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在先秦道家的思想中 包含着社会批判意识 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思维

在先秦道家的思想中 包含着社会批判意识 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思维

时间:2020-04-27 17:36:23

相关推荐

在先秦道家的思想中 包含着社会批判意识 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思维

提到道家的文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们今天就聊一聊道家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诗性智慧,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源远流长的历史,道家的诗性精神是对传统诗性智慧的继承。中国古代早期的诗性智慧,集中体现在原始神话、原始宗教以及原始艺术中,透过这些久远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可以领略原始先民那清澈朴实的纯真,充满诗性的灵性。

如果说中国原始先民多姿多彩的神话、青铜艺术等充满了“诗性神学”的色彩,那么,可以说先秦道家就是在这“诗性神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诗性玄学”。道家诗性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在道的诗性沉思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思,呈现出自然而又朴素、玄妙而又浪漫的特征,这是对华夏古老诗性智慧的继承和发挥,对后来的中华文学、美学、诗学和艺术产生了深刻持久地影响。

正是因为中国先秦道家的思想有着古老的根源,与原始氏族社会形成的许多观念直接发生关联,因而在他们留下的著作《老子》和《庄子》等文本中,充满了诗性色彩。为了深入理解老子和庄子诗性精神的特质,就需要返回到上古氏族社会,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加以审视。如果脱离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或者把老庄的观念同古代氏族社会的观念分隔开来,就不可能准确把握他们思想的含义和诗性的精神。

原始感觉的丢失,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最早的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他们看来,人是有情感的,自然万物也是有意志有情感的。

因此,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原始神话就是由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神话虽然不是正式的宗教或哲学,但是却以隐喻的方式回答了有关世界与人的本质问题,是人类对世界的最初探讨,这些探讨极富诗性意味。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古希腊诗歌作为题材来源,而且它对后世作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哲学和科学的兴起,神话思维的时代结束了,神话被哲学取代,神话一词也逐渐成了与逻辑、理性、思维相对立的概念。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神话”被视为虚假的异端邪说。直到18世纪维柯在《新科学》中对神话时代的诗性智慧给予了高度评价,文明社会对神话的偏见才得到一定的纠正。

在中国,情况则有所不同。春秋战国时代华夏民族已经步入文明的门槛,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诸子们已具备了不亚于古希腊智者的理性思维水平。虽然中国先秦与古希腊同处“轴心期”,都进入了文明社会,但中国先秦的灿烂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保留和延续了更多的原始神话思维色彩。

此外,大量的观念、风习等也都保留下来,这是导致后来中西文化和思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相对比较起来,先秦道家比儒家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思维和神话传统,因而也就表现出更丰富的诗性智慧。中国古代的原始氏族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先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观念的产生,都与原始氏族社会的观念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先秦诸子的那些思想精华,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原始氏族社会,是先民古老观念的继续和新的演绎。因此,不了解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的状况,就不可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特征。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期,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文明社会的过渡,曾引起了社会强烈的震荡和不安,也引发了对两种社会形态的思考和争论。原始氏族社会与新起的奴隶制文明社会,究竟哪一个更为优越,当时诸子百家的态度是不同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虽然也竭力用原始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礼教及古老的博爱观念去进行社会的改良,而且也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奴隶制文明社会加以肯定的。与此不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原始道家,则一方面对原始氏族社会热烈赞美,同时也对奴隶制文明社会进行了尖锐批判。

在先秦道家的思想中,包含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尤其是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刚刚兴起的奴隶制文明社会。老子和庄子崇尚先民的自然朴实,对上古氏族社会的纯朴道德给予了高度赞美,而对伴随着文明社会而来的道德堕落物欲横流发出强烈的谴责和猛烈的批判。

老子和庄子对文明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他们极为敏锐地看到了文明的两面性,告诫世人不要被文明的发展所迷惑,文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无法克服的悖论,他们也试图把文明发展的危机、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结果揭示出来。老子和庄子对文明的敏感和洞见,对其批判的力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老庄和孔子都直接经历了周代社会的衰落,也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孔子面对“礼崩乐坏”,大声疾呼,著书立说,积极寻找救世之道,试图重建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文化。而老子和庄子却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他们的理想是要回到原始氏族社会的状态中,认为那才是所谓的“至德之世”,是充满诗意的和谐社会。这诚然有着怀古和历史倒退的一面,但老子和庄子给文明社会及时敲响了警钟,他们对上古华夏民族和谐的社会、朴素的民风、无私无欲的心态的赞美和推崇,都会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启示。而对于这个话题,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