,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提高方面当好生力军。

首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了提供学术支持的要求。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走过了70年的历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中,不仅提出了学科支撑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学科支持队伍建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这一要求。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的深入开展,又进一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其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问题,提出了从多角度提供学术支持和学科支撑的要求。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提供可资研究的思想理论素材,从而使学科关于问题的研究既有来源又有应用的通道。因此,加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反映了课程与学科的互动关系。

其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健康发展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肩负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挑战。从目前来看,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研究方向、建设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学位授权点数量快速增加,但是,学科的现有质量与学科所具有的龙头地位、引领作用还不相适应,学科的内涵建设与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要求还不相适应,学科的队伍建设与学科的发展速度、质量要求还不相适应。朝着高质量的、健康发展的学科要求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在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属性,如何处理学科方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特色的关系,如何规范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等等。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和期望还存在着距离,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任在肩。

第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讲到底,是一种需要二者“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和建设中,并非就学科而言学科,而是立足服务对象来进行研究,在加强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的同时,强化对学科服务对象的研究,对学科支持和支撑对象的研究,不仅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且还需要研究政府智库、资政等方面的建设,明确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的归属,完成学科在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上的成果应用转化的研究,也就是说,不仅研究供给方,而且要研究需求方,特别是在研究需求方中加强供给方的研究,从而处理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合力关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03-19.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5.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05-19.

以教师科研能力提高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顾钰民

【摘 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为重点,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和要求为重点,把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习近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的目标改革建设,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关键词】科研能力;中国化时代化;队伍建设;改革创新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在发展中也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是我们广大教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姿态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投入于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更新

新时代,“两办”印发的《若干意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特别要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我们的根本要求。

《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切实提高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特别指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仅包括对教师建立激励机制,而且还包括实行退出机制,“两办”第一次把退出机制列入文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再是光进不出,而是一个有进有出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使这支队伍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坚强队伍。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要更新,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出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我们以怎样的思想观念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也是基本的态度。党中央和国家的各个部门包括各个学校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大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是,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展主体的教师,就越要沉得住气,不能浮躁,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深入研究问题,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加大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这就需要有宁静的态度,宁静才能致远,才能在不断提高教师各种能力包括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做好改革创新的每一件事情。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跟上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围绕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更新理论内容。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1]正是这个伟大觉醒,使我们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轨道上,实现了我们事业的伟大发展。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就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观念不更新、不统一就没有共同语言。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文件上来。今年党中央和习近平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和习近平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的主旨演讲。是党中央和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和把握的基本思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按照习近平提出的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必须突出科研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有教师具有的共性,也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性,从共性看,作为研究人员科研能力是基础,是内功。缺乏科研能力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具有这样的共性。从特殊性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是所有专业都要上的课程,是铸魂育人的课程,针对这样的特点,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更好地提高科研能力。以前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按传统专业培养的,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原来的专业划分难以适应现在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按课程进行了调整。但问题是综合性发展的要求远快于专业的调整。要解决这样的矛盾,不少高校采取的措施是淡化专业划分,强化问题导向和意识,这既是对目前队伍存在问题的反思,也是对当前状况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提出的努力方向,不少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已经考虑在硕士、博士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如何拓宽专业面,采取一级学科招生,二级学科培养,或者是一级学科招生,一级学科培养的试点,这也许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断完善,但是这是一个趋势和方向,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综合,现实中的问题不是按专业出现的,也不是哪一个专业能够独自解决的,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必须落实到教师个人,把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质量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尤其要把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着力点。教师对解决现实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要能够说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决定了解决教学问题的主体也必然是教师,实现二者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实问题是不能预料和预设的,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是可以通过培养和把握的,要解决目前不相适应的现状,必须以主动建设的积极姿态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去应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是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良策。

