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论语》中的四个“毋” 告诉我们很深的道理 值得深研细究

《论语》中的四个“毋” 告诉我们很深的道理 值得深研细究

时间:2020-11-15 05:09:05

相关推荐

《论语》中的四个“毋” 告诉我们很深的道理 值得深研细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论语》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论语》一书实乃中国古文化至宝库,有很多至理名言,蕴含的道理放到现在仍然可以让人振聋发聩。

曾经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有些荒谬,但是也足见《论语》在中国古代儒生心中的地位。《论语》中的很多名句耳熟能详,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出自《论语·子罕》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四个“毋”就是四个“杜绝”,是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杜绝了主观猜疑,杜绝了定要实现的期望,杜绝了固执己见之举,杜绝了自私之心。这是孔子的特点之一,是孔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能做到这一点的,历史上能有几人呢?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人获益匪浅、受用无穷。学《论语》就要学习《论语》中核心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哲学,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应用,才能够融会贯通。

毋意——杜绝了主观猜测。

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主要原因是人会主动思考,从而也产生了主观臆断的倾向。每个人都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猜测一些事情,但这只是主观意见,而往往客观事实并不是猜测和想象的那样。

常言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很多眼见的事物都未必是事情,古往今来,有多少自认为聪明的人,被眼见为实所迷惑,从而犯下大错。何况凭借着主观臆断的猜测呢。

毋必——杜绝了一定要实现的期望。

在两千多年之前,孔子就认识到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按照你自己想要的结果发展。这就是世事无常,所以杜绝一定要实现的期望,是一种理智的行为。

做到这一点很艰难,需要放松心态,放弃执念,让事情按照他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发展,带最后你得到的可能会更多,也可能会低于期望值,但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愧于心、顺其自然即可。

毋固——杜绝了固执己见之举。

孔子在生活中非常尊重别人的意见,包括学生们的不同意见,遇见学生表达不同想法的时候,作为老师的孔子,并不会固执己见,而是引导学生们通过认真分析和勇于实践,找到最贴近实际的答案。

这就是孔子的高明之处,这样做不会因为自己的固执,而造成失误。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凭自己的一己之念独断专行,而做出重大决定,避免追悔莫及的事情发生。这是孔子的智慧。

毋我——杜绝自私之心。

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有自私之心,这是不容置疑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古有之,这就是自私心理占据的比重太大,从而让自己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被更多的人接纳。

孔子能够杜绝自私之心,是一种坚强的毅力和高尚的道德在发挥主导作用。所以他能够为自己的学生指导人生,传下了不朽的经典,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因为无私,所以成就斐然。

一点感想:

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先驱,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们可以学有所依、行有所比并且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贵的品德修养。

当然,受当时社会形态的和意识形态的禁锢,孔子也有很多现在看来有失高尚的行为,但是谁也做不到“人无完人”,伟大的先贤也有他的缺点。

《论语》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可以称为瑰宝,值得现在的人用心入读,结合现代思维,融入现代思想,把其中蕴含的智慧发扬光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