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40个江苏最美运河地标 有你家乡吗?

40个江苏最美运河地标 有你家乡吗?

时间:2022-11-03 04:38:14

相关推荐

40个江苏最美运河地标 有你家乡吗?

6月4日上午,由江苏省大运河办指导,省委宣传部、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的“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举行成果发布会,40个江苏最美运河地标新鲜出炉。

或许你每天路过的一条河就是江苏的最美地标代表。

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1797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全长690公里,占了三分之一,列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规划范围内的共有11个设区市,近一半的江苏人口沿运河而居。

运河之于江苏,不仅哺育了江苏发达的交通、经济建设,见证了昔日漕运水利的兴盛,更滋养了运河两岸人文、历史的发展。这些运河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成就了江苏,也织就了江苏人心中共同的运河记忆。

为更好地打造江苏大运河的水生态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展示水风景魅力以及传播水生态价值,在江苏省大运河办的指导下,省委宣传部、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于12月至4月组织开展了“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包括“运河地标推选”和“运河视频挑战”。

活动期间,来自运河沿线11个市的116个运河地标网络比美,7000多部反映美好运河的短视频集结挑战,一系列关于运河的微图文、微视频以“小”见“大”,有效展现了运河水风景魅力,通过活动开展和宣传推广,江苏地区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城市印象得到加深,“大运河”同“江苏”城市关联热度达到新高峰。

最终,经综合网络热度、专家评审和部门评议排名,40处“最美运河地标”脱颖而出。这40处“最美运河地标”是大运河江苏记忆的现实载体,也是“一条河尽显江苏之美”的具象表现。

最美运河地标名单

(共40处)

胥河(高淳段):运河之始

它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它的名字叫胥江。

胥江(南京高淳段)全长30.6公里,西起固城湖口,东至朱家桥,上接长江支流水阳江,下通太湖水系荆溪。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王阖闾伐楚,采用伍子胥的计策,开凿今东坝一段“三五里颇高阜”并连贯自然水道,遂成此河。这条河,拉开人类开凿运河的历史大幕,直至今天仍然是航运通道。

溧水胭脂河(含天生桥套闸):人造若天成

胭脂河,绝壁危岩漕运“咽喉”;

天生桥,名为天生实为人造。

明代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令开凿运河,打通水阳江进入秦淮河直通京师南京的漕运水道。工程需要凿通长约7.5公里、高近30米的石岗,难度极大,负责工程的崇山侯李新让民工放火焚烧岩石,再以冷水浇激,然后撬下开裂的岩石运走。为了减少工程量,同时解决跨河交通,建造者巧妙将两处石质最硬、地势最高的地方留下作桥,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天生桥景观。

如今,胭脂河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景区内一块石碑写道:“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桥。”

无锡惠山古镇:二泉在此映月

惠山脚下,运河南岸,惠山古镇得山水之美,集人文之粹,是无锡历史积淀最深厚、文化景观最丰富的所在。

惠山古镇的古祠堂群涉及80多个姓氏共有118座祠堂;建于明代的寄畅园是江苏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1500年历史的惠山寺至今保存着唐代听松石床、宋代金莲桥、明代古银杏,清代御碑;鼎鼎大名的惠山泥人即在此诞生……

如果你听过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那么请记得,二泉就在惠山古镇。唐代茶圣陆羽排列天下名泉,惠山泉名列第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下江南都曾在此品茗“点赞”。

无锡环城古运河(含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黄埠bù墩dūn):一河环城20里

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运河环抱古城的,惟有无锡。

历史上,春秋时期夫差开挖的邗沟穿城而过;

宋代运河从羊腰湾过莲蓉桥入古运河北段;

明代开挖西水墩至南门护城河,连通古运河与梁溪河;

运河从此抱城而过,形成千里运河独一环的奇景。

无锡环城古运河全长约11公里,勾勒出无锡旧城“龟背形”格局。今天,游览古运河可以领略莲蓉烟雨、熙春朝晖、望湖熏风、梁溪晓月等主题景观,感染吴风锡韵与现代都市交融互动的文化气息。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绝版江南水弄堂

“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是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恰如其分的赞誉。

