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二建《建筑实务》第1章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 考点梳理

二建《建筑实务》第1章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 考点梳理

时间:2019-07-06 20:15:02

相关推荐

二建《建筑实务》第1章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 考点梳理

二建考试还剩下19天,这个阶段如果你再去一页一页的抱着看教材,估计考试开始了你教材还没有看完,如何高效率的再梳理一遍考点?今天开始小编根据历年分值分布,对《建筑实务》教材高分值考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第1章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

考点都在这

2A31施工测量技术

考点一:测量仪器与施工测量

一、常用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应用

二、施工测量内容与方法

1.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汇法、距离交汇法。

2.高程测量:b=HA+a-HP

2A3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考点一: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一、土方开挖

1.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址条件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的作业路线、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2.土方工程施工前,基坑内地下水位应将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随挖随降)

3.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国环境允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稳定性时,可采用放坡开挖。

4.中心岛式挖士:有可能增大支护结构的变形量,对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5.盆式挖土:有利于减少围护墙的变形。

6.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土方边缘移动机械,应距基坑上部边缘≥2m,堆置高度≤1.5m。

7.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8.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二、土方回填

1.填方尽量用同类土,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考点二: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术

一、明沟、集水井排水

1.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并进行集水明排,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采用井点降水。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5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通畅。

3.集水明排的作用(新增):收集外排坑底、坑壁渗出的地下水;收集外排降雨形成的基坑水、外地表水;收集外排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

二、降水

1.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出水状况和机械运转情况。一般开始出水浑浊,经一定时间后出水应逐渐变清,对长期出水浑浊的并点应予以停闭或更换。

2.降水施工完毕,根据结构施工情况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和逐根拔出井点管,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三、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1.采用回灌技术。

采用回灌并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2.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3.减缓降水速度。

考点三:基坑验槽与局部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一、验槽程序

1.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提出验收申请。

2.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勒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参加。

二、验槽方法

1.观察法:

验槽时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有异常,会同勘察、设计进行处理;

2.钎探法:

打钎时,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每打完一个孔,填入钎探记录表内;钎探后孔用砂灌实;

3.轻型动力触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理的坑穴,古墓、古井,直接观察难以发现;

4)勘察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三、局部不良地基处理

1.局部硬土处理:

控掉硬土部分,以免造成不均匀沉降,处理时要根据周边土的土质情况确定回填材料,如果全部开挖较图难时,在其上部做软垫层处理,使地基均匀沉降;

2.局部软土处理:

如软土厚度不大时,通常采取清除软土的换土垫层法处理,一般采用级配砂石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当厚度较大时,一般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撑墙(或支墩)至基岩进行局部地基处理。

考点四:砖、石基础施工技术

一、砖、石基础的特点

砖、石基础主指由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础,均属于刚性基础范畴。

特点是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7层和7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基础。

二、砖、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1.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2.在砖体转角处、交接处应设置皮杆数,皮杆数上标明砖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皮数杆间距不应大于15cm。

3.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

4.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底的高差。

5.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筑时,应留置斜槎。

6.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用1:2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20mm。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考点五:混凝土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1.单独基础浇筑

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灌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且应使混凝土充满模板。

2.条形基础浇筑

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设备基础浇筑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4.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方式之一。

(2)振捣

1)混凝士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振动初凝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士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2)养护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由其相关水泥性能确定,同时应满足施工方案要求。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二、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技术

考点六:基坑监测技术(版改动)

一、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划分

二、基坑监测

1.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地面的沉降监测。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3.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

4.出现下列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版新增)

1)支护结构位移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移限值;

2)支护结构位移速率增长且不收敛;

3)支护结构构件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

4)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的沉降达到设计规定的沉降、倾斜限值;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开裂;

5)支护结构构件出现影响整体结构安全的损坏;

6)基坑出现局部坍塌;

7)开挖面出现隆起现象;

8)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

5.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宣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6.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