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老师不会告诉你 隋唐时期的高句丽 其实是中原最大的威胁

老师不会告诉你 隋唐时期的高句丽 其实是中原最大的威胁

时间:2020-10-17 00:10:58

相关推荐

老师不会告诉你 隋唐时期的高句丽 其实是中原最大的威胁

关于隋唐历史,高句丽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隋文帝开始到唐高宗李治结束,历经隋唐两代,跨越七十余年的时间,中原王朝对于高句丽的征服战争几乎一直在持续,直至高句丽灭亡。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对高句丽战争的失利,导致了隋朝内乱,最终隋朝灭亡。

估计有人就纳闷,这中原王朝和高句丽什么仇什么怨,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尤其是隋炀帝,打到最后,竟然后院起火,把自己给打没了。

对于高句丽,许多人其实存在一定的误解,总认为其不过是偏安于辽东一隅的蕞尔小国,而中原王朝在隋唐时期正值巅峰。如此比较之下,高句丽不过萤火之光,如何能与皓月争辉?诚然,隋唐强盛不用多说,但是高句丽也并不弱。此国疆域虽不如中原王朝那般广阔,但也算是称雄一方,鼎盛时期几乎是霸占了大半个东北外加大半个朝鲜半岛。而其军事力量异常强大,由于高句丽人发源于北方蛮荒之地,恶劣的环境使其民风彪悍,军队颇具战斗力。

“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沃沮、东隅皆属焉”

此外,据耿铁华先生考证,高句丽灭国之前,常备军队多达六十万。当然了,这里有着战时动员的可能性。但以高句丽的体量,居然能榨出六十万的军队来,也进一步说明了其实力。

所以,高句丽并不是什么小国,而是一个颇具实力的对手。

不过,仅从这个角度来讲,高句丽也没有资格让隋唐两朝,花费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去征服。毕竟,高句丽再强,她也强不过突厥啊!

事实上,高句丽和突厥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突厥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太大的领土需求,对于中原王朝来讲,他们更像是一群强盗,侵犯边境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当时的突厥虽然煊赫一时,但突厥毕竟只是一个部落联盟,没有文化,没有凝聚力,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国家。它的武力虽然非常强大,但终究只是外强中干罢了。一场较大的干旱或寒潮,或许就能对突厥形成致命的伤害。

而高句丽不一样,它因为进化出了文化,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它是一个农耕政权,对于土地有着天然的需求。这样的国家想要强大,往往就必须得扩张,拥有更多的耕地,养育更多的人口。这个道理放在中原王朝身上同样适用,所以两个有着共同需求的政权,势必就会成为敌对势力。

这是天生的敌人,除非一方归顺,否则无法调和。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高句丽的存在,乃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如高悬之利剑,如哽喉之骨刺,不将其灭掉,终究会成大患。或许如今中原王朝势大,高句丽不敢来犯,但若是哪天中原王朝遭逢内乱,他们便会乘机扑上来。

历史上,高句丽多次趁中原混乱的机会,进攻中原王朝,兼并土地,实现了扩张。比如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乱。高句丽便多次侵扰边境,夺去大片土地。而到了隋朝,突厥作乱,高句丽跟着乘机打秋风。

这些都让中原王朝意识到:高句丽狼子野心,并不可靠,必须要消灭它。既然有着这样的担忧,还不如趁着自己现在尚有余力,将隐患消除。

对此,唐太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遗后世忧也。”

隋炀帝也说过:

“勿遗子孙忧也”。

意思很清楚,就是要防微杜渐,为未来做打算,消除掉这个不安定因素。可以说,唐太宗和早先的隋炀帝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人。他们看到了高句丽的威胁,本着自己苦一代,造福后世几代人的想法。这才三番四次的攻伐高句丽。

此外,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初突厥实力过于强大,在草原上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这才使得中原王朝更多的是采取防守策略。而高句丽虽然有实力,但是又不像突厥那般惹不起,自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总之,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压制,对高句丽人来说,或许很残酷。但没办法,一山不容二虎,东亚容不下两个集权强国。高句丽必须被消灭。

当然了,这也不能完全解释隋炀帝为何要倾尽全国之力,举百万大军去攻打高句丽。毕竟这样太过于兴师动众,而且损耗极大。隋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征伐高句丽,穷兵黩武之下,民不聊生,引发农民起义。

对比之下,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这父子两,却更多的是选择温水煮青蛙,用长期战争来消耗高句丽。最终凭借强大的国力逐渐将高句丽拖垮。历史证明,相比于隋炀帝设想的毕其功于一役,这样的策略显然更加合理稳当。高句丽就是被唐朝这样给活活拖垮的。

隋炀帝不是傻子,这些弊端他不是不清楚。即使是好大喜功,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利教训也应该能让其收手。可他最终还是选择坚持对高句丽大规模用兵,完全不顾及这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他这样做,还有其他的原因,甚至于比灭掉高句丽更重要。众所周知,隋唐时期,关陇集团是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虽然这天下明面上是皇帝的,但实际上是关陇集团共同打理,这些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在朝廷拥有实权。

当初隋文帝杨坚那么怕老婆独孤皇后,不能全用爱情解释,如若不然,独孤皇后去世之后,他也不会那么快就有了新欢。其更多的是因为独孤皇后的身后,站着强大的独孤家族,其乃是关陇集团的代表势力。

对于隋炀帝来讲,他一直都想摆脱关陇集团的掣肘,实现真正意义上一言九鼎。而征伐高句丽就是他的手段之一。

首先,征伐高句丽让隋炀帝有名目可以调兵,从而摆脱关陇集团的军事控制,甚至于把军权掌控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可以任用自己的心腹将领,培植只忠诚于自己的军队,消耗关陇集团的实力等等。

而想要自己的目标实现得更彻底,那么这个规模就一定要大,越大越好。一场举国之力的战争,完全可以对国内的军事格局重新洗牌。而且,征服高句丽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会使得隋炀帝的威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有利于他和关陇集团的对抗。

事实上,除了征伐高句丽,隋炀帝西征青海,压制西域,定交趾、灭林邑、平服契丹,每次都是大军尽出。其中除了好大喜功以外,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的想法。

而且不仅仅是军事,像修大运河,修东都这样的大工程,隋炀帝都带着摆脱关陇集团的目的,他想要通过这样的工程,将国家中心从关中移到河南,不和关陇集团那群人玩儿。

不得不说,隋炀帝颇有手段,而且执行能力很强,这些大工程都被其搞定了。但是,他有些操之过急了,如此明显的手段,使他遭到了关陇集团的抛弃,以至于天下大乱之后,隋朝快速灭亡。

取而代之的李唐王朝,则采取了一个更为温和的手段。没有直接和关陇集团搞对抗,而是选择扶持山东豪族集团来加以制衡,最终渔翁得利,凌驾于豪门士族集团之上。

所以,总结来讲,隋炀帝之所以对高句丽如此大动干戈,一方面是忌惮高句丽的威胁,想要铲除后患。一方面则是想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实现真正的独掌大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