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纳雍县“1+3+N”模式全力推进 “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暨易地扶贫搬迁点群团工作

纳雍县“1+3+N”模式全力推进 “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暨易地扶贫搬迁点群团工作

时间:2020-03-18 20:01:17

相关推荐

纳雍县“1+3+N”模式全力推进 “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暨易地扶贫搬迁点群团工作

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后续扶持工作,纳雍县按照《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结合实际在全县16个安置点共建共享“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和群团工作站(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形成5个“1+3+N”建设模式,推进群团工作服务移民组织化、实体化、社会化、项目化运作,全力助推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01

建立“1+3+N”组织领导体系

形成各级党委主导,工会、共青团、妇联主力,各相关群团组织全程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党委主导,唱好“主角”。

县委把“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作为全县脱贫攻坚重要工作来部署,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联系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各安置点“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主任(群团工作站长)由乡镇(街道)党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便于工作统筹协调,确保把控工作方向。工青妇牵头,打好“主力”。各服务中心(工作站)由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牵头建设,搭建好“骨架”。

将县城3个重点服务中心任务分配到工青妇3家,其中县总工会负责利园街道安置点、团县委负责珙桐街道安置点、县妇联负责宣慰街道安置点服务中心建设,并牵头抓好VI视觉设计、中心台账管理、相关活动组织等工作。广泛参与,形成“合唱”。

工商联、残联、侨联、社科联、文联、红十字会、科协等7个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分别“认领”1个乡镇安置点服务中心建设,并共同抓好所有服务中心对应业务工作。

02

建立“1+3+N”实体运行平台

各服务中心按照一个服务窗口统领,加上“希望小课堂”“智志讲堂”“文体活动中心”三个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还可以结合各安置点实际拓展服务项目。服务窗口是中心办公地点,整合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力量集中办公,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安排志愿5名以上。窗口直接受理和服务群众,各群团组织集中授权到位,统一办理移民涉及业务,确保群团工作“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

“希望小课堂”专门针对移民安置小区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设,通过组织志愿者、联合公益组织、选聘爱心妈妈等运营,帮助移民解决上班期间子女监管教育“空档”问题,让移民放心工作,让孩子健康成长。“志智讲堂”(农民夜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要求设置,配备相应的座椅、黑板等教育培训设施,定期不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农民讲师”、农技人员、就业导师等对移民开展各类培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鼓励群众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促进他们完成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文体活动中心”配备文化和体育设施,让移民特别是其中的老年群众可以享受看书看报、弹唱乐器、锻炼身体的乐趣,让群众心有所属、老有所养、娱有所归,培养高尚情操,体验幸福生活。

同时,积极拓展服务中心内容,按安置点结合实际拓展相应服务项目,例如建设“扶贫车间”“积分超市”“异地就业”等服务项目,形成“1+3+N”模式,不断扩大服务半径。目前运行平台全部统一logo设计板式,形成服务中心特有的对外标识系统,提高识别度和认可度。

03

建立“1+3+N”工作管理台账

规范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工作对象台账、活动开展台账、资助项目台账,完善其它各类工作台账。10家群团组织按照自身业务,提供所有的服务项目清单,各安置点服务中心统一制作清单上墙,方便群众一目了然,让他们“点单下单”,服务中心“照单服务”;各服务中心也列出本安置地所有群团部门工作对象台账,例如青年团员、妇女同胞、工会会员、残疾人等人员基本情况,方便随时掌握,及时服务;各群团组织在服务中心建立活动开展台账,对已经开展活动进行记录,及时将“就业创业”“学业资助”“医疗救助”“阳光护航”“志智双扶”“亮丽家园”等“六项行动”情况登记在册;资助项目台账主要登记各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工作对象开展的资助项目,例如工会的“春送岗位”名单、团委的“圆梦大学”资助、妇联的“春雷助学”资助、红十字会的“两癌救助”、残联的“残疾康复服务”、侨联组织的“泛海行动”学生资助等。

同时,完善“希望小课堂”教学计划、“志智讲堂”讲师名单、“积分超市”对象台账等其他各类台账,实现“数目字”管理。各相关台账统一设计、统一模板,并通过触摸屏等在各安置点服务中心集中展示,及时更新,方便查阅。

04

建立“1+3+N”综合服务体系

建立“一总三分多节点”综合服务体系,设立县级群团工作总站,建设珙桐、宣慰、利园三个县级服务中心,分类建设若干个乡镇、村和乡镇易地搬迁点服务中心。

县级群团工作总站设在团县委,由县委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兼任总站站长,团县委书记兼任副站长,通过联席会议机制等统筹全县各服务中心、各工作站开展工作,抓好全县工作站考核、调度、管理等,统筹相关物资等资源。

在县城珙桐、宣慰、利园三个街道集中安置点分别建设三个县级服务中心,集中解决搬迁进城7431户34746名群众服务问题,分别由工会、妇联、团委牵头建设,高标准按照“1+3+N”平台要求建设县级示范中心,切实落实“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任务。

同时,分别由其他群团组织、各有关乡镇(街道)牵头,建设多节点服务中心,在全县7个极贫乡、12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8个深度贫困村分别建设服务中心或群团工作站,实现了全县所有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全覆盖,把群团组织服务群众发展的温暖延伸到边远乡村。

05

建立“1+3+N”社会动员机制

依托“爱心纳雍”公益组织,委托运行3个公益项目,组织动员广大志愿者和群众参与。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简称“爱心纳雍”)是纳雍县正式注册成立地方性公益组织,已有公益活动运行经验,现有在册志愿者349人,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爱心纳雍”党支部书记周曦还被选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

纳雍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动员社会、连接各方的优势,引进“爱心纳雍”参与服务中心管理,解决了群团组织人手紧缺、资源短缺、经验稀缺等问题。其中,“爱心纳雍”重点运行“希望小课堂”“积分超市”“百姓讲评”等3个项目。为解决“希望小课堂”师资等方面问题,通过“爱心纳雍”联系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每年每个点投入20万元在纳雍珙桐街道移民安置点和董地极贫乡分别建设2个“益童乐园”,实施“互联网+公益+教育”课外辅导,既解决了项目投入资金,又找了运营服务的专业团队,直接受益贫困群众达3万余人。

各安置点服务中心通过开展“百姓讲评”活动,发挥道德评说、卫生评比、榜样评选“三评”作用,通过百姓选百姓贤、百姓说百姓事、百姓评百姓理等活动,为群众说事、评理,解决矛盾激励先进,教化后进。相关评比得分纳入积分管理。群众可以把自己的积分到服务中心“积分超市”兑现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这两个项目也由“爱心纳雍”参与运行,目前已兑现激励物资2万余元。

同时,各安置点服务中心还积极动员移民群众参与,县城3个中心班子成员都有移民志愿者,其他各服务中心在移民和当地群众中选择责任心强、热心参与社区管理的群众参与工作,增加工作站的“群众性”,通过他们感染动员更多人员。

目前,全县各安置点服务中心已全部按照《纳雍县“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和群团工作站VI识别手册》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步完善了相关台账,开展了具体服务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行体系,在服务移民群众、助力脱贫攻坚中走出了关键一步。

贵州省妇联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丨李玉珠

责编丨李文娟

审核丨侯清华

纳雍县“1+3+N”模式全力推进 “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暨易地扶贫搬迁点群团工作站建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