两条“丫”字形的千年古河像两条丝带,古街、古桥、古寺、古塔、古窑、古码头……像一粒粒珍珠罗列在两岸。舟行水上,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和近代建筑粉墙黛瓦、木格门窗、前店后坊、屏门隔断,它们夹峙而成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廊”。

这里的地标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清名桥,桥拱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只圆圆的眼睛,将400年的时光尽收眼底。

徐州窑湾古镇:南北枢纽金三角

“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

窑湾处于运河与骆马湖的交汇拐点,且位于中运河中点,来往商船在此停泊休憩,补充给养,使这里一度成为南北运输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曾设有八省会馆和十省商业代办处,会馆、钱庄、酒馆、典当行、酱园店等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

游客们在窑湾古镇除了可以参观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典当博物馆等古迹和景点,还可以品尝“窑湾三宝”:绿豆烧酒、窑湾甜油、窑湾桂片糕。

京杭运河湖西段(含蔺家坝船闸、南水北调蔺家坝泵站):从“卡脖子”航道到黄金水道

蔺家坝船闸,京杭运河江苏段北大门,每次开合可放行8艘2000吨货船;

蔺家坝泵站,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送水出省的最后一级抽水泵站;

由蔺家坝向南的京杭运河湖西段全长57公里,这是一条人文河段,刘邦过湖西渡去吃樊哙的狗肉是传说,刘少奇经湖西秘密通道去延安则是史实,明代管理运河的工部分司衙门就设在运河附近,运河文化与汉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留下丰厚遗产。

湖西航道一度是京杭运河江苏段等级最低、航行条件最差的“卡脖子”航段,经整治后达二级航道标准,被纳入江苏干线航道网,年放行船只近5万艘,成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徐州港:运河港口No.1

徐州港, 京杭运河上最大的港口,也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和内河十大枢纽港之一。这里是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输”重要的中转基地、淮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物流节点。

“港为城用、港依城兴”,处于汴、泗二水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徐州自古便可经水路北上齐鲁、南下江淮,西通中原,东达大海,始终是我国“漕盐运”之要津,水运事业相当繁荣。

如今徐州港构建起矿、港、路、航一体化运输格局,年综合吞吐量4000万吨,正向着“一带一路”内河开放枢纽大港的目标昂首迈进。

常州三杰纪念馆:历史不只为追忆

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并称为“常州三杰”。他们生长于常州大运河边,从马列主义中汲取精神食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我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常州三杰纪念馆包括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旧居、恽代英纪念馆等,展示他们的革命生涯和历史功绩。历史不只为追忆,缅怀“三杰”让我们获得精神力量,更可以让身后的光可以照亮前方的路。

常州天宁寺:东南第一丛林

后倚红梅公园,前俯京杭运河,常州天宁寺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有“东南第一丛林”的美誉。乾隆皇帝曾三次到天宁寺礼佛,并写下了“龙城象教”匾额。

天宁寺大雄宝殿丹墀两侧分别有坚放和平放的两个日晷,是清嘉庆年间吸收西方天文技术制作而成,殊为珍贵;开光的天宁宝塔高达153.79米,为世界最高佛塔,享有“神州大佛塔”之称。天宁梵呗响彻千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常州青果巷:江南名士第一巷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

青果巷有“江南名士第一巷”美誉,与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毗邻而居,一派江南水乡之风韵。古时船舶云集,后渐为名宦巨绅、文人雅士聚居地,书风盈巷,道在瓦甓,宋元以降走出了近百名进士和一大批文才武略、享誉中外的名士大家,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教育、医学、政治、实业等各个领域。

运河复兴激活了古老街巷,厚重历史与鲜活时尚在这里交融激荡。青果巷,古为常州文脉福地,今成运河颜值担当。

常州运河五号:从老厂区到创意街区

从老厂区到创意街区,“运河五号”和大运河一样,在时代大潮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清末民初,常州的民族工业依托于运河布局发展,电力、纺织、机械、食品等迅速崛起,引领常州经济步入辉煌。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曾经辉煌的企业或搬迁或倒闭,旧厂房空置破败,正是运河申遗为这里带来新生机,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在这里有机融合,实现了一个街区的升级迭代。

一处老厂区的脱胎换骨,寓意着古老大运河焕发蓬勃活力。

苏州宝带桥:仁者爱人有厚德

它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多孔石桥;

