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重庆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用 与子女仅“一碗汤的距离”

重庆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用 与子女仅“一碗汤的距离”

时间:2024-04-16 01:41:49

相关推荐

重庆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用 与子女仅“一碗汤的距离”

00:59

走出养老院大门,就是老人们熟悉的街道。

推窗就见着熟悉的街,三顿饭不用自己动手,还能与其他老人交友聊天,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同时与子女仅“一碗汤的距离”,在寸土寸金的重庆渝中区,这样的养老方式已成现实。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重庆首批建成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提供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老人们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开启全新的晚年生活。

康养老人在舒适安静的环境里看报读书,过着和家里一样的生活。

害怕电梯,老人不敢出门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不能远行,甚至下楼买菜散步也已吃力,近在咫尺的美景,却没能力去好好享受它……这是不少年迈老人晚年的日常,也是明爷爷和夏婆婆的日常。过去的一年,他们为此困恼。

今年10月,明爷爷和夏婆婆第一次住进养老院。在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两口总是形影不离,不管走哪儿,夏婆婆都一直牵着明爷爷的手,即便是坐下来看电视,她的手也不会松开。他们是大家羡慕的模范夫妻。

明爷爷和夏婆婆手牵手在养老院里过着安静的生活

“婆婆爷爷,你们好恩爱哦。羡慕……”养老院的小蒋总喜欢开玩笑。

“害怕他跌倒,所以牵着。”婆婆有些害羞,她说,以前买菜拎重物,都是爷爷提。现在她硬朗些,所以她要照顾他了。婆婆回忆,以前爷爷很厉害,玩电脑、打篮球、钓鱼,甚至打麻将,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去年,爷爷患上脑梗,不仅记忆力大不如从前,行动也没以前利索。“儿女很孝顺,让我们住宽大的房子,房间内有地暖,小区环境也很不错,但我们不敢出门……”看着别的老人因动作慢了被电梯夹到,老两口有些害怕,索性就不出门了,只有等儿子过来看他们的时候,才敢跟着一起下楼遛弯。

护工们热心帮助老人们

煮一顿饭,放冰箱吃两天

10日中午,11点30分,服务中心准时开饭。鱼香茄饼、土豆肉丝、红白豆腐、炒菜心、筒骨藕汤……样样都是明爷爷爱吃的。“三顿饭,每天变着花样吃。我们的饮食也跟着规律了。”婆婆回忆,爷爷患有脑梗,而她心脏不太好,做饭也成了难题。

“每次儿子把菜买过来,我人好的时候就弄两个菜,人不好的时候就弄一个菜。有时候他下班后赶过来给我们做饭,然后把菜搁到冰箱,我们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热下再吃两天。”虽然渝中区到江北区,路途不算远,但作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儿子工作也忙,总是来回跑,老两口也很心疼。婆婆说,这次选择进养老院,也想减轻儿子的负担,让他轻松些。

原本想着去璧山一家养老院,婆婆爷爷觉得离家、离孩子有些远了。后来,儿子打听到上清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开放,他们便来到这里试住。“他过来,就三分钟。”明爷爷虽然记忆力不如从前,但他能清楚地说出儿子的电话号码,也能清楚地算清儿子从单位到达养老院的准确时间。

“这里一日三餐有人管,加上路是平路,在一楼。不会害怕电梯夹手,也不会担心磕磕碰碰。”天气晴好,婆婆还会牵着爷爷,出门散步。更让老人高兴的是,住进养老院,离儿子更近了,每天早中晚,他都要来看看父母。

老人们在养老院看喜剧片

不觉陌生,熟悉环境中养老

“婆婆爷爷过去饮食相对单一,膳食不够全面。而这些在养老机构都会得到解决。”院长柯灵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病伴随。不少老人动作开始变得迟缓,出一趟门费时费力,他们更愿意选择不出门。宅在家里,活动量少,饮食也很简单。

