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大文豪苏轼 人生大起大落 又是如何转变为享乐的苏东坡?

大文豪苏轼 人生大起大落 又是如何转变为享乐的苏东坡?

时间:2019-04-14 01:58:57

相关推荐

大文豪苏轼 人生大起大落 又是如何转变为享乐的苏东坡?

说起苏轼,每个人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精通诗词的人,而喜欢苏轼的人,心里都明白他是个样样精通的人。苏轼豁达的精神令很多人后人敬佩,可这一切都和他的人生紧密相连,一生大起大落,却并不像一些人就此沉沦。尽管很多人尊称苏轼为天才,可这位天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或许可以说他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苏轼身上所表现的烟火气,正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一生从才子苏轼转变为享受生活的苏东坡,他都经历了什么?

父子共学

苏轼

提起苏轼,大家也都会知晓他的父亲,毕竟《三字经》里面是有提到的。苏洵27岁的时候,才知道发愤学习,可他二十八岁的时候,苏轼就出生了,因此苏轼年幼就是与父亲苏洵一起读书的。苏洵对苏轼的教导可以说是千古的典范,言传身教那是都做到了。后来,苏轼的弟弟苏洵也出生了,父子三人一起读书,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少见的。父子三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又不知让多少人惊羡。而苏轼的名字也并非那么简单,其中就表现在“轼”这个字上。“轼”在古代就是车厢里的一块横木,看似没什么作用,可是缺了他也是万万不行的。

在小编看来,正是苏洵的言传身教,苏轼日后不管是才学还是为人修养,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境界。也正是父子三人的一起学习,才营造出如此浓厚的读书氛围,也为父子三人的知识修养作下了深厚的铺垫。从苏轼的名字来看,或许苏洵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收敛锋芒,为人正直踏实,还能担当大任。苏轼似乎在往这方面走,又似乎是背道而驰。

出川应考、进士及第

苏轼

父子三人一起学习读书,千古难见,父子三人一起进京参加科考,那更是独有的景色。当时的科考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的得意门生曾巩恰巧也参加了这次科考。当科考结束之后,欧阳修被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所吸引,后来又觉得这么好的文章应该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免让人议论,只好将这篇文章放在第二名。放榜的那一天,欧阳修才得知那篇文章是来自蜀中眉山的苏轼所写。然后欧阳修每每想到这件事,都觉得有愧于苏轼,但又佩服苏轼的才学,所以欧阳修见到一个人都会把这件事说出去,苏轼因此名震天下。

小编觉得苏轼本来是第一的文章,经过一番阴差阳错被放在了第二位,或许是命运的不顺,又或者是上天的捉弄,总归是造化弄人。冥冥之中,上天似乎也有意不让苏轼锋芒毕露,好像又是嫉妒他的才气,这好像也很符合苏轼的名字。

乌台诗案

苏轼

这是一个震惊文坛的案件,大概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苏轼。当时,北宋正值王安石变法,新党旧派那是纷争不断,而苏轼正是众多反对者的其中一员。皇帝和太后的支持,新党那是风头正盛,旧派那是不断遭受打压,苏轼也是被贬到湖州。湖州,这是苏轼永远忘不了的地方,也是苏轼一生最为落魄低谷的地方,更是改变他一生的地方。新党为了打压苏轼,那是不断的搜集苏轼的诗词,就连他的奏折也是被认为讽刺时局的证据。三个多月后,朝廷最终还是派人来抓捕苏轼,受到牵连的人多达十几位。在朝中大臣和王安石的力保之下,苏轼才免了死罪,最后被贬到黄州。

小编认为王安石和苏轼可以说是知己,虽然政治观点不一样,但后来的苏轼不也意识到王安石的变法是正确的。王安石可以说很有君子之风,他也没有像自己党派的其他人一样大肆打击苏轼。离开湖州之后,苏轼虽然颠沛流离,但精神却愈发豁达。如果说之前的苏轼英气逼人、才华横溢,心系天下,那么到了黄州之后的苏轼,仍旧是才华横溢,仍旧是心系庙堂忧其君,可以慢慢的学会了融入生活,去享受生活。

回归生活本然

苏东坡

从湖州贬到黄州,那是离京城越来越远,离苏轼的政治抱负也是渐行渐远。可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任何东西和生活比起来,那都是不值得一提,来到黄州之后,苏轼不再是苏轼,他是苏东坡,他是东坡居士。初次到黄州,人生地不熟,苏轼难免心情压抑,可是却也游山玩水,这似乎是为了派遣幽怨,或许只是想简单的纵情山水,或许又是无奈的寄情于山水之中。但不管怎么样,一首首的千古绝唱也就此而生,《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一个不是为人所知,为人赞叹,好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赤壁赋》都快被后人给遗忘了。

苏轼

小编觉得以前的苏轼只能是那个让人仰望的才子苏轼,他把天下黎明百姓和庙堂之上的君王看的太重要了,同时也没有忘了修身齐家,纵观古今,这些都是才子毕生的崇高理想。而黄州的那个苏东坡才是真正让人接受的苏东坡,他仍然一身才华,仍然腹饱万言,可他也褪下了几分的锋芒,多了几分的洒脱和豁达,也多了一份享受生活的心。苏轼到苏东坡,那是理想到生活的转变,与其说苏东坡平易近人,不如说人们透过苏东坡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和乐趣。

结语

苏东坡

苏东坡的仕途那是一贬再贬,人生之中,三任妻子先后去世,又经历丧子之痛,月夜下的苏轼,似乎只有月光和酒能明白他的心情。人们都知道王勃在滕王阁上说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这是很多有才学之人的真实写照,李白不例外,杜甫不例外,苏轼不例外。可是他们都被“多舛”给压倒了,唯有苏轼挣脱了它的束缚,似乎在生活上或者是在精神上,但我看是在心里。苏轼是一个在政治上专门唱反调的人,也是处处被贬理想不能实现的大文豪,而苏东坡则是一个月夜徘徊者,是一个酒仙,是一个美食家,是一个创新者,是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和初心。从此以后,不管是苏轼还是苏东坡,他都放下了心里的执拗!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小翼说历史,并留言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