它的柔性墩代表中国桥梁最高工艺;

它曾先后被戈登洋枪队和侵华日军炸毁,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国恨家仇;

它就是苏州宝带桥,桥长316.8米,共有53个桥孔,名列“中国四大古桥”。

宝带桥始建于唐代。因澹台湖急流侧面冲击运河,常致漕船倾覆,苏州刺史王仲舒倡议修桥便于拉纤牵挽,以保漕船平安。为号召士绅出资,他带头捐出所束玉带,民感其恩将此桥称为“宝带桥”。

宝带桥上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追求,那就是一个人生于天地之间要仁者爱人,厚德载物。

苏州全晋会馆:余音悠悠仍绕梁

全晋会馆系清末晋商在古运河畔集资建造,是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全晋会馆的分三路。东西两路可供晋商住宿、存货及洽谈生意,有苏州宅第的清丽素雅,中路建筑是会馆主体,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具有山西建筑特色,是晋商举行庆典和娱乐的场所,其中戏台坐北朝南,三面临空,檐柱对联曰“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正是表演时“只有角色没有我”的真实写照。

如今,全晋会馆已改为昆曲博物馆,馆内的戏楼、穹隆藻井等精巧构造与昆曲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珠璧交辉,更加彰显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苏州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姑苏人家尽枕河

唐代白居易主政苏州开凿山塘河,“七里山塘到虎丘”繁华千年,遂成“姑苏第一名街”;

明代民歌《大九连环》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乾隆南巡后念念不忘,在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内COPY山塘街,名“苏州街”;

宅第、会馆、祠宇、桥梁……在短短7里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名胜古迹多达两三百处,整体保留着姑苏水巷风貌,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坐在游船画舫中沿河而行,仿佛可以穿越千年时空。

苏州枫桥:这座桥,架在中国人心中

在中国,恐怕没有哪座桥比枫桥的知名度更高,一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传诵千年。

张继泊舟的枫桥,位于苏州城西北,横跨古运河,紧依上塘河,自唐朝始成为航运集散地,到了明清,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粮食(米豆)市场。

今天的枫桥周边,已经成为著名的景区,这里仍能听见寒山寺的钟声,旁边的运河依旧繁忙,但是来到这里的人已经无愁可觅。枫桥不仅是座桥,更是经典的文化符号,它是空灵阔大的意象,是绵绵不绝的忧愁,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诗情与画意。

苏州盘门:守护古城2500年

两道水门,三道陆门,盘门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自春秋时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吴国都城,盘门就是吴都八门之一,2500年来,它一直守护着苏州古城。

盘门位于苏州西南角,大运河在这里顺着城墙拐了一个弯,像一条玉带轻轻揽着古城,盘门与横跨运河的吴门桥、巍峨矗立的瑞光塔并称“盘门三景”,它们临流照影,与运河一起成为最具苏州风情的名胜区。

南通大生码头(含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有个梦想叫“实业救国”

1899年5月23日,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投产。这位远离官场的状元郎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拉开了把南京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大幕。

大生码头就是大生纱厂运进原料、运出产品的地方,见证了纱厂的兴衰。码头的牌坊上”大生码头“四个字是张謇亲笔所书,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由其恩师翁同龢题写,表明办厂事关国计民生,实业可以拯救国家危亡的志向。

张謇的实业创造过辉煌,但个人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他的实业最终和封建王朝一起消散在历史中。然而正是无数志士仁人心怀家国,豁出身家性命探索、拼搏,中国才最终找到独立、富强、复兴之路。透过大生码头,我们能看到一个人心怀着伟大的梦想。

如皋水绘园:才子佳人栖隐地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因南北东西皆有水会聚其中,花木葱笼掩映如绘画,故得名“水绘园”。水绘园以水“绘”园,依古城墙而建,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与 “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栖隐之处。

冒辟疆以才名称世,更以气节留名,他与董小宛在水绘园琴瑟共鸣,在乱世里患难与共,二人故事为世人津津乐道。园内水明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形如花舫,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观之赞叹:“此一区建筑之妙,实为海内孤本。”

扬州瘦西湖:十里湖光一路楼台

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称的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基本成形,自隋代以来始终与大运河水系相通。