另一方面,实践发展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必须突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实践而发展的,今天的实践是百年未遇的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在今天中国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体现的思想,就是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是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流,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具体体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赋予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内涵才能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开了中国的实践就没有生命力,同样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当然也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把实践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思想不断化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脱离中国的实际、时代的特征,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始终就在身边,始终和我们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和习近平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的演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果不能把这些思想成果充分反映到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是我们最大的脱离实际,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提高科研能力,在一段时间中把这些理论成果作为学科建设和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各种能力的集合,包括教学形式、教学组织、教学投入、教学硬件、教学调研、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要做好都需要持续地进行研究,以提高科研能力为条件。这是从扩大的范围上来思考研究能力的提高。从这一意义上来理解科研能力的提高就不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而是包括了整个队伍的教学、科研整体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习近平在“3.18”讲话中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的思想,每一个都需要以提高科研能力为前提,实践的发展和学生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目标都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来实现。

三、提高科研能力要突出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才具有生命力。把握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必须融入中国化时代化的特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以时代化为依据对改革开放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2]时代是产生新思想的母体,要使思想符合时代的变化,必须认识时代的特征,今天的时代进入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具体需要把握好时代和实践发展来进行科研并提高科研能力。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把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地联系时代的特征和当今的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实现科研能力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现实中我们必须把握好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之间的内容不完全一样。经典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的革命、建设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更是证明了我们不断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特别是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时代发展的观念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统一的,中国化从时代发展角度看,就是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时代化从国别的角度看就是中国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世界的发展就是各国各有特色,这才是现实的世界。各国的发展又同处于一个世界,一国的发展不等于世界的发展,各国的发展必然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把各国的利益在发展中能够实现合作和共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如果始终把一国的利益在世界发展中都看做是第一的,把别国的利益看做是可以任意制裁的,这就是典型的不平等,不平等不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发展的共同利益,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尊重各国不同的国情与发展利益的不同特点。因此,今天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必须融入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握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对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对于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意义重大。现实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非常多,还会不断有新课题出现,提高科研能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是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4.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7.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佘双好

【摘 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单位,两者相生相伴,相互支撑。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新世纪的快速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处理好核心任务与多元职能的关系,课程教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学院内部发展与积极向外拓展的关系。要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业”,完成相关文件的“规定动作”,创造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制度环境,协调处理好院内外各种关系,构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依托单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职责,马克思主义学院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而诞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因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而有了稳定明确的归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生相伴,互为依托,构成当代中国高校特殊“一体两面”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初期逐渐发力,以后迅猛发展。,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下发为标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建设进入到新发展阶段。《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并且初步规定了机构的主要职责,即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1号)(以下简称《标准》),把建立独立二级机构建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标准。由于《标准》的刚性标准,在全国高校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标准》明确规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机构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其他单位直接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产生,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

7月28日,中宣部召开“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中央推进理论创新“四大平台”。9月出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根本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加大支持力度,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并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点是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机构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逐渐拓展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培养的功能日益增强。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本)》的通知(教社科〔〕1号),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要求。《标准》除了进一步明确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考评、师资配备等方面要求以外,还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工作机制、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社会影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作了全方位规定,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了建设标准。,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本)》,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进一步建设指标,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

从上述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梳理来看,马克思主义学院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而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建设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通过提升学院整体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二、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处理好的关系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了多元任务和要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1.核心任务与多元功能职能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核心任务,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学院的功能日益拓展,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媒体发声,国际交流与合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内部建设与学院发展等任务日益繁重。从学院作为独立二级机构的总体来看,上述职能和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但在时间精力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也存在着发展的矛盾冲突。比如关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学科为依托和支撑,学科建设目标与课程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学科建设促进课程建设、课程提供学科发展方向。但是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性:一是学科建设的分领域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之间存在着矛盾;二是学科建设的长期性、稳定性与教学团队的阶段性、与时俱进性的矛盾;三是学科建设的多元性(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与课程教学的单一层面的矛盾。这就需要学院作为行政单位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处理,确保核心任务的完成。