“子女虽然也有孝心,让老人们住上环境不错的小区,也会尽力抽出时间,常常陪伴,但他们也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要么还在工作,要么还在带孙儿,精力明显不足。”在柯灵看来,不少儿女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限。在她曾管理的另外一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的女儿,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到了40岁依旧还没要小孩儿,请来的保姆总是干不长,已换了20多个。后来,为了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把她送来养老院,却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老人的姐妹每次来看她的时候,总会抱怨,并会翻看亲属接见本子,查看最近她女儿有没有来。亲人们认为她不孝,但我知道,她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柯灵告诉记者,不少人认为将老人送来养老服务中心是没有孝心,是在丢包袱。事实上,这是为了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无论是饮食、医疗,还是交友活动等,老人在这里,能再次融入社会;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他们不会觉得陌生,也不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柯灵说。

老人的爱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护工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

养老,远不过“一碗汤的距离”

大厅时尚简明的格调,多功能活动室、书法阅览室、康复理疗室、餐厅、日间照料室等一应俱全。悬挂半空的“移动天轨”,专为半失能老人准备的。“移动天轨”的引入,老人们可借助这个辅具,自由行走,甚至还能边行走边玩切西瓜的游戏。打蝴蝶结、扣扣子、拉拉链……康复室内还准备了各种手上精细活儿,定期对老人们进行康复训练。

护工利用“移动天轨”帮助腿脚不便老人恢复健康

养老院通过手工活动,让老人们进行康复训练。

康养老人的各种信息随时显示在显示器

在无忧小筑失能区内,每个床上都铺有一个蓝色的智慧床垫。当老人平躺睡在智慧床垫上,其心率、呼吸、是否在床和离床等情况都会出现在平台信息栏里。一旦发生异常,警报声就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护工随身佩戴的手环上,提醒护工前来处置。除了失能老人,针对失智老人,中心在装修的时候以怀旧为主题,打造成他们的记忆家园。

养老院每间房的门牌都是老重庆的街道地名

一间间房,一张张老照片,一扇扇门,白象街、棉花街、厚慈街……都是浓浓的记忆,仿佛走过街巷,回到家。柯灵介绍,该养老服务中心在装修的时候,特地以渝中区的老街巷作为门牌,让老人们有种回家的亲切感。“人老了,总会恋旧,我以前就住在学田湾附近,再回到这里,很亲切。”90岁的周爷爷由于身患冠心病,支架就安装了两个,加上摔倒后做过开颅手术,虽然生活能自理,但为了安全起见,三年前他与老伴儿住进江北鲤鱼池一家养老院。虽然也在主城,但饭后出来散步会友,总没有就在家附近方便。

“我如果住在家里,可以请他们随时上门送饭、助浴、检查身体,打扫卫生。要是住在服务中心,更放心些,用餐和体检有人安排。”如今,出门逛街,都是熟悉的巷子,熟悉的人,偶尔还会串串门,会会亲朋好友。养老,远不过“一碗汤的距离”。

养老院的墙上挂着老重庆的照片,让老人们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

相关新闻>>>

今年建2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每个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

市民政局介绍,到,重庆市计划新建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将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200个,建设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

“上清寺街道是首批2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第一个建成的,剩余的19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在陆续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投用。”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重庆市还将通过资金保障、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千百工程”落到实处。例如,“千百工程”建设资金将以区县投入为主,市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3年予以适当补助,对新增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平均每个给予20万元补助,对区域性、综合性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每个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

新闻纵深>>>

子女不来,老人拒绝吃饭、吃药养老院里,40%的老人容易“走极端”

在养老院里,老人任性起来,也是件头疼的事。“拒绝吃饭,拒绝吃药……我们也很为难。”柯灵说,曾经有位婆婆,上午打电话让女儿赶过来。但女儿是因为孙儿生病了,要去儿童医院给他看病,到了中午一直还没来养老院。看到已到午饭点儿了,问婆婆为何还不吃饭,婆婆回答说要吃火锅。执意要等女儿拿一千元钱过来,她请大家吃火锅。“其实,她是生气女儿迟迟没来,所以找茬儿。”柯灵说,在养老院,40%的老人容易“走极端”。其中,20%的老人比较黏人,总希望子女每天都来看他们。也有20%的老人,不愿意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哪怕生病了,也不让工作人员通知子女。

“其实,无论哪类老人,都希望被惦记着。情绪来的时候,有些老人选择了比较极端的方式。”柯灵说,只要子女惦记着老人,若不能来,一个电话,一通视频聊天问候,他们也会释然。

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里,相互帮助,相互交流。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伊文 周小平 文 冉文 图、视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