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孩子在学校被打 父母教育“以牙还牙” 反而扩大事态影响大

孩子在学校被打 父母教育“以牙还牙” 反而扩大事态影响大

时间:2024-07-11 23:46:29

相关推荐

孩子在学校被打 父母教育“以牙还牙” 反而扩大事态影响大

《旧约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这句话是形容人们在遇到争端时针锋相对,用同样的手段报复对方施以的伤害。在孩子们生活交往的过程中,争端也是难免的,许多家长便奉行上述“以牙还牙”的做法,教育孩子用同样的手段对待对方。然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争端,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马斯洛曾说:“如果你只有一把铁锤做武器,那么你看待所有的事情都像铁钉。”如果抱着“以牙还牙”的心态与人交往,拿武力做解决问题的工具,那么任何可能引起争端的问题都将被看作“钉子”,从而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

身边有一位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正就读于小学五年级。这位父亲在自己的童年时期,曾经被班级里的坏孩子欺负,吃了许多苦头,但他的家长并没能帮助他进行妥善的处理,导致他一直铭记于心。于是,从他的儿子上学的第一天起,这位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被欺负,便送小朋友去学习了跆拳道和散打。并且,他告诉孩子:“如果在学校里有人胆敢欺负你,你就用拳头让他尝尝厉害。”孩子果真这么做了,在整个年级里成为了有名的惹不起的“小霸王”,动辄便挥手打人,家长们纷纷告诫自己的孩子“离他远点”。

这位父亲送孩子学习跆拳道,本意是让孩子具有“自保能力”,这本身并没错。然而不妥的是,家长高估了孩子对身边情况的判断能力,只是一昧教育他用“拳头”解决一切可能存在的争端。在这样的教导下,孩子逐渐形成了“一根筋”的思路——只要有人敢惹我,我就打他。这样解决争端的方式虽然暂时有效,但家长该如何保证自己孩子的“拳头”,永远比别人孩子的“拳头”更硬?大人间动手尚且难以把握分寸,小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家长真的承担得起吗?除此之外,当孩子习惯用强悍的武力作为与人相处的工具,身边人人人自危,这样的行为又如何能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呢?面对人际问题,小孩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处理方式看似有效,实际上会起到诸多反作用,导致情况更加糟糕。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办?

1.稳定情绪

许多家长在听说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以后,第一反应都是“愤怒”,会想让孩子“打回去”。但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受情绪捆绑的,自然也不可能做到理智。曾经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同班级的孩子抢了文具,争吵中孩子被抓破了手臂。听到孩子委屈的哭泣,自己立刻感到怒火涌上心头,恨不得亲自去把对方小孩打一顿。”好在,这位家长在亲朋的劝说下没有实施行动。如果他真的受“愤怒”的情绪捆绑,去将一个幼小的孩子打了一顿,这件事将不再是孩子间幼稚的争吵,而是成年人对儿童单方面的恃强凌弱,这件事又该如何收场呢?

俗话说:“愤怒是魔鬼”,太多时候愤怒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事情,在愤怒指使下做出的行为也只能起到发泄情绪的作用。但往往,很多时候情绪虽然得到发泄,事情却更加无法收场,最终要花费成倍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解决,可谓得不偿失。

2.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

陶行知曾说:“是非未明,绝不轻下决断。”正是指我们在未能搞清楚事情的状况前,不能轻易下判断。当孩子和同学发生争执受了欺负,回家向家长倾诉时,往往是处于孩子自己的视角,并不能让家长感知到事情的全貌。一位做老师的朋友多次无可奈何地说:“孩子们闹了矛盾回家一顿哭诉,家长们经常是气势汹汹地来了,了解事情全貌以后又灰溜溜地走了。”这样的情况不可谓不尴尬,并且还容易因冲动造成事态的恶化。

当孩子向家长倾诉自己被欺负了,家长首先要安慰孩子,给孩子以“被保护”的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去了解事情的真相。首先可以联系老师,听听老师的看法;还可以平和地联系对方孩子的家长,家长们一起进行沟通更能把握冲突的原因;最后还可以向学校申请查看摄像头的录像,孩子的事无小事,大多数学校都会应允。只有保持平和的交流态度,不冲动行事,才能了解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短”几乎是所有人的天性,而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我们最大的软肋。当孩子与其他人起了争执,每个家长都会充满保护欲,甚至是战斗欲。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家长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一辈子的人际问题,想要获得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依赖于孩子本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于是说,孩子“被欺负”,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但解决问题的重心还在于“孩子本身”。

有一位家长朋友采取的措施非常好。她的女儿在学校中因为擦黑板的问题,和同学起了争执,有几位性格强势的小朋友在争吵中推了她女儿。孩子回家以后表现得十分失落,妈妈首先安抚了孩子,接着从多方面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且提前和老师、对方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双方家长、老师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家长们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鼓励孩子们能够进行诚挚的交流,解开矛盾。这位妈妈还告诉孩子:“不要怕,妈妈会一直在身后保护你。遇到问题,就勇敢地去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重归于好,被欺负的女儿在与人交际时,也明显变得更勇敢,更有底气。

许多人说,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在学校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孩子们起了争执,甚至是一方孩子处于弱势被欺负时,家长们要做的努力有很多,但绝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武力只能给人以恐吓,而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根源。从现在开始,不再教育孩子“打回去”,选择更明智的方式,让孩子收获更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