2.课程教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离不开学院行政机构的支持和强力推进,从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既是完成学院行政安排的任务,也是一种在行政支撑下的教学活动。正是因为有行政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才能成为一个教学组织而不是非正式集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又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是由教学任务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既要充分运用行政资源,也要积极通过学术和学科力量提升教学活动内涵和品质。学院作为行政管理机构,需要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杆,调动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利用政策手段,有效保障课程活动的顺利开展。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从教师专业成长来看,任何一个高校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把好课堂教学关,站稳讲台,取得教学资格,但是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又需要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时期,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任务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从学院管理来看,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考核正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政策杠杆。因此,学院不仅应该在考评体系中,考核每一位教师教学,还要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应考核教师是否沿着学院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考察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贡献能力和推进社会发展的能力,考核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考核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它伴随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过程,但在发展的特定阶段,也会造成教师个人发展的压力和困难。

4.学院内部发展与积极向外拓展的关系

学院内部发展和外部拓展是衡量一个学院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内部发展模式把发展重心指向学院内部,采取封闭的方式,使用学科建设的特殊标准,在学院内部实现自我发展和服务。外部拓展模式则把发展指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采取开放式发展模式,通过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学院自我发展空间。从某种程度说,一个学院向外部拓展的能力,正是学院内部发展的动力,比如新时代,支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光荣职责,是学院发展能力的体现,但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任务,也会影响和冲击学院内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影响到学院核心任务的完成,因此,应处理好学院内部发展与向外拓展的张力,在增强学院发展的稳定性的同时增加学院的开放性。

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和方法

基于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以及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系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遵循相关文件精神做好规定动作,创设良好政策环境,处理好学院内部各种关系,提升学院整体实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1.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业”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多样的要求,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提出不同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面临的任务日益多样,这既是新时代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不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发展的战略定位,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提升学院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等方面贡献和支持的能力,这是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但在新时代提出的多样任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学院发展的“主业”和根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任务,由此展开学院各方面的工作。

2.完成相关文件的“规定动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和其他课程建设共同的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和其他课程不同的特殊性。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域,中宣部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相关文件规定,研制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这都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定动作,只有把这些规定性动作完成好,才能算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应完成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中规定的任务。事实上,标准规定的建设任务,正是学院作为行政机构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杠杆。因此,学院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建设标准的杠杆作用,通过指标体系导引课程建设发展,为课程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创造良好条件。

3.创造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制度环境

制度是最稳定的因素,学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制度治院、民主治院作为学院建设的基本理念,建立起较为齐全的学院建设的制度体系,使学院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查,为学院发展奠定稳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新时代学院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拔与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终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晋升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与处罚制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部运行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等相关制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充分认可和有效保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4.协调处理好院内外各种关系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出多样化的要求,也要求学院作为行政机构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比如处理学科与课程关系,学科内部关系,学院内部系、学科点、课程负责人关系,教师自主研究方向与学科课程需要关系,学院各机构和力量的关系,学院工会和教代会、教授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青团、青年教师协会、老年协会的协调等。学院内部各种关系、各种机构、各种力量之间从总体上是各施其职、相互支撑、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但各种机构、各方面力量以及各种组织之间也会存在着相互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关涉学院、学科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重大利益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学院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学院各方面关系健康发展。要积极加强与学院其他单位,与其他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关单位联系合作,构筑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环境。

5.构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学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基本平台。新时代学院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关心教师的基本福利和生活保障,确保教师的基本生活待遇逐年增长。要注重对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内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充分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积极性,对品质优秀、教学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要尊重和关心教师发展,凝聚学院发展的基本力量。形成用优质的学科平台支持教师发展、用崇高的荣誉感激励教师发展、用责任意识着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教科研骨干、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教师、用切实的政策措施保障教师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全员覆盖的队伍建设体系,营造学院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环境,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王树荫

【摘 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铸魂工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基本遵循。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教学是核心,教师队伍是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立德树人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铸魂工程”,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重要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基本遵循。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要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教学是核心,教师队伍是关键。

一、教材建设是基础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材建设。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毛泽东亲自题写社名。195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周恩来签发委任状。1983年,邓小平为高教社、人教社题字、题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教材建设。为了加强教材建设,,党中央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将43种重点教材包括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硕士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纳入中央“马工程”教材系列。,教育部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项目,97种重点教材位列其中。中小学政治、历史、语文“三科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审定。中办、国办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设置“国家教材建设奖”。7月3日,国务院下发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10个专家委员会。,教育部首批设置1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研究基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研究基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研究基地、大中小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中小学(含中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研究基地等。

