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前的今天 使中国科技大发展的“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逝世

前的今天 使中国科技大发展的“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逝世

时间:2019-11-11 18:22:08

相关推荐

前的今天 使中国科技大发展的“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逝世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宁馨儿)

前的今天,使中国科技大发展的“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逝世

197月16日,杨嘉墀(chí)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的一个丝业世家。小时候,他就读于祖父兴办的“丝业公学”,从小受“实业救国”的家族理念所熏陶。

(吴江县“丝业公学”旧址)

1937年(18岁),杨嘉墀考进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这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南京先后沦陷。1941年(22岁),毕业后,杨嘉墀不愿留在日占区工作,前往昆明西南联大电机系当助教。

1942年(23岁),杨嘉墀帮助中央电工器材厂,研制单路载波电话机。1945年,杨嘉墀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在昆明工业展览会上展出。

1947年(28岁),杨嘉墀留学美国,就读于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和应用物理系。1949年4月,杨嘉墀以《傅里叶变换器及其应用》通过答辩,被授予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杨嘉墀与“杨氏仪器”合影)

1950年(31岁),杨嘉墀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物理系工作,任副研究员。在此期间,杨嘉墀成功研制出能够快速自动记录的光谱仪,结束了光谱仪手动记录的历史,被专家称为“杨氏仪器”。

1953年,自动光谱仪获得美国专利,在生物化学、医学、农业、工业、国防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杨嘉墀亲手研制的一台“杨氏仪器”,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至今仍被学校珍藏。

(1956年,杨嘉墀院士回国后探访亲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杨嘉墀多次申请回国,但都受到美方的无理阻挠。经过旷日持久的不懈斗争,1956年(37岁),杨嘉墀携妻女转道香港,才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回国后,杨嘉墀参加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组建,参加了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以控制计算机为中心的工业化试点项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杨嘉墀参与到原子弹相关测量仪器的研制工作,任技术总负责人。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测试核爆结果的,正是杨嘉墀带队研制出的测量仪。

杨嘉墀又完成了“火球光电光谱仪”、“地下核试验火球超高温测量仪”的研制工作,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枚氢弹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

1975年11月26日(56岁),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入轨固然不简单,但控制卫星返回地面更加困难,杨嘉墀昼夜密切注视着卫星运行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3天后,卫星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六盘公社着陆,完成了“把卫星收回来”的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热烈祝贺,钱学森对站在他身边的杨嘉墀说:“控制有功”。

(“863计划”的四位科学家,右二为杨嘉墀)

1983年3月,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6年3月,杨嘉墀、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等四位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

邓小平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由此催生了著名的863计划,使得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新阶段。863计划调拨出100亿人民币,占当时全国财政支出的20分之一,大大促进了我国在航天、基因、通信、机器人等领域的高速发展。

(杨嘉墀(第一排右九)参加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论坛)

1991年(72岁),我国提出探月工程建议,杨嘉墀作为顾问指导月球探测项目。

1999年(80岁),杨嘉墀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5岁),杨嘉墀等人起草了《关于促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为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嘉墀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等奖状)

(1999年,江泽民向杨嘉墀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及证书)

,国际小行星中心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11637)杨嘉墀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1996年12月24日发现。此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嘉墀的名字荣誉命名。杨嘉墀致力于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自动化与控制技术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

6月11日12时45分,杨嘉墀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时任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叶培建,给恩师送上挽联:“出吴江,学哈佛,归国效力,八十七,做人做事皆楷模;精仪表,掌自动,再领信息,八六三,两弹一星建奇勋。”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710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68篇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