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新疆罗布人村寨保留原始打鱼人家 83万亩胡杨林得到保护

新疆罗布人村寨保留原始打鱼人家 83万亩胡杨林得到保护

时间:2023-07-19 20:29:35

相关推荐

新疆罗布人村寨保留原始打鱼人家 83万亩胡杨林得到保护

幅员辽阔的新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古丝绸之路在这里长达5000多公里,有楼兰古城、高昌古城、西域都护府等历史文化遗址;拥有数量多、类型全、品质高的自然景观,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巍峨壮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伊犁谷地景色各异,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千姿百态;同时,新疆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率超过40%,呈现“井喷式”增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吴华敏表示,当前,新疆把旅游业作为新疆战略支柱产业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将其与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并举,是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他估计,新疆的旅游业“井喷式”发展还能持续七八年。

6月下旬,“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新疆是个好地方”网络主题活动启动,澎湃新闻深入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轮台县塔里木胡杨林景区、阿克苏湿地公园走访,发现在游客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当地也紧抓生态保护工作,从而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村民阿不冬已年过六旬,他依然保留着祖辈人打鱼为生的方式,撑胡杨木制成的独木舟,在沙漠中的小海子里撒网捕鱼。

沙漠里最后的渔人

撑胡杨木制成的独木舟,在沙漠中的小海子里撒网捕鱼,年过六旬的阿不冬仍保留着祖祖辈辈的传统:打鱼为生。

独木舟是十多年前阿不冬和5个儿子花20多天做的,也是当地村民最原始生活方式的见证。

6月26日,阿不冬的收获不错,打了20多条鱼。除了自家吃,剩下的鱼全部卖给游客,小的70-80元,大的100元,这意味着这天他能有数百元的收入。

游客被原始的打鱼情形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摄。阿不冬的心情不错,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民歌。

长期和游客接触,阿不冬的普通话很流利,热情、豪爽的性格让他和游客相处甚欢。

这里是尉犁县罗布人村寨,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距离尉犁县城35公里,距离巴州首府库尔勒市85公里。

这里本是一片沙漠,因塔里木河的流淌,形成一片绿洲,胡杨、红柳在此生长扎根。洪水期,水位上涨,在沙漠里形成一个个小海子,河水也带来了大量的鱼产,“洪水来了,口子挖开,水进来,鱼就进来了”。过去,当地罗布人逐水而居,靠在小海子里打鱼为生,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海子。

罗布人村寨景区占地72平方公里,是国家级4A级景区。景区负责人刘焱介绍说,前,罗布人村寨开始开发,在此居住的20多户陆续搬迁,只留下阿不冬等3户。最初,罗布人村寨由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游客较少,政府收回经营,并投入1个多亿改造建设,村寨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罗布人村寨接待游客28万人。到,游客人数增加到35万人,总收入达2800万元。今年,游客人数仍在爆发性增长,“五一”假期游客人数同比去年翻倍。

游客人数的增加,对于阿不冬来说,也意味着收入的增长。阿不冬说,过去,打到鱼也卖不出去,现在不愁卖,平均每天能挣200元。阿不冬家是传统的草木房,里面电视、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

阿不冬被称为罗布人村寨“最后的渔人”。世代打鱼为生,阿不冬没考虑过搬迁,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刘焱表示,罗布人村寨是当地最为知名的旅游名片,阿不冬等3户原著民的留守,既是个人意愿,对景区来说也是一大亮点;同时,景区的开发、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提供了很多创业的机遇。

胡杨林的守护者

人称“胡杨林活地图”的王香保。王香保说,在这片胡杨林

守了

30多年了,他可以记住每一个岔路口的胡杨树长啥样。

58岁的王香保是一片广阔胡杨林的“活地图”。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不浅不朽,其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二十多米吸水,从而能在荒漠区顽强生长。金秋时节,胡杨树通身变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因塔里木河流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有一片宝贵的胡杨林。轮台县林草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樊卫民表示,轮台县森林资源总面积338.6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275.45万亩,其中塔里木河流域北岸胡杨林面积约81.33万亩。

王香保说,1984年之前,他在林场工作,当时胡杨林由林场负责,由于林场收入低,保护胡杨的意识不够,便砍伐胡杨取木;1984年,胡杨被要求保护,30多名林场职工全部便转为“护林员”,开始守护胡杨林。

林大人少,王香保一人就是一个管护站,要守护近30万亩的胡杨林。最初,他骑毛驴在外巡视,重点留意是否有人毁林,是否有人在林区放牧,是否有起火隐患等,每天要走数公里。

当年的条件很艰苦,没有电,靠点煤油灯、蜡烛,一月要穿烂三双鞋。家人在轮台县城住,王香保每月回家一次,骑毛驴去县城要3天,在家待2-3天,骑毛驴回来又要3天。冬天,得花一周才能把近30万亩的胡杨林巡视一遍,晚上睡觉只能去当地牧民家蹭住。

