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时间:2019-06-14 07:23:46

相关推荐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切实加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规范化管理。按照“合理布局、有效覆盖、便民实用”的原则,致力于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文明实践体系,建立完善纵向覆盖区、镇(街道)、村居(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全区已成立1个中心、9个分中心、258个站,7大示范片区,48个示范站,23个公益培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礼堂)160处。探索建设“寿老堂”等村级白事祭奠场所,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公墓建设,倡导厚养薄葬。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婚礼礼堂、广场,利用室内室外多种阵地,建立“灵活式”新风尚传扬平台。

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保障机制。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参与管理等荣誉性和补偿性激励模式,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者“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出台志愿者管理办法,制定了志愿者星级评定、经费保障、信息记录、激励保障等制度,对志愿服务的管理审核、积分回馈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成立志愿服务发展基金,探索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鼓励社会捐赠资助等经费筹集措施,形成了“财政保障,社会支持”的经费筹集模式。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各类星级志愿者进行奖补。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回馈激励机制。成立爱心商家联盟,目前已招募爱心商家300余家。将志愿服务记录与就医、信用记录、享受公共服务、志愿者评选表彰挂钩。发动爱心商家、爱心人士开展系列礼遇志愿者活动。建立志愿服务推先树优工作机制。大力弘扬身边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25个志愿服务社区(组织)被表彰为省、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组织),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曹丽霞等区级以上优秀(星级)志愿者3329人。

倾心建设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

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把领导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作表率、当榜样作为践行宗旨、引领风尚的有效途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坚持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分领域创设服务载体,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党员干部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率达到100%。

构建社会化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打造了“1+9+30+N+8”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伍,使全区志愿服务活动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1”是指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主要负责统筹全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指导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9”是指全区九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志愿服务分队,分别负责各镇街、东营商贸园的志愿服务工作。“30”由文旅、司法、卫健、应急、科技、信访等部门整合各类专业志愿队伍,成立文明引导、理论宣讲、健康关爱、应急救援等30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基本建成横向联系各行业系统、纵向覆盖到城乡社区(村居)的专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各类专业型服务。“N”是指各村居(社区)、医院、学校、企业、专业志愿服务队等成立的支队,居委会(居民小区)、各街面、景区志愿服务岗亭、站点等成立小队。“8”是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8”大员,即1.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管员、民情网格员、志愿督导员、志愿服务指导员、公益培训辅导员、专业评估员、市民观察员和项目研发员。积极鼓励吸纳科技能人、律师、“五老”人员、先进人物等加入到全区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各级各类志愿队1715支,志愿者人数达81009人。

深入开展专业型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坚持把专业型服务作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卫计、司法等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的优势,依托现有的行业组织、专业协会组建了涵盖医疗卫生、法律援助、信访稳定、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心理咨询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08支,基本建成横向联系各行业系统、纵向覆盖到城乡社区(村居)的专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各类专业型服务。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志愿服务培训体系,采取短期与长期、专业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党校、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了18处区级志愿者培训基地,招募志愿培训讲师100余名,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相关培训100余场次,培训志愿者5000余人次。充分利用区直各专业部门的优势和资源举办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培训班。利用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对志愿者进行初级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着力搭建高频参与社会治理途径

以项目化运作为基本推进方式,推动志愿服务落细落实。坚持日常项目征集。围绕理论宣讲、医疗健康、科技科普、生产发展、生活服务等,向社会征集切合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将征集到的惠民志愿服务项目,按类型进行整理,纳入全区志愿服务项目库。按照“征集、评估、发布、实施、考核、奖补”六步走,对确定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公开发布和现场领受,整个实施情况在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上公开,方便社会各界监督,确保项目实际效果。按照“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综合评单”的运行机制,通过网格员入户等形式,了解群众需求,实施了“健康直通车”“信息直通车”“科技直通车”“文化直通车”“金银花”扶贫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注重社会化运作和品牌化塑造,发挥志愿服务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互助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使更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扎根基层、融入民生、惠及群众。截至5月15日,常态化推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已达1568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1.0621万个,志愿服务时长达180万小时。

以服务群众为着力点,推动志愿服务向中心工作贴近。整合部门单位、社会资源力量集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实施阵地建设、理论铸魂、示范引领、志愿服务、环境优化、文化惠民、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八大行动”,整合各部门单位资源力量,全力振兴乡村。创新性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确定包括理论宣讲、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医疗巡诊、农技指导、文化惠民、就业帮扶、关爱儿童、美化环境等方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助力乡村振兴项目156个。开展同心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采用试点推行的办法,先期在33个村中试点,现已在全区推开,发动1273支成熟志愿服务组织与1273支志愿服务小队结对,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对1273贫困户开展精准关爱活动,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邻里关爱、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利奇马”台风来袭时,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组织全区广大志愿者奔赴受灾一线全力“抗马”,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457支社会、区直、企业、学校、社区志愿服务队,12000余名志愿者有序参加抗台抢险救援行动中,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的赞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探索“365”工作法,凝聚各方力量,有序、有力组织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一线,4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6300多个,参与志愿者达47000余人次。

以内涵提升为着力点,增强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效能。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中,东营区广大志愿者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开展服务。拓宽了有序民主参与的渠道,促进了政社合作与互动。志愿服务已成为民生服务的重要补充。东营区志愿服务工作一直都以“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工作重点,建立助残、敬老、助学、就业创业帮扶、心理疏导、法律维权、“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系列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广发开展“春风行动”、公民爱心日、新春送温暖、“走进福利院”、爱心助学、“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等志愿服务活动,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志愿服务已成为城市名片的生动载体。市、区逐步打造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省级文明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等各类城市名片。东营区志愿者不仅是这些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真诚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充分肯定,已经成为新时期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东营区作为中心城区,志愿服务也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有召唤力和广泛参与面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品质生活的表现方式。在东营区,社区志愿服务、敬老志愿服务、助残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都已成为市民品质生活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启示与思考

目前,基层存在一种现象,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活动越来越多,真正能够解决居民现实困难的社会治理项目,却因为乏人参与而无法形成“雪中送炭”的效果。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共建的动力缺乏,共享难以实现,没有社会责任感,个人哪怕在包含自身利益在内的公共事务上,也不会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培养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志愿服务是一个极好的载体和切入口。志愿服务不以个人自身利益满足为前提,志愿者愿意为社会更美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蕴含的志愿精神,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高级表达形式。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东营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过程中,以项目化运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推方式,立足“党政所想、社会所急、群众所需、志愿者能为”,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定期设计发布志愿者可参与社会治理项目,如法律咨询、应急救援、心理疏导、纠纷调解、护学托管等项目,引导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群众的民主参与,促进了社会治理与居民自我服务的良性互动。开展志愿服务,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领域自主发起和实施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来自社会基层的活动,有利于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创新力量和创新思路,从而增添社会的活力。因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当代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驱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越深入,越广泛,辐射影响面就越大,就会产生群体效应,从而形成向上,向善,明德惟馨的社会文明风尚,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就会展现出来,这也正是社会治理创新所要实现的目标。现在,东营区按照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组建、项目组建、功能组建等原则,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以“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助残、敬老、助学、就业创业帮扶、心理疏导、法律维权、“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等志愿服务活动,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为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从东营区实践来看,志愿服务每一步的发展都有党委政府推动的力量,现已形成“党建统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城乡一体、保障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设模式,注重探索实践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抓基础建机制、创特色树品牌,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致力于深化志愿服务行为的帮扶功能、疏导功能、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行为将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及时传达给群众,使志愿服务行为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来源:地方提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