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鲁迅小传(有点长但必须收藏)

鲁迅小传(有点长但必须收藏)

时间:2024-02-28 03:13:08

相关推荐

鲁迅小传(有点长但必须收藏)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鲁迅自传》

鲁迅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他本来姓周,名字叫周樟寿,后来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其实鲁迅一生曾经用过一百多个笔名,鲁迅这个笔名是他用的最多的。关于他的这个笔名的来历,至少有两种说法比较可信。第一种说鲁迅的母亲姓鲁,他的小名叫迅,所以就起了个鲁迅的笔名。第二种说鲁迅是用“愚鲁而迅行”的意思给自己起的名字,这里有一种谦虚的成分在里面了。

鲁迅在上面咱们看到的自传里,对自己的家世,实际上描写的有点谦虚了。实际情况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看看鲁迅祖居的样子就能知道一点了。

鲁迅的爷爷叫周福清,字介孚。这位老先生中过进士,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金溪知县、内阁中书等官,所以咱们可以说鲁迅是出身于官宦之家的。正因为这个,鲁迅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是很好的,这一点,咱们从他们家里留下的老宅子可以看出来。

所以,幼年时期的鲁迅,其实是个少爷,(后来《故乡》中,闰土称他为老爷,是有根据的。)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锦衣玉食也许算不上,但是幸福这两个字,应该还是非常符合他当时的现状的。这一点,咱们在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可以看出来一些。

首先,他家有个很大的后花园叫百草园,也应该是一般人家里没有的吧。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其次,在三味书屋里教他读书的老先生,叫寿镜吾,他可是绍兴城里的名师,每年只招收8个学生,你想想,一个老师要靠8个学生来养家糊口过日子,那学费应该肯定不便宜,否则,老先生不得喝西北风?

只不过鲁迅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鲁迅12岁的时候,他爷爷坐牢了,而且还差点丢了性命,这导致了鲁迅家里家道中落。从一个“小康之家”甚至是“富有之家”一下子变成了穷光蛋。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这一年,正好要举行科举考试。鲁迅他们家族的好几个年轻人,包括鲁迅的父亲在内,都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不简单啊,所以,当周福清听说主考官是自己认识的人之后,就打起了歪主意。他决定,筹集一笔钱,去送给主考官,他的意思很明显,希望得到主考官的关照,让周家子弟都能够考上。于是,钱换成了银票,派一个家人去送给主考官。哪知道,当时主考官正和地方官员在谈话,看到了周福清送来的钱和信之后,没说什么,就放在了一边。那个家人等了一会儿,看到主考官没有什么反应,就说大人啊,这银子收了,您怎么着也得给个收条什么的啊,我回去好跟我们老爷回话啊!这句话一说出来,事情就败露了,你要知道,行贿主考官,扰乱考试秩序在当时可是杀头的罪名啊。主考官为了保住自己,就把事情报告给了朝廷,鲁迅的爷爷听到了风声,先是畏罪潜逃了,后来看看没办法,就回来自首,被抓了起来。为了保住老爷子的性命,周家人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四处送钱打点,钱没有了就变卖田地,最终,总算是没有白费力气,周老先生的命是保住了。不过,死罪免了,活罪难饶,当时的皇上光绪皇帝,给判了个斩监侯,按现在的说法,差不多就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这就是周家的科场舞弊案。

鲁迅的父亲叫周伯宜,本来已经中了秀才,可是在考举人的过程里却历经波折,总也考不中。等到科场舞弊案一出,别说考举人了,连秀才的头衔都被剥夺了。所以呢,当看到自己的前途没了,家里也开始败落了,他就非常伤感,经常借酒消愁,还吸食鸦片抽上了大烟,后来又得了肺结核这种病,身体浮肿,咳嗽、吐血。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基本上是没有办法治的,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更是治不了。所以,很快,这位老先生就去世了。关于这段经历,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病》,里面描写了两位所谓的中医名医给父亲治病的过程,用的药是很奇怪,什么用打破的鼓皮做的败鼓皮丸啦,什么成对的蟋蟀做药引子啊,可是效果却一点都没有。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鲁迅去日本学的是医学的原因,也是后来为什么鲁迅这么痛恨中医,不相信中医的原因了。鲁迅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是36岁,这一年,鲁迅十五岁了。父亲去世之后,作为家中的长子,自然要担当起长子的责任,当然了,其实在父亲重病期间,他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这时候的鲁迅之后跟着母亲,带着两个弟弟生活。这两个弟弟,一个是周作人,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周作人在鲁迅的影响下,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之一,不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兄弟之间产生了矛盾,成为了路人。抗日战争期间,周作人帮日本人做事,成了汉奸,给自己留下了人生的污点。这个咱们后面再详说。另一个是周建人,是生物学家,解放后因为鲁迅的关系,还当过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官,算是国家领导人了。所以,“周氏三兄弟”,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这时候的鲁迅,已经由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变成了一个连很少的学费都拿不出来的穷困少年。而且,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鲁迅还受到了很多人的歧视甚至欺负,这就让鲁迅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很多的阴暗面,对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鲁迅后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好斗,多疑,跟这段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其实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成为家庭顶梁柱的鲁迅,这时候虽然还没有成年,但是,他必须要为自己,为家庭去寻找出路了。留在家里走科举考试的老路看来是行不通了,去当师爷他是不愿意的,经商呢,他好像也没有这个基因,于是,只好找那些不要学费的学校去读书了,希望读完了能够谋得一个职位,养家糊口。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鲁迅自传》