瘦西湖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起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瘦西湖的标志建筑五亭桥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道,中国“最秀美,富有艺术代表的就非五亭桥莫属了。”

扬州高旻寺:康熙、乾隆为它点赞

高旻寺坐落在扬州古运河与仪扬运河交汇处的三汉河口,是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之一,影响远及东南亚。

高旻寺由康熙南巡过程中下诏修建并赐名,意即登上寺中天中塔而天清气朗,开人襟怀。高旻寺建成后,康熙、乾隆历次南巡均驻跸高旻寺,不仅题写匾额、楹联,还留下大量诗文“点赞”,如康熙帝写道:“毫光咫尺临高眺,满目江干淑景融。”乾隆诗云:“塔影遥瞻碧水隈,北来驻跸又南来。”

今天站在寺内天中塔上,向南可以远眺长江对岸的金山、焦山,向北可以看到扬州城市的生长原点蜀冈,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繁华尽收眼底。

扬州三湾公园:运河地标获新生

今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三湾公园奠基,标志着三湾这处中国大运河地标将焕发新生机。

扬州地势北高南低,运河流经此地水流湍急,漕船、盐船时常搁浅、倾覆,明代舍直取弯将100米河道拉长为1.7公里长的三道弯,以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实现了“三弯抵一坝”的效果,体现了高超的水工智慧。

在相当长时间内,三湾内工厂林立、环境破败、尤其白色污染严重,以申遗为契机,三湾进行了环境整治,建成了生态公园,折折的河道像玉带在大地上伸展,加之加之剪影桥、听雨榭、观鸟屋等景观设施,使三湾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大型生态人文景区。

大运河明清故道(邵伯段、高邮段、邵伯船闸):上善若水,生民利人

周恩来总理拍板高邮段新挖运河改道,保护了镇国寺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邵伯御笔题写了“大马头”;

朱自清小时候,曾在运河边爬过镇水的铁牛

……

大运河明清故道,留下了太多的人文故事。

在高邮段的河堤上,至今可见运河水高出城区,明清两代运河三年两决堤,给里下河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如今,多年水利建设根除了水患,实现了防洪、排涝、灌溉、生态、景观、交通运输、南水北调等功能,水患得到根除,其中邵伯船闸更是创下了日通过108万吨的全国内河航运纪录。

得水之利,去水之害,中国人数千年的理想在今天成为现实。

施桥船闸(含六圩灯塔):全国内河这里最繁忙

施桥船闸,是苏北运河的南大门,也是长江进入运河北上第一闸,还是全国内河最繁忙的船闸,年通过量超过3亿吨,今年4月,施桥船闸成功实现安全生产1万天。

六圩灯塔示位标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六圩乡的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航道右岸,塔尖高66.9米,为国内最高;航标灯笼采用的弧形LED组合模块为国内首创,为当今世界最大、射程最远的LED面光源内河航道标,有“全国内河航标第一灯塔”之称。

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第一站

江都水利枢纽是目前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如果把一天一夜的抽水量注入宽、深均为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圈。

这里既是江苏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该工程具有抽江北送、自流引江、抽排涝水、分泄洪水、余水发电、保障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它可以为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提供充足水源,确保航运通畅,沿线城乡水源充足、旱涝无虞、生机盎然,有这里的一份功劳。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含清江大闸、河下古镇):南船北马,崛起江淮

淮安清江浦,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明永乐年间陈瑄开清江浦,修清江闸,这里成为南船北马的运河咽喉要地,繁荣了500年。

里运河文化长廊全长15.6公里,分为清江浦景区、漕运城景区、山阳湖景区和河下镇景区四大片区,仅清江浦就汇聚了儒家的文庙、佛教的慈云寺、道教的斗姥宫、基督教的福音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城市文化的包容与丰富可见一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的淮安,运河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淮安精神被归纳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历史的荣光与今天的梦想被一条河连接在一起。

