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春节背后的历史:“春节”一词的来历以及演变过程

春节背后的历史:“春节”一词的来历以及演变过程

时间:2023-11-14 10:01:06

相关推荐

春节背后的历史:“春节”一词的来历以及演变过程

春节历来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勤劳的中国人民劳作一年,享受丰收喜悦的日子,春节更是在外工作的游子,归家团圆的日子。今天闲话君就跟大家说一说咱们中国的这个“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又有怎么样的历史背景?

早在先秦时期,春节有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称谓,但是呢,从现有的资料典籍来看,这些称谓没有一个普及开来了。到了两汉时期,春节除了沿用先秦时期的上日、元日之外还有了新的名称,其中包括三朝、三始、岁旦、正旦、正日。“朝”和“旦”的本意都是早晨,早晨为一天的开始,经过引申而成为初始之义。“正”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正月”就是一年伊始万物复苏的标志之月的意思。

到了魏晋南北朝,春节之名可谓形形色色,从数量上来说也空前繁多,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三正三元屡见其踪,后世所用的元旦、新年的称谓也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那么在这些称谓中,当时的古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呢?当时的人比较喜欢的是元日、正旦、正朝。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 “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的意思,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唐宋元明期间是元日之名一统天下的时期,此外,春节还被称之为元朔、岁日、新正、新元、年。我们今天所谓“年”的概念就是从这段时期开始的。

从清朝开始一直到公元1948 年是元旦之名风行的时代。宋吴自牧早在《梦梁录》中对元旦就有解释: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为“元旦”和“正旦”。元旦作为节日名称并不是仅仅指正月初一这一天,而是包括好几天,因此在一些地方它就跟元日有所区别,元日只指新年的第一天。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的文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上书安帝曰: “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这里春节是春季的意思。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到了清代有些地方将夏历新年年节称为春节,但是这一称谓在社会上并没有造成深远影响。作为新年年节的春节被人熟知是1912 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的事。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社会团体中施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通常人们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国民政府规定称旧历新年年节为春节。但是,由于国家在近半个世纪中战事连绵,中央政权的权威并未得到有效体现,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规定了新年、春节等法定节假日,从此春节这一名称才取代了流行三百多年的元旦,沿袭至今,如今元旦已成为公历新年的节日名称。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给位读者有没有搞清楚“春节”一词的来历,反正不管怎么样,春节快来了,闲话君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发大财,多多关注闲话君的文章!

注:百家号年味征文专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