鲁迅带着母亲变卖首饰得来的8个银元,来到了南京,考入了江南水师学堂。这个学校其实是一所军校,是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民国时期的海军总长,海军舰队司令等人都是这里毕业的。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鲁迅,其实是当兵了。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像鲁迅这种读书人家的孩子,其实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这样的地方的。也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周树人。鲁迅来这里,主要还是因为穷,因为这样的学校,不收学费,不收饭费,还有生活津贴,人穷志短,也就别无选择了。在江南水师学堂待了半年之后,鲁迅觉得这里不适合自己,就退了学,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矿路学堂,鲁迅的学习是非常认真的,他认真学习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也读了像《天演论》这种介绍新思想的书籍。这些对鲁迅后来的人生,其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被选中派往日本留学。从此,开启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鲁迅到了日本,决定选择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这里面的原因,按照鲁迅自己说,是因为在矿路学堂里学到了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其中有些让他感触很深。“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鲁迅自传》

鲁迅到了日本之后,先进了语言学校学习日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看到咱们中国的贫穷落后,也在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想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一时期,鲁迅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剪去了辫子。清朝时期的辫子咱们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别的国家的人都觉得这个很丑,说是猪尾巴,都拿这个侮辱中国人。现在咱们觉得,剪头发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在当时,把辫子剪掉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大事,甚至有留学生在国外剪掉辫子,等回国之后,影响到了自己的前程。所以说,鲁迅剪掉自己的辫子,是非常勇敢的行为。在这个事情,鲁迅还写了一首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语言学校毕业之后,鲁迅准备要挑选专业了——他选择了学医——学习西医。鲁迅学医的原因,一是想学成之后,能够救助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的病人,让他们不再受到中医的伤害。二是如果发生战争,就去做军医,这样也能为国家做贡献。他进了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认识了对他影响很大的藤野先生。多年以后,他还写了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来纪念这个时期的生活。

鲁迅在这段时间,可以说学习还是非常认真的,但是成绩似乎不是非常的好。不过如果他坚持下去的话,估计会越来越好,起码毕业成为医生,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这学医的生活只持续了两年,即使没有拿到毕业证,鲁迅也决定放弃学医了。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鲁迅自传》

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改变了鲁迅的一生。当时日本的教学方式还是非常先进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学等知识,老师会在课堂上放映一些相关的影片。如果时间不到的话,就会放一些跟时事或者风景相关的东西。鲁迅后来在文章中写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后来鲁迅在小说集《呐喊》的《自序》中说: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里提到的战争,是发生在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从名称上咱们可以看出来,这是发生在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战争,但奇怪的是,战场却是在咱们中国。你可以想象一下,其他国家打仗,把战场却放在了咱们中国,这说明了咱们中国当时是多么弱啊!这就好比有两个坏人要玩砸烂东西的游戏,却把游戏场地放在了你家里,打坏了也是你家的东西。而你呢,却因为自己弱小,只能看着还不敢出声反对。当时,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投入了上百万的军队进行作战,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最终,日本胜利了,咱们的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就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也通过这次战争,成为了世界强国,从此对咱们中国的欺负更是变本加厉了。还有一点值得咱们注意,就是当时在影片里被杀的人和围观的吃瓜群众,都是中国人,这让鲁迅这种有思想的人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就算医术再高明,科学再发达,培养出再多的体格强健的行尸走肉,对国家也没有任何好处。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首先就要改变人的思想,先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所以鲁迅下了决心,要去从事新文艺活动,通过文学作品来唤醒人的灵魂,他和几个朋友创办了一本杂志,取名字叫《新生》,但是没多久,就失败了。

也是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对鲁迅的一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什么事呢?就是鲁迅结婚了。

按常理来说,结婚本来是件好事情,娶媳妇儿多开心啊。然而,鲁迅并不开心。鲁迅的这位夫人叫做朱安,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子:她裹了小脚,识字不多,但是脾气很好,鲁迅的母亲很喜欢她。她比鲁迅大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啊,好像看起来双方也还般配。但是,这场婚姻完全是父母包办的,这夫妻两人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话也没说过。本来鲁迅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但是,鲁迅是孝子,母亲给他安排的事情,他没有反对的理由。所以啊,这场婚姻,注定了就是一场悲剧。鲁迅觉得这个他不喜欢的妻子,就是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个礼物。礼物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扔掉。于是,鲁迅像完成任务一样,完成了整个婚礼的仪式,在家里待了两天,就回日本去了。从此以后,朱安女士就作为鲁迅明媒正娶的妻子,被鲁迅“供”了起来。直到1947年,朱安女士在孤独中去世。

