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谁的心中没有诗和远方?那些年 我心中的诗和远方(上)

谁的心中没有诗和远方?那些年 我心中的诗和远方(上)

时间:2024-07-24 20:11:48

相关推荐

谁的心中没有诗和远方?那些年 我心中的诗和远方(上)

生活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意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的这句诗意优美的歌词,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多少人的心为之共鸣。

静下心来,我想说说自己的记忆中那些难忘的诗句和心中的远方。

在我的整个童年里,几乎没有读过一本像模像样的书,也没有享受到现在的孩子和父母亲一起那种亲子共读的乐趣,我所拥有的只能是大地上的诗和遥远的璀璨星空。我所说的大地上的诗有两种,一是小院里和田野里各种各样的虫鸣声,二是农谚和童谣。那时,我听着各种各样的虫鸣声在小院里玩耍、在地里拔草、拾麦穗以及其它力所能及的农活;那时,我的小嘴里念着、唱着朗朗上口的农谣和童谣,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跑跳玩耍。就是这两种大地上的诗,伴随着我整个的童年时代,它们是生动可感的,它们是和大地紧密相连的,也可以说,它们是和古老的岁月相濡以沫的。无意中,也成了我后来写作儿童文学的美丽宝藏。星空对于童年时的我有着无限的神秘和遐想,无论是繁星点点的夜晚,还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我无限向往地凝视着遥远的夜空,耳边响着祖母讲的那些古老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孩子和老牛,七夕的鹊桥,后羿与嫦娥,吴刚与桂树……

十四岁,记不清是从稀缺的课外读物里还是从语文课本上,读到屈原的那句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是这两句,当时还没有读到屈原的《离骚》和《楚辞》全文,却带给我那少年的心灵一种震撼,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愁绪。那个时候,我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劳作的艰辛,感受到农村人生产、生活的艰辛。当时,乡村的中小学,一年要放四次假,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寒假和暑假之外,还有麦假和秋假,很显然,麦假和秋假,是要帮着父母麦收和秋收的,可不是放了假就可以轻松闲玩的。麦收和秋收期间,也是一年里农活繁忙、需要赶时间的阶段,麦假其实包含着夏收和夏种,秋假包含着秋收和秋种,每一家子人都忙得灰头土脸、疲惫不堪,而辛辛苦苦一年的忙碌所得,也不过是让一家人暖衣饱食而已,至于生活富裕,还远远谈不上。

十六岁时,我迷恋上了唐诗,放寒假前鼓起勇气向语文老师借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于是,在整个寒假里,除了做作业、温习功课、帮父母做些家务活,剩下的时间就是阅读那本厚厚的《唐诗鉴赏辞典》,读到特别喜欢的,赶紧抄在笔记本上抄了厚厚的一本子。那时,唐代诗人里面,我特别喜欢的有:李白、杜甫、王维、韦应物、李商隐、杜牧……而他们诗中所描绘的山林、桃花潭等等,诗中所描绘的浓浓友情以及诗人们之间的诗酒唱酬,就是我心中向往的远方了。

十七岁时,我不知从哪儿找到了李清照的词,看了几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特别是她早期写的那些,因为最亲爱的爱人还在身边、心上,国家还没有燃起战火硝烟,正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的诗词意境真真是美好啊!我向往着她的诗酒人生,向往着她的煮茶斗茶,向往着她的闲读书卷……一句话,向往着她诗词里描写的那种生活。十七岁的我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年龄,但此时的我正在一所乡村中学里,为能考取一所好的中专学校而早起晚睡地刻苦学习,有点那么困兽犹斗的意味。最钟情的就是她的那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十九岁,我已经考到省城的一所学校读书,同学中有几位和我一样,喜欢文学、喜爱诗歌,我接触到了莱蒙托夫、普希金、歌德等外国诗人的诗歌,去图书馆和阅览室借阅,也开始在小本子上悄悄写下稚嫩的诗行。那时我还没有看到过大海,想象中的辽阔的、蔚蓝色的、波涛起伏的大海是我心中的远方,而莱蒙托夫的《帆》则是我特别钟爱的一首,特别契合了我当时的心境: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二十岁时,正是席慕蓉的诗歌在校园里风靡的时期,我也喜欢上了席慕蓉的诗歌,虽然时间比较短暂,我喜欢席慕蓉诗歌里那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忧郁,那种清新唯美的气息,我借到了同学买来的席慕蓉诗集,一首首贪婪地翻读着。和席慕蓉的诗歌差不多时间在校园风行的,还有汪国真的诗歌,我也读了一些,但感觉汪的诗还不如席的诗,两个人的诗歌因为都读了一些,我当时写的诗歌多少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在《中学生报》、《山东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的几首就有着明显的痕迹,倒不是模仿,而是不自觉地就受到了影响。在《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发表的《别在深秋》一诗,也许有席慕蓉诗歌的影子。其实也是那个时期诗歌风格的缩影:精致、忧郁、小巧精美……记得一位年长的诗友曾如此总结。这是我的《别在深秋》全诗:

孤独地站在

秋的边缘

感觉冬的气息

扑面而来

寂寞的黄叶

守不住秋的枝头

随风纷然而下

走向 通往冬天的小路

秋雨正潇潇在身后

成一曲凄冷缠绵的歌

打湿所有温暖的记忆

凝望你远去的身影

渴盼 你的一句

灼人的情话

温暖我 整个冬天

那时候,我心中的远方是什么呢?想去浪迹天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