随着社会的发展,条件也在慢慢改善,王香保从骑毛驴改为骑自行车、摩托车。

一次,王香保骑自行车遇到30-40头野猪。经验告诉他,不能往前走,否则极可能遭受野猪攻击。经过野猪群时,他的腿发软,摔倒了,好在野猪没有攻击他,他自己给自己打气,爬起来继续走。

2002年,由于上级政府有拨放专项资金,轮台县设立了19个管护站,护林员从30多人护林员增加为220多人。同年,王香保调入县林业局(注:现改为林草局)工作。

王香保没有离开这片胡杨林,他现在每天的工作是,从县城出发,到19个管护站检查监督其护林工作。30多年的工作,王香保的脚印基本踏遍了胡杨林的所有角落。

樊卫民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末,轮台县塔里木胡杨林景区开始筹备建设。如今,景区已是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的42.3万亩胡杨林。

,塔里木胡杨林景区迎来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景区工作人员透露,游客人数增加迅猛,游客人数11.8万人次,同比增加260%,1-5月同比1-5年增加300%。

王香保的儿子在胡杨林里出生,女儿一出生就来了胡杨林。大半辈子投身胡杨林保护,皮肤黝黑、两鬓发白的他说“很荣幸”。让他宽慰的是,经过30多年的保护,胡杨的绿叶多了,长势好了。

樊卫民也表示,经过引水灌溉、飞机打药等保护措施,胡杨林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老胡杨长得更好,地面长出了草以及小胡杨、小红柳”。

塔里木胡杨林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景区内设有3个管护站,共有30多名护林员。除日常防护外,还需向游客宣传文明出游。樊卫民说,随着人类活动增加,护林员的人数也在增加,从目前来看,游客增加了,护林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未受到影响,两者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了

阿克苏湿地公园的水塘里,3只赤麻鸭在水面上悠闲的游曳着,时不时还会潜到水中捕食小鱼。

去年冬天,25只白天鹅、1只黑天鹅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降临新疆阿克苏,在阿克苏湿地公园安了家。

这是阿克苏地区第一次出现天鹅,吸引不少市民围观。天鹅一举成为“网红”,还上了央视。

能吸引天鹅来此过冬,是阿克苏湿地公园环境魅力的显现。6月下旬,走进公园,一块块湿地上栖息着野鸭和鸟类,岸边多种的鲜花盛开。

阿克苏湿地公园里,水塘中央的小岛为各类野生水鸟提供了理想的繁衍场所。

大面积的水域,长势喜人的青草和鲜花,让人恍惚有点梦回江南的感觉。很难想象,以前,这里还只是30-40个鱼塘,塘水腥臭,一起风就尘土飞扬。

阿克苏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约3亿,于8月开工,历时两年建设而成。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沉淀泥沙,保育水源,畜水滞洪,净化水质,维持自然生态健康平衡,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生存,栖息和繁衍的环境,并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阿克苏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百姓周末郊游亲近大自然的热门景点。6月28日,即使是工作日,依然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入园参观。图为两位女士带着三个孩子踩着四轮脚踏车行驶在湿地公园的湖边。

据阿克苏湿地公园园区主任蒋峰介绍,公园在保有原来湿地基本风貌的基础上,辟出小径、补植苗木,建成23个湖泊、5个观景台,以及2个沉淀池。开园50多天,总客流量就破了百万人次。

公开报道显示,公园内分布有柽柳、甘草、梭梭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余种,栖息着金雕、黑鹳、新疆大头鱼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塔里木兔、白鹭、苍鹭等2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70余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该公园内没有设置路灯,天黑后自动闭园。

行走在阿克苏市城区,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整洁干净,有成排的绿化树及大片的草坪。就算相比雨水充沛的南方城市,其绿化水平也毫不逊色。

当地官方人士透露说,阿克苏市提出打造“公园城市”,“宁愿不盖房,也要多种树。”

阿克苏市多浪河二期工程规划用地138公顷,于4月动工,10月1日全面完工,对外开放后游人不绝。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整个河道景观设计中,以绿色水岸为轴线,穿嵌沿河商业街、文化主题广场,采用开阔水域、大片绿地景石自然驳岸结合,展现出“碧水蓝天、水韵灵动”的旖旎风光。

阿克苏地区地委委员、阿克苏市委书记马国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建设理念,把阿克苏市当公园来设计、当景点来建设、当景区来管理;结合东城、南城片区规划设计,编制《阿克苏市公园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街头游园等公园绿地,注重城乡园林绿道、水系景观的串联贯通,实现“百米见绿、500米见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