鲁迅回到日本之后,从事新文艺的理想没有实现,想去德国留学的理想也没有实现。这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他继续学习了,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鲁迅只好回国了。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鲁迅自传》

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老师。所以,咱们也可以叫他周老师或者鲁老师啦。他一边教化学和生理课程,同时还给学校里的日本外教当翻译。当了一年老师之后,鲁迅升了职,当上了绍兴中学堂的教务长,就类似于咱们学校里的教务主任。可是,当时的学校里的风气并不是很好,鲁迅这种性格的人在里面工作并不是很开心,所以,他就辞职了。想做编译员,也没有成功。正当鲁迅又一次开始迷茫的时候,辛亥革命发生了。

关于辛亥革命,咱们简单了解一下。其实早在1894年开始,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们就一直在筹划着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他们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还提出了自己的“三民主义”。到了19,也就是咱们农历的辛亥年,革命终于成功了。这一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随后,全国很多的地方都发生了革命,纷纷宣布摆脱清朝的统治,进行独立。到了19元旦,孙中山先生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这时候,绍兴也发生了革命,建立了军政府,一个叫王金发的人做了都督。鲁迅是倾向于革命的,所以这时候他又得到了一个机会,当上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鲁迅自传》

刚刚咱们说了,19中华民国成立了。鲁迅的同乡蔡元培先生当上了教育总长,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教育部长。他邀请鲁迅到南京,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后来又任命他为教育部佥事。这时候的鲁迅先生变成了国家公务人员,或者说当了个小官。后来,民国政府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鲁迅也就跟着一起到了北京。教育部里的工作应该很轻松,(虽然工资不低,据说一个月有将近300大洋。)但是当时的国家形势仍然是一团糟。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来争去,一会儿是袁世凯要自己当皇帝,一会儿是宣统皇帝要复辟,一会儿又是这个战争那个战争的。这时候的鲁迅,应该对国家的未来比较担心,他之前的理想看来是难以实现了。所以呢,这时候的鲁迅就非常苦闷,但又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还好这时候有一个朋友出现了。这个朋友叫做钱玄同。他邀请鲁迅为《新青年》杂志写稿子。这个《新青年》杂志,对咱们中国的发展可是有很大影响的。这本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他宣传民主和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鲁迅接受了钱玄同的邀请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鲁迅在这篇小说里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到了最后,他又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这篇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迅的小说创作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相继写了《药》、《阿Q正传》、《伤逝》、《祝福》等优秀的小说,后来,编成了两本小说集,一本叫做《呐喊》,另一本叫做《彷徨》。鲁迅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鲁迅还去了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地方去做了兼职老师。在做老师的过程中,鲁迅积极地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在兼职的过程中,鲁迅结识了自己的学生,也是以后自己的终身伴侣的许广平。许广平是学生运动的骨干,和自己的同学刘和珍等人积极战斗,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些学生的行为遭到了段祺瑞执政府和学校的残酷镇压,甚至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包括鲁迅的学生刘和珍在内的很多学生被杀害了。这时候的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卫学生。他在这个时期,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其中说: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鲁迅的这种支持,收到了政府的敌视,也因为这个,鲁迅受到了政府的通缉。没有办法,他只好离开北京了。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鲁迅自传》

鲁迅先是到了厦门,在厦门大学做国文系教授。鲁迅来厦门,据说真正的原因不是所谓的通缉,而是因为他和许广平的感情。鲁迅和许广平是师生关系,当他们之间产生了感情之后,就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鲁迅的家里,还有自己的原配夫人朱安。再加上这时候许广平大学毕业回广州工作了,因此鲁迅去厦门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一来可以避开各种压力,二来可以离自己的心上人近一些。当然了,厦门大学每个月400元的高薪,也是他考虑的原因之一吧。鲁迅在厦门大学待了4个月左右,因为他觉得这里的氛围不适合自己,又到了广州,在中山大学担任教授。广州当时是革命的中心,他本以为在这里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再一次打破了他的美梦,他再一次决定离开。这一次,他带着许广平到了上海,一直到生命的终结。

到了上海的鲁迅,总算是安定了下来。他和许广平组建了家庭,有了儿子“周海婴”,这是让他开心的事情。在文学创作上,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写了大量的杂文。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像匕首、像投枪,充满了战斗性。鲁迅的一生,和现代评论派战斗过,和新月派战斗过,和创造社战斗过……凡是能战斗的,鲁迅从不畏惧。

鲁迅在战斗的同时,也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他曾经参与发起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民权保障同盟会”、“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活动,他从不放弃。

1936年,鲁迅因为肺病,在上海逝世。鲁迅的去世让很多人感到哀痛。前来吊唁送葬的人有数万人,队伍绵延几公里,连当时的“领导人”都派人送来了花圈。一个人能够在死后获得这样的哀荣,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

鲁迅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有小说集三部,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另外还有《三闲集》、《而已集》、《华盖集》等很多的杂文集。

【拓展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社戏》

3、《父亲的病》

4、《呐喊》自序

5、《狂人日记》

6、《故乡》

7、《祝福》

8、《阿Q正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