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聚焦海口治水治污经验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聚焦海口治水治污经验

时间:2023-12-04 03:03:09

相关推荐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聚焦海口治水治污经验

生态治水湿地入城

本报海口1月16日讯(记者计思佳)1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生态治水湿地入城》为题对海口治水治污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指出,自起,海口及时转变治水思路,采取生态治水、河岸同治、全流域治理的模式,不断融入海绵城市、基础设施修复、城市更新等理念,以美舍河为示范,以点带面、逐个突破,继而全面推动全市32个城镇内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不仅解决了水体黑臭的顽疾,更打造了一个滨湖的生态呼吸系统,让湿地在城市中复活。

报道介绍,从开始,海口市对黑臭水体进行彻底整治。对于鸭尾溪来说,这一次的治水改变了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海口治水办对河道中的排污管道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接入河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

对于美舍河来说也是同理。海口治水办工作人员一共在上游排查了200多公里的管线,打开井盖6000多个,调查500多个小区。基本掌握了管网分布,画了一张绣花图。

摸清了管道,紧接着就是为每一条管道规划去处,做到一管一策。有的接到主干管网,有的接到污水处理厂,有些污水通过湿地过滤的方式进行净化,达标排放。美舍河的治理还打破了原有河道两侧与河堤都是硬化水泥立面的水利工程模式,采取了生态治水的办法,让河流还原它本来的面貌。

河岸同治对生态进行整体修复,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带动湿地入城,是海口治水的新理念。在城市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和谐共生。这一生态修复理念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有一处由八级梯田组成的生态污水处理厂,这里每天可以处置5000吨生活污水。湿地兼具景观和治污功能,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通过对污染物的拦截、过滤、净化,植物的吸收、吸附,以及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对水起到综合净化作用。

报道同时指出,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还是一个绿色生态的污水处理设施。与传统钢筋水泥结构的污水处理厂不同,这是一个绿色的基础设施,受到了周边居民的欢迎,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湿地美景。

这一生态治理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不可小视。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每吨要1.2元,而这个湿地处理污水每吨只要2毛钱,平均每吨水节约了1元钱,每年能够节约150万元。

同时,美舍河畔的凤翔湿地公园还成了孩子们学习自然知识的教学平台。不仅如此,海口治水办工作人员通过沿河巡查还在美舍河的上游,发现了天然红树林,并大胆将红树林栽在了美舍河中,获得了成功。

近几年,海口市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鸭尾溪、美舍河、五源河这些昔日出名的臭水沟,先后变身城市里的湿地公园或湿地景观,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同时,还增强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抵御洪水内涝、调节气候、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方面都显现出效果,一举多得。

在治理的同时,海口还立法保护湿地,7月《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公布实施,理顺了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了保护修复力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海口东寨港自然保护区鸟类分类种类由119种增加至160种,鱼类分布种类由的204种增加至的212种。水菜花、水角等濒危植物恢复了生机。

报道最后总结说,海口采用生态修复、统筹治理的方法,以治水治污、湿地保护作为切入点,促进人、水、城和谐共生,不仅基本解决了黑臭水体,还带动湿地入城,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景观。这是海口生态治水的新模式,各个地方、各座城市的自然环境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妨因地制宜,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生态保护之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