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小康根基 ——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撷英

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小康根基 ——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撷英

时间:2019-06-24 06:15:14

相关推荐

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小康根基 ——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撷英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立即打开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小康根基 ——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撷英4小时前关注厚积薄发,活力迸发,沈阳振兴发展步稳蹄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根基。

编者按:本文来自“”,作者:金晓玲;36氪经授权转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今起,本报特别推出“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辽宁纪行”特刊,讲述全省各市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展现出的奋斗姿态和喜人成就,在决胜全面小康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积累的经验、所收获的幸福。

9月金秋,沈城最“热”的地方在哪儿?答案是:第19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现场。

这场东北地区国家级工业类展会的首展,在充分展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行业旺盛市场需求的同时,沈阳在制造领域的地位、实力、引力也充分彰显。线上线下两个“舞台”上,脑波控制机器人等一批“沈阳智造”明星实力圈粉。

同是9月,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北京举行,19家沈阳企业(单位)带着服务贸易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赴会参展。在全省4个入围中国服贸会优秀示范案例中,沈阳独占三席。

梳理现象不难发现,沈阳的产业形象、经济形象已悄然改变,“高精尖新”标识特征越发醒目凸显。

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聚力合力攻坚克难,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生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扎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中,沈阳市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全面激活开放创新这一“动力源”,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彻底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才能突破振兴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补齐拉长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短板。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沈阳市结合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着力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集聚各种资源、链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全面创新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基因库眼基因库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纷纷落地建设,一批“大国重器”研制不断实现新突破。全市逐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培育体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常态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去年,沈阳市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首次突破50%;高新技术企业达1836家,提前完成省高新技术企业3年倍增计划任务,数量占全省35.1%,年均增速达49%;“独角兽”“瞪羚”企业达48家,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正在加速成长。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去年,机器人、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9.5%、10%、10.5%、16%和50%;259户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用“云”,新松、格微成为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整个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5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2%,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开放引领 优质资源加速汇聚

9月3日,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桃仙国际机场口岸,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捷克进口的240千克“尼麦角林”顺利通关。

伴随着进口药品首单“落地”,沈阳“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彻底终结,区域对外开放辟出新通道、打开新局面。

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谋划对外开放,沈阳市主动融入、深度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主动与周边城市、先进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落实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治;助推辽中南城市群建设,努力在共同加强规划衔接、打造物流通道、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搭建开放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京沈对口合作,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共建铁西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合作项目;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南北互动,主动加强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交流合作,深度开展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开放发展新局面。

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等行业巨头竞相聚沈,或追加投资启动新项目,或全新“落子”抢先展开大布局。华晨宝马新能源、罗森连锁便利店、普利司通乘用车轮胎生产基地、宝能东北区域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沈阳与恒大、万达、腾讯、红星美凯龙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1月至7月,沈阳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87个,同比增长124.8%;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59个,同比增长116.8%。项目建设在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而进。

改革撬动 动力之源激荡涌流

一系列引起业界关注、瞩目的大手笔投入背后,是资本对于沈阳投资价值、发展趋势和环境的清晰判断、高度认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沈阳营商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万达看好沈阳的未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区域竞争力之所在。沈阳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引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把改革创新推向深入。

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反映强烈的政府失信、政策落实难、融资难等领域,连年开展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大规模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全市万余名机关干部与万余户企业常态化对接,针对共性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区域评估”“带方案出让”等改革举措,全面推行“线上办”和“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模式。

积尺寸之功,筑发展之基。如今在沈阳,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4%,129项热点便民服务实现“掌上办”,115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5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

连续3年,沈阳市新增市场主体15%以上。日前,《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正式公布,沈阳市在全国参与评估的135个城市和地区评出的20个“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中位列第11名。

改革撬动,沈阳由内而外面貌一新、振兴发展活力迸发。以此为基础,沈阳市正加快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从抓住“关键少数”向抓好“绝大多数”延伸,从优化政务环境向优化社会环境拓展,从整治突出问题向建立长效机制深化,打通“中梗阻”、抓好“社会面”、推进“长效化”,一个具有更大承载力、涵养力、生命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正在完善、升华。

厚积薄发 振兴发展步稳蹄疾

在工业企业高度聚集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34年的“老企业”沈鼓集团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沈鼓集团克服疫情影响,先后拿下一系列重大项目订单,实现了全新领域和高端用户的双重突破。1月至7月,集团回款额增长19.3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46%,利润增长59.7%。对于企业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信心如磐。他说:“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不调整,实现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沈鼓人的信心,来自于国家、省、市给予的精准服务与有力支持,来自于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持续发力与厚积薄发。

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厚积薄发的不只有沈鼓等大型国企,沈阳民营经济队伍正在稳步壮大。截至去年年末,沈阳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存量达82.33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95.75%;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3.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8%。沈阳正在成为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乐于投身、安于发展的栖息之地。

与此同时,沈阳市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入手,着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力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加快产业绿色化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业体系建设,打造资源能源节约型的“生态工业”产业链,引导绿色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厚积薄发,活力迸发,沈阳振兴发展步稳蹄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根基。

36氪辽宁——让辽宁看见世界,也让世界看见辽宁。

36氪辽宁专注于发掘优秀辽宁企业,深度挖掘创投底层逻辑,搭建产业对接通道,链接创业者与投资人资本生态平台。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辽宁的报道,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liaoning@。我们会及时回复。

联系电话:15040246895 客服微信:ln36kr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图片来自:

0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评论区暂无评论打开APP 发表更多评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254120

举报邮箱:jubao@© ~ 北京品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 |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