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威风宛在说典韦 沧海桑

【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威风宛在说典韦 沧海桑

时间:2024-04-04 18:55:31

相关推荐

【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威风宛在说典韦 沧海桑

威风宛在说典韦 沧海桑田话典庄

▲典韦雕像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在叶县九龙街道,有一个村庄名叫典庄。据史料记载,曹操爱将典韦之子典满及其后人在此繁衍生息。目前,典庄村里有1200多人为典姓。

6月13日,记者沿329国道驱车来到沙河之畔的典庄村,一条铁路绕村而过,一列火车随着远去的汽笛声,消失在远方。

典庄的由来

走进典庄,村里的道路早已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一排排楼房整齐有序,偶尔能看到几座老房子。典韦文化园紧临铁路,园内种花植草,安装有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图文并茂地展示着《三国志·典韦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不时有村民驻足观看。

园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典韦的雕像,雕像后边“功著汉代三千年威风宛在,德垂后昆十五世余泽犹存”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中间刻着《典氏家谱》和典韦的故事。村党支部书记典亚军说,典韦是曹操极为看重的一员猛将,素有“古之恶来”之称。

据史料记载,公元197年,当时屯于宛城的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嫂嫂邹氏。后来,张绣起兵造反,夜里偷袭曹操。曹操从后门夺路而逃,典韦则率兵阻挡,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为了表彰典韦,曹操将典韦之子典满封为郎中。曹操死后,曹丕将其封为都尉,赐予关内侯爵位。之后的千百年里,典氏成为当地最为有名的家族之一。

公元2,典满在叶县受伤,在附近村庄治疗期间招韩氏为妻,伤好后又回到战场。公元241年,典满年已老矣,就呈明皇上,落户于叶县。典满子孙繁衍,到李闯王进河南之前,全村共有3000多人。典满死后,葬于现在典庄西南的高岗上——俗称“老典台”。

典亚军说:“我们村八成村民都姓典,村里曾挖出过典氏先祖的墓碑和家谱,后来被毁了。为了纪念先祖,村里建了典韦文化园。这些事情《典氏家谱》里都有记载,老书记典景昌是编纂家谱的组织者。”

后人编纂《典氏家谱》

典景昌家院子里月季花开得正艳,两边种有黄瓜、西红柿、豆角、油菜,还有核桃树、杏树、梨树。83岁的典景昌和老伴坐在门口剥花生,一只小猫慵懒地卧在一旁眯着眼睛晒着太阳。

“院子里的菜都是我种的,我们村都是沙土地,种花生的不少,尝尝吧,这是自家种的花生。”典景昌热情地指着盆里刚剥好的花生说。

提及修家谱的事情,典景昌进屋拿出一本《典氏家谱》说:“《百家姓》上没有典姓,只知道《三国演义》里有个典韦,那时候猜想过我们是典韦的后裔,但是没有人求证此事。小时候我在老典台见过墓碑上有关于典氏的记载,后来这些东西都被毁了。2002年,典姓族人商议后决定重修《典氏家谱》。”

2002年4月6日,典景昌、典洪德、典合群、典叶勋出外寻根问祖,搜集相关资料。他们在省文化厅查阅《中华姓氏由来》《中原寻根》,在叶县县志办查阅《叶县志》,去商丘宁陵县探访典韦的老家及墓地。他们在村上又找长者座谈,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及专著。历时5年,《典氏家谱》7月完稿。

“国有国史,国史可知兴替,悟得失,借古鉴今。家有家谱,家谱可溯宗支,详源流,传祖规,承家训,守家教,使子孙慎终追远,感恩祖先功德,发扬而光大之。”翻开《典氏家谱》,里面这句话道出典姓人重修家谱的愿景。

《典氏家谱》共七卷,自明朝末年典可建立典庄始,详细记载了十八代典氏家族状况,包括典氏始源、始祖画像、典氏五门世系、人物简介、家族大事记等。

▲典景昌在看《典氏家谱》

典氏老五门沿袭至今

“村里现在的典姓后人分属五门,他属于长门,我是二门,到我这里已经是十三世传人了。”典景昌指着随行的村监委主任典洪群说,截至2002年8月,典氏五门共登记入谱299户,总人口1384人。

《典氏家谱》详细记载,“典姓家族在战乱年代经历了一次大劫难,几乎被灭族,一名遗孤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并在战乱过后返回故乡典庄村,继续为典满守墓,其子孙繁衍至今,就是现在的典氏老五门。”

自明朝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连续八年河南遭水灾、旱灾、蝗虫灾、疫情,又加上李自成起义军等战乱,河南百姓死亡不计其数,东韩奉村的典氏也深遭劫难。到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东韩奉村的典氏仅剩百十口人。

典景昌表示,据老辈人说,这百十口人后来去陶寨(今湛河区陶寨村)逃荒避乱,夜间遭闯王军袭击,寨里的典姓人口仅有12岁的典可一人幸免于难,他从寨墙下水道逃出,后到河山庙找到了族叔典启和尚,典启留典可在河山庙居住。后来叔侄二人经常到老家东韩奉村探望,东韩奉村因在沙河南岸,长年被河道风沙侵袭,后村庄逐渐被吞没,于是叔侄二人在村东方的一块高地(现在的典庄村)上建房二间。

典可在此成家后生子取名崇体。崇体生子二人,长子维杰,次子维士。维杰又生子三人,维士生子二人,这五人后来分家,被定为“典氏老五门”。分家时以五尺宽的公过道为界:公过道以东为长门、二门、三门,公过道以西为四门、五门,后逐步发展壮大为典氏家族,并建立了典氏祠堂和典堂。

“祠堂和典堂都没有了,就连老典台也被毁了。”典景昌遗憾地说。

▲村民在典韦文化园观看典韦故事

老典台被夷为平地

村人口中的老典台是典家二世祖崇体公和三世祖维杰公、维士公建立的茔基墓地,在典庄村东南方向。

来到昔日的老典台,只见庄稼地里花生苗长势喜人,勤劳的典庄人正在劳作。典洪群指着一处绿树围绕的老坟说,目前只有这一座老坟了,还是后来又修的。

听村里的老人说,原来茔基墓地方圆有三十亩,有数十通墓碑。墓地前边是通往县城的大道,路边有典氏先茔路碑和五通家谱碑,碑前是“五堂文昌鸿叶久,一庭德茂万世新”的家谱对联,碑后是“功著汉代三千年威风宛在,德垂后昆十五世余泽犹存”的家规对联。1957年,平整田地时,典台被平,扒出了青石碑,还挖出了元宝、铜元及典满死后皇帝赐的铜铠铁甲的衣扣。1958年大炼钢铁时青石被砸掉了,砸青石的人当时看到上面有醒目的“典”字。

典洪群说:“典氏宗族先祖遗物遭受了严重损失,现在村子里什么遗物都没有了。我们想着要把典氏的祠堂建起来,这个正在筹划中。”

如今的典庄,美丽宜居,交通便利,村子西边的平叶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同时以典韦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以采摘、旅游、观光为主题的农家乐项目正在筹划申请。

▲典韦文化园里的旧石磙

来源:平顶山晚报

老家河南 乐享平顶山

【打造文旅名城 走进传统村落】《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威风宛在说典韦 沧海桑田话典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