淮安清晏yàn园:祈盼河清海晏

清晏园,清代河道总督驻地,中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园名寄托着河清海晏的祈盼。

漕运关系国家命脉,保证运河畅通是头等大事,清代国家政府十分之一以上用于治河,这里的运转关系首都的安定、物资运输的正常、两岸百姓的安全。

清晏园内有江南河道总督署、荷芳书院、叶园以及明代关帝庙等景区,亭台楼阁和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和流水循环往复,融北方开阔与南方玲珑于一体,被称为“江淮第一园”,然而历史远比风景更沉重,清代在260年间任命33位总河,平均任期不到3年,很多人被撤职、查办甚至是死于任上,在当时的治理条件下,河清海晏始终只是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治理了淮河,近年来又完成了淮河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建设,淮水安澜成为现实,“淮安”二字终于名副其实。

淮安总督漕运公署:全国漕运指挥中枢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巨大的柱础表明这里曾有一片壮丽的建筑。大运河在古代被称为“漕河”,明清两代漕运总督就驻节在这里,调度指挥运河漕运。

在这里,漕运总督掌管1790公里的漕运线,指挥1万多艘漕船、12万漕军,每年向京师供应400万石粮食,管理全国最大的漕船制造基地清江漕船厂,全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为7000万两白银,其中5000万两通过漕运实现。

今天,这里被建成一座遗址公园,作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向公众免费开放。

盱眙第一山:船头出汴翠屏间

第一山原名南山,北宋时米芾游历留下《第一山怀古》诗曰:“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看东南第一山”,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

北宋时,这是城是淮口要冲,东南门户;南宋与金人划淮而治,这里见证百年战与和,明清时这里是运河重要节点,登临的名人不胜枚举。这里至今还有孔庙、东坡草亭、玻璃泉、戒石碑等名胜,历代碑刻尤其珍贵,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

如今,第一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第一山题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立交:千年运河与现代技术在此交汇

淮安水上立交位于国家水利风景区淮安水利枢纽,规模为亚洲最大。

在这里,三条人工河道贯穿古今:运河悬空纵贯南北,船只往来穿梭;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在下在的河床上横贯东西,两条水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两者高度相差超过6米。这里曾入选江苏最美水地标,千年运河与现代技术在这里交汇。

洪泽湖大堤(含三河闸、二河闸):守护里下河地区安全

一条长堤,阻遏淮水东泄,形成了洪泽湖;一条长堤,抬高水位,冲刷黄河泥沙,力保明清两代漕运畅通;一条长堤,守卫里下河地区10多座中小城市的安全……

这就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大堤。

淮安位于黄、淮、运交汇处,黄河泥沙淤积,威胁运河通行。明代治水名臣潘季驯在洪泽湖东岸大筑高家堰,抬高水位,在洪泽湖北岸形成急流冲刷清口的黄河泥沙,形成了明清两代在淮安“蓄清刷黄,保运济漕”的基本政策。

洪泽湖是悬湖,古谚说:“倒了高家堰,淮扬两府不见面”。直至今日,洪泽湖大堤仍然守护着里下河地区两三千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苏南运河第一标(含镇江谏jiàn壁船闸、谏jiàn壁闸):有盏灯,20公里外就能看到

被誉为苏南运河第一标的谏壁江口2号示位标,是从长江进入苏南运河的第一座航标,42.6米的高度寓意苏南运河镇江段42.6公里,为苏南运河航标中最高。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船民们在长江上20公里外,都能清晰地看到苏南运河第一标。

位于长江与苏南运河十字交汇处的谏壁船闸常年通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船舶,是江苏内河水运沟通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谏壁船闸自通航以来,已安全运行14000余天安全无事故,近两年船舶通过量、货物通过量双过亿,被誉为“江南第一闸”。

镇江西津渡:一眼望断千年

西津渡存续了约1500年。六朝时,刘裕在此击败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唐朝时,徐敬业、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失败后潜藏于此;宋代王安石从这里过江去汴梁,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元代马可波罗从扬州渡江,在这里登岸……

这里从唐代起就是南北水上交通重地,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也见证了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

西津渡街区是镇江文物古迹和文化胜迹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现存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观音洞、救生会、待渡亭、超岸禅寺等38个省市级文保单位,呈现出津渡文化、租界文化、民国文化和工业文化4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层面,展示着城市的文化风貌和城市发展脉络,被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赞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丹阳万善塔:宝塔通天运河湾

万善塔位于丹阳城东古运河宝塔湾(今万善公园),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是一座八角七层宝塔,塔高46.65米。

