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民国时太原的小商贩怎么做生意 最热闹还是赶庙会

民国时太原的小商贩怎么做生意 最热闹还是赶庙会

时间:2018-10-01 22:31:30

相关推荐

民国时太原的小商贩怎么做生意 最热闹还是赶庙会

晚清民国之际,在太原从事商业活动的有一类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小商小贩,他们被称为游商,通过走街串巷,贩卖货物或者提供服务,民间俗称“货郎”、“做小买卖的”。游商经营的物品分季节性和经常性两种。

季节性物品又分时令瓜果蔬菜和节日用品。夏秋季节的桃、杏、西瓜、苹果、葡萄等水果成熟后,各地农民运送到市内,游商们天不亮就接货,然后一大早就进入大街小巷售卖,冬季则以梨为主。节日用品主要是指在节日时民众会用的物品,比如端午节的艾草和门贴、元宵节的元宵、中元节的花纸、春节前的灶王爷像以及香烛供器之类物品。每逢节日前,游商们就会及时更新商品,以满足百姓的需要。

经常性商品主要有食品加工品、杂货以及提供各种服务类三种。食品加工品主要有各种豆类加工品,比如豆腐、豆皮、凉皮、粉丝、凉糕、糖葫芦等种类。这些商品一般是自己制作自己贩卖,也有由小作坊制作后批发给游商,游商再去大街小巷贩卖者。还有像捏面人、吹糖人这种技术性比较强的小贩,边制作便贩卖,生动有趣,特别受到小孩子的喜爱。

贩卖杂货的货郎一般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对于环境非常熟悉,货物也是多种多样,种类齐全。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针线顶针、锅碗瓢盆、铁钳镰刀、棉布绸缎、煤油、火柴、剪刀、锁具、洗涤用品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大大满足了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

服务类的游商都有一门特殊的手艺,他们拿着自己的设备,走街串巷,为民众提供诸如修锁配钥匙、钉鞋修伞、钉锅补缸、磨剪子戗菜刀、剃头铲梳之类的日常服务,成为太原街巷中一道风景。百姓可以在听到游商的叫卖时出门购买所需物品,非常方便,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是太原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街市就是在不断的商业贸易中逐渐形成的以某一种行业为主的街道。清末民国时期,太原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热闹非凡,逐渐形成了诸如麻市街、柴市街、估衣街、猪头街、帽儿街、米市街、羊市街、毡巷、靴巷、砖瓦巷、烧土巷等街市,足见当时太原城中商业的繁荣。

庙会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活动,每一处的庙会通常一年只有一次,百姓去参加庙会,称为赶庙会,也叫赶会。清末民国时期,太原城内有多处庙会。

太原大东关农历六月十八的白龙庙会以及三月十五的城隍庙会,都曾非常著名,前来赶会的百姓非常多。除此之外,还有前所街玄通观二月十五庙会、东岗巷四月初八奶奶庙会、南海子七月十五佛教会庙会、精营街九月十三庙会等。

起初庙会主要是人们为了求医问药、求子求寿、敬神还愿、消解灾祸而存在的,后来由于庙会聚集了大量的人,逐渐吸引了大批的商贩来到庙会。在民国时期,庙会已经演变成了人们购物游玩之处,庙会中有卖各式商品的小贩,还有说书唱戏、耍把式等各种可供百姓游乐之处。庙会开始时,不仅城中的市民,四周的村民也会赶来参加庙会,非常热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