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为什么不能做“滥好人” 一位过来人给出了答案 很有道理

为什么不能做“滥好人” 一位过来人给出了答案 很有道理

时间:2020-04-20 01:19:49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不能做“滥好人” 一位过来人给出了答案 很有道理

善良、乐于助人,是人类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人和善、乐于助人的人,总是给周围的人很温暖的感觉,总是被人喜欢。

但凡事都有度,有时候过度的友善和无私反倒像是一种“病态”。相信我们的身边都有一类称之为“老好人”的人,他们个个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友善”、“无私”是他们的醒目标签。到这里,或许有很多人会困惑,这是多好的美德啊,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我曾遇到这样一位“老好人”,他不无委屈地说:“我做什么事情都本着为别人着想的原则,对朋友有求必应,对家人全心付出,就算陌生人求助,我也会不遗余力去帮他。”

“尽管我能力有限,也没什么钱,但哪怕我吃不上饭,累得吐血,我也得把别人的事做好了。不为别的,只为大家说我一个好字。可有人说,我不正常,我做好人怎么就不正常了呢?”

传统意义上的“善良”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毫无被迫的一种付出。举个例子,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要过十字路口,我们赶紧走过去搀扶着老人,把他安全送到马路对面。

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完全是听从内心的呼唤,没有什么畏惧、担忧,没有挣扎、自我说服,更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纯粹只是为了帮助老人,只是为了与人方便。

而同样还是这件事,“老好人”也扶着老人过马路了,过程、结果都无异。但“老好人”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思维理念是这样的:我若不扶老人,别人会说我不善良,不乐于助人;我扶了老人,老人会说我是个好人,别人肯定也会跟着给予我肯定和赞扬,这是多美妙的一桩事情。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现实生活里,老好人的“善良”、“无私”无不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害怕别人不高兴,不敢说出拒绝的话,所以只好是有求必应;害怕别人说自己无能,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只好硬着头皮为别人做事。

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所以藏好自己的锋芒,处处迎合、讨好,始终一副和善、好脾气的样子;为了得到回报,我今天帮了你,你明天也会帮我;为了得到肯定和表扬,从而借此增强内心的存在感、个人价值感;为了“好人”的人设不崩塌,无私帮助所有人……

因为带有种种目的,出于种种畏惧,在与人为善、无私助人的过程中,“老好人”的心里面往往不平和、不愉悦,反而内心常常充斥着痛苦、无奈、焦虑等诸多负面情绪,而且还不时陷入本已身心疲惫,却不能说服自己停下来的矛盾中。

所以,确切地讲,有时候老好人秉承的“善良”、“无私”并不是真的发自内心,而是伪装的,非正常人理解的那种传统的美德。它是老好人们用来取悦、讨好他人的工具,是掩藏自己空虚、脆弱内心的面具。

开头提到的那个老好人,他说自己能力有限,也没什么钱,但只要是别人找他帮忙,就算再苦也要做好。比如,朋友买车找他借钱,“无私”的他把钱借给朋友,而自己再去找亲戚借钱、应付自己的开支;兄弟在外面厮混,东窗事发,兄弟自己没有担当躲起来,却请他出面帮自己平事;同事这个月的销售业绩没有完成,他把自己的客户让给人家……

总之,像蜡烛一样,恨不得两头都点亮,给别人送去光明。如此“友善”、“无私”的结果就是,最后他反倒是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越来越迷失自我,越来越临近崩溃的边缘。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才能很好地爱别人。无私到“无我”的境界,要不是圣人,视天下人疾苦为自己的苦难;要不就是人格有些缺陷,心理有些病态的老好人。“无私”和“讨好”只一小步之遥,过了,便成人格障碍。

一直拿着“善良”、“无私”来为自己“讨好别人的行为”做掩饰的老好人,不妨问问自己,在回应别人的需求,去为他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违背内心的意愿?是不是有很多畏惧、顾虑、担心?

有没有为了帮助别人而伤害自己、忽略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行善?如果回答是“是”、“有”,那么从现在起,放下这错误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把自己从“友善”和“无私”的漩涡中解救出来吧!

善良,不等于毫无原则地对所有人和善,不等于无底线的软弱、妥协和退让;无私,不等于一味地牺牲自我,压榨消耗自己的能量。我们不是太阳,也不是圣人,我们的善良应有边界,我们的付出要有所节制。先好好爱自己,再理智、智慧地去爱别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