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陶瓷:美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陶瓷:美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3-03-19 08:00:48

相关推荐

陶瓷:美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人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用无尽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为后人留下了精彩灿烂的陶瓷艺术。

陶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在陶瓷的工艺和技术上,他们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象征。

陶瓷发展到唐代,才是真正进入瓷器时代。唐朝瓷器的代表是唐三彩,色彩亮丽,主色是黄、绿、青三色铅釉,但不一定每件都是三色俱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用三色交叉混合技术制作唐三彩,或在坯体上刻下暗色图案,都使得唐三彩变化无穷。

宋朝时期是我们陶瓷的鼎盛时期,集瓷器之大成,宋瓷更是闻名于世。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这五大名窑制作的陶瓷不仅形态优美、高雅凝重,还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就是后人仿制也少有相同。

明代之前瓷器大多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白瓷成为主力,特别是青花、五彩成为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景德镇这时更是成为主要的窑厂。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花是在白瓷的基础上用特殊的颜料钴料作画后再一起烧制,颜色只有蓝色。不过颜料的浓淡、层次、都能做得惟妙惟肖。青花是简朴的,同时又是华美的,既复杂又统一,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要品种。

从化学的角度看,陶与瓷不同,却又没有绝对的区别,都是硅铝化合物,谁的纯度高,谁就越能靠近瓷。而陶,因为其中含有各种杂质,如铁、锰、钛等降低了材料的白度、密度和物理强度,便与瓷有了区别。

自然界中的陶瓷原料泥,在不同的环境下化学构成不同,称呼也就各有不同,如黏土、石英、长石,由于杂质含量的不同,我们也无法绝对的划分谁是陶,谁是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一些景德镇的瓷器和粗陶,大多数情况下,生产的产品都应该叫做“炻器”,就是一种非陶非瓷的东西,由于他的颜色是白色的,就经常被当做瓷器。

陶瓷上釉中的釉和陶瓷在原料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硅酸盐,和玻璃非常相近,但由于成分比例复杂,不能简单理解成玻璃,釉和泥胎的收缩比也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陶还是瓷,都能和釉一起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最早的陶器应该是在史前出现的鬲(lì),三条胖腿的鬲的生产过程,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不过有专家认为是用三个尖锥形的瓶子合并而成的,后再加上些纹路,塑造造型,使鬲既实用,又美观。

进入史时,鬲依旧在被广泛使用,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另外两种主要的陶器产生,考古学家们把这两种陶器称为彩陶和黑陶。

彩陶在我们国家出土的范围极广,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异,彩陶用的是红黄色细质泥土作胎,颈肩部分有各种黑色花纹,样子大方又美观。黑陶的出现,比彩陶稍晚,在制作过程中虽然也是用细质泥土做胎,但是要求的温度,较彩陶要高出不少。黑陶比较素朴少装饰,胎质极薄,很讲究造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后花纹精美、形式庄严的白质陶器出现,直接让世界陶瓷美术达到一个新高度。白陶的花纹和造型,虽然不如同时期的青铜器复杂多样,但有不少花纹与当时织出的丝绸花纹相通,更重要的是品质已经相当高。后来唐代烧造的邢瓷,宋代的定瓷,两者虽相差无数年,却都是由白陶发展而来的。

随后又出现了四种不同的釉陶器:

第一种是翠绿釉陶器,主要作为墓中的殉葬品,造型大多是酒具中的壶、尊,或是做成下葬之人喜欢之物,发展到东汉最为普及。

第二种是栗黄色加彩亮釉陶器,产生于西汉末年,特点是釉深黄而发亮,造型各式各样,一切从实用出发,这两种釉色原理,给唐三彩陶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第三种是茶黄色釉陶器,产生于淮河流域,这种陶器的釉色和胎质,对上可以说是商代陶器的传承,对下可作为青釉陶器、青瓷的先驱。

第四种就是青绿色釉陶器,也就是常说的汉代青瓷器。陶器上釉最迟在西汉末年就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工艺进行生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西方世界的不断开拓,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和技术传入,使得陶瓷业在清朝更为丰富多彩,除了景德镇作为官窑中心外,各地民窑也争相斗法。

粉彩瓷瓶、珐琅彩瓷的出现,使得陶瓷艺术更加完美。现代陶艺是以创造为主,不再单以实用为主,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技术规范,更加随意自由,从而使得现代人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人文精神的表现。现代陶瓷艺术已经成为个人心灵的表达,直接从传统陶瓷艺术跳出,成为一种新的艺术特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