明万历年间,为了迂缓水势,减慢流速以便行船,把尹公桥附近河道改凿成弯道,万善塔就从河湾处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因而又有“通天塔”之称,成为古城丹阳的标志。今天宝塔周边扩建成万善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泰州溱qín湖:天下会船看溱潼

以溱湖为中心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素有“水乡明珠”之称。

这里有这里有97种鸟类,153种植物,以及珍稀动物扬子鳄和“四不像”麋鹿,是一座生态博物馆。溱潼古镇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玄帝观、北禅院等寺观早至五代,古树国槐植自唐代,宋代山茶蜚声海外,有“世界茶花王”的美誉。

景区内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闻名中外,传说南宋时岳飞率军与金兵大战溱湖,当地百姓在清明节撑船祭奠战死将士,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俗。每年清名之后,有数百艘篙子船在万众的呐喊声中,伴着高亢的锣声扬篙激浪,奋力向前,呈现出“千篙万桨闹溱湖,百舸争流逐春潮”的奇特壮观场面。

泰州泰坝监掣chè官署:这里的盐税,事关国家财政

泰州曾是中国古代重大的盐场,“盐税曾居天下半”,对国家财政举足轻重。清雍正年间设立的泰坝监掣署,是淮南食盐进入流通环节后第一道审查关卡,相关盐船须在此称重查验,然后翻坝换船,驶往扬州。

首任泰坝监掣官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 当时在船上办公是旧制,不仅条件简陋,而且效率低下,于是他修建了气势恢宏的泰坝监掣官署,进深六间,纵向三排,占地约3000平方米大门东壁和照壁上有他亲笔题额“盐津总会”、“肃鹾裕运”、“秉掣持平”。

泰州凤城河:千年城河文脉长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泰州有着辉煌的历史,凤城河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完整千年古城河。

凤城河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两岸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望海楼始建于宋,被誉为“江淮第一楼”;对岸的桃园,纪念孔尚任寄寓陈庵创作《桃花扇》; 州城遗址内则有宋代排水涵、南门水关和明代土城墙……

以水为脉,以人为魂,凤城河展示出独特的都市水韵,彰显了泰州悠久的历史文脉。

宿迁水利遗址公园:旧泵站讲述运河往事

由井头泵站改造成的宿迁水利遗址公园,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利遗址公园,它用7.5万平方米的面积,讲述着千百年来的运河往事。

走在红砖青瓦的老房子中间,人们可以看到老式翻水灌溉设备、节水型渠道闸门设备等水利设施;徜徉在广场上,人们可以从宿迁水利丰碑人物群感受大禹、伍子胥、潘季驯等古代“河长”的故事;走进宿迁水利展览馆,人们可以读懂宿迁因水兴城、历代治水、当代水利的精彩篇章。这里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的水情教育基地。

宿迁龙王庙行宫:敕建此庙求佑安澜

龙王庙行宫古建筑群坐落于皂河古镇,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位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式建筑群。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第一道院落的中心位置有乾隆御碑亭,5米高的御碑刻有圣旨全文,记叙了建庙缘由和修庙经过,并刻有驻跸此处题写的诗文。

碑亭后方是主殿龙王殿和禹王殿,分别是乾隆皇帝驻跸时召对臣工和夜间就寝的地方。前庙后宫的格局使得这里在皇帝不南巡时仍然可以使用,清代以来每年正月这里的安澜龙王庙庙会人山人海,被列为苏北地区36处香火盛会之首。

宿迁洋河酒厂:明代窖池今天仍在用

地生五谷酿香甜柔净酒,天定四时醉春夏秋冬人。洋河酒厂内一幅对联,道出了洋河酒厂的特色与辉煌。

坐落在大运河畔的洋河酒厂,早在明末清初就是酒坊,考古表明,当年的断壁残垣中间,有酒坛、酒壶、酒杯和酿酒用遗留的酒糟,有些明代窖池今天仍然在使用。洋河酒厂改建时还发现了清代的酒窖,共有9个陶坛库群,仅其中一个就有3800个盛酒的陶坛。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厚重的历史诉说着酒的故事,水火谷的交融,正在勾兑出浓郁的时代味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