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安徽有个滁州市 这里的双亭甲天下 一座为“四大名亭”之首

安徽有个滁州市 这里的双亭甲天下 一座为“四大名亭”之首

时间:2018-08-09 15:46:28

相关推荐

安徽有个滁州市 这里的双亭甲天下 一座为“四大名亭”之首

滁州,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

滁州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贯通境内,故名为“滁州”。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拥有1000多所大中小型水库。

滁州曾是欧阳修主政之地。

欧阳修,号醉翁,北宋“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远放滁州来做知州。

欧阳修来到滁州,其本以为,介乎江淮之间的滁州是一个偏僻之地,不料,却是“黄叶落空城,青山绕官廨”,“晴林紫榴坼,霜日红梨晒”。

当过地方县令和中央官员的欧阳修深谙下情,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他清楚,对于滁州这样地僻物丰、民风纯朴的地方,应该为政宽简,多予少取。

他发动全城上千民工,修筑了滁州的城墙。为加强社会治安,他亲自督率操练民兵。按照这样身体力行的行政方略治理滁州,虽不能“兼济天下”,而“独善其身”倒也可以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欧阳修心情自然好起来。

滁州虽然地处偏僻,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失为一座历史名城。

滁城西南面的琅琊山风景秀丽,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称。

山中的琅琊寺建于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距欧阳修时代已近300年。其间的寺、亭、井、塔,泉、台、碑、洞,互为映衬,意蕴隽永。

“东晋王家住此溪,南山树色隔窗低。碑沉字没昔人远,谷鸟尤向寒花啼。”“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先贤顾况的《题琅琊上方》、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对滁州山水的描述,更是让欧阳修沉醉。

就是在这种境界、这种情致和滁州山水的交相辉映中,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丰乐亭、醉翁亭双双诞生了。

关于建筑丰乐亭的缘起和目的,欧阳修在《丰乐亭记》中说:“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可见,修建丰乐亭缘起是因为一眼甘泉,作用是要在此会客、办公、饮茶、休息、寄情山水之乐,还要在亭前的山坡上教练民兵。

至于醉翁亭,则是同一年晚几个月由僧人智仙在琅琊山中建造,馈赠给欧阳修,作为他为政之余休闲品茗、饮酒赋诗、与民同乐的场所。这里万峰浮翠,林壑尤美,鸟鸣泉响,石老云荒,朝暮气象变化,四时景观不同,日日来游,快乐无穷。

丰乐亭里从容地治兵理政,醉翁亭里悠闲地饮酒赋诗,欧阳修的人生境界变得空前旷达,心灵得到无限舒展。

汴京城里那个刚烈威猛的欧阳修,成了一个悠然林下客,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出世也好,入世也罢,一切都变得不经意起来。就是在这不经意之间,中国散文史上的灿烂华章《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从欧阳修的心中流淌出来。

《醉翁亭记》一经问世,就洛阳纸贵,让无数人为之心折。于是,欧阳修让人刊石为碑,立于亭前。为了获得文章,人们纷纷慕名前来拓碑。

这真是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从拓碑者那络绎不绝的身影和朝圣般的虔诚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化精神的闪光。为了拓取石碑上的当代人写的一篇文章,竟把寺庙库房里毡子用尽了。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最初的那些拓片,《醉翁亭记》才得以流韵千古。

如果说《醉翁亭记》所渲染的是欧阳修的出世情怀,那么《丰乐亭记》所展现的则是一个儒家文化官员渗透在血液里的入世精神。

《丰乐亭记》篇幅和《醉翁亭记》一样的短小精悍,却深沉厚重,寓意深远。

清人薛时雨云:“滁之有醉翁、丰乐二亭,如人之有眉目,剔目矐眉而其人不全。”这位咸丰三年进士,杭州知府任上乞休归来的全椒乡贤,晚年耗费了十年的时光于分别主持了醉翁亭、丰乐亭的重修,对醉翁亭、丰乐亭之于滁州的理解可谓醍醐灌顶。

醉翁亭、丰乐亭自诞生近千年来,滁州人一直用自己的情和爱去呵护她们。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醉翁亭、丰乐亭多次遭到战乱、自然灾害的破坏,屡屡毁圮,但是滁州人总是不辞劳苦,屡屡设法在原址上重新修复她们。

欧阳修在《丰乐亭记》和给朋友的书信里先后提到的泉水,坐落在滁城西面大丰山脚下,原先取名幽谷泉。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知州陈知新重拓其泉,垒石为池,潴水亭下,并改名丰乐泉。明代以后改名紫微泉,其大致风貌规格保留至今。

现今的丰乐亭,经过近千年的沧桑岁月,已发展成为一座四面有墙,花格棂窗的园林景观式建筑,规制和形式同欧阳修建亭时大有不同。现在的基本建筑,都是1996年由市文化部门重修的。

丰乐亭园林是一座三进长方院落,丰乐亭、保丰堂、危楼等,成轴线依次建筑。院墙正门门额上“丰乐亭”三字,系明代南