2.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重复难题亟待解决

党和国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与目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现象有关。在大学阶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存在重复,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也存在重复现象,高职高专的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本科生的两门课程、教材完全相同。以大中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为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与法治”,大学本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名称存在交叉,未能体现“步步高、节节升”。高中“政治与法治”分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三个单元,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本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安排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治观等章节和内容,至少从课程名称和章节目录来看,两者之间未能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甚至存在倒置问题,“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法并举、整体融入更存在差距。

当然,思想塑造、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所不同,知识传授必须也可以循序渐进,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划分梯次、梯度。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一个递进关系,但不能就想当然地在小学讲授集体主义、初中讲授爱国主义、高中讲授社会主义、大学讲授共产主义。如何区分知识性要求、理论性要求和政治性要求?如何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知与认同之间有所区别?如何对不同对象提出信心、信念、信仰等不同要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难题。而且,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实行9年义务教育,大学大众化、普及化也不可能做到100%,所以,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可或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可能完全避免重复,甚至不可能避免简单重复。

3.整体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核心环节在于教材一体化,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基础在教材。要调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议小学、初中、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简称“思政课”,这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名称统一的比较理想的选择,各学段具体课程与内容可以展开深入研究后确定。要坚持高位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要求、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建设的基本原则,“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①

二、教育教学是核心

1.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材发挥作用、一体化教学内容真正被大中小学生接受,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材内容要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实施和落实。编写教材是国家事权,教材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更是如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坚持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逻辑性的高度统一,不能只是讲故事、连环画、卡通片。有效课程一定不能面面俱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课堂教学不能把教材章、节、目简单拷入PPT搬上课堂,照本宣科、机械运用教材的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学生一定不会满意。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更为繁重,也更加紧迫。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始终存在,也给教师留下了“转化”的空间和余地。

2.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基本遵循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注意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阶段性目标要求,也有整体目标、总体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①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性要求,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必须遵循。其次,要把握教材体系、精神实质和逻辑关系,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和重点性的统一,体现重点、难点,关注热点、焦点。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讲授内容就不能将下线放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或者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不能不讲授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

3.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

分层分类是区分与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定与实施对策的依据和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有针对性、取得实效性,必须确立分层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生需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实质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步步高、节节升;研究思路和切入点是区分度、差异性,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区分度、差异性。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转化,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转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转化?在转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既要进行理论探讨,也要推进实践探索。一方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①另一方面,要明确与细化内容、厘清区分与差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②

三、教师队伍是关键

1.确立一体化理念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编写一体化思政课教材依靠教师,贯彻落实教材精神、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备一体化教学理念、熟悉一体化教材内容、掌握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都要深刻理解一体化理念、始终坚持一体化原则、熟练把握一体化方法,明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该提出不同目标要求、安排不同教育内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既要“守好一段渠”“管好一段路”,更要把握全局与大局,放眼“全河段”“全路程”,关注上下、左右、前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熟悉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分工,更要合作,形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合力。

2.提升素质与能力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需要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教学能力、娴熟教学方法,在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上下功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提升素质和能力,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按照习近平要求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应该夯实理论基础,科学阐述经典理论、密切联系中国实际、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学科支撑课程、以科研促进教学;坚持科学性、学术性与政治性、思想性的统一,研究一个个具体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贯通古今中外的视野给予学生正确答案;开展理论性、探究性、专题性教学,“针对学生思想困惑,加强理论阐释、解疑释惑,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吸引力。”[2]

3.完善体制和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机制需要改革创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3]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一体化理念、适应一体化要求,为建设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章立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需要一体化管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直通车、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体化渠道,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创建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中小学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观摩、学习。经常性地召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此制定相应政策、创造建设平台、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03-19(1).

[2]孙春兰强调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12-14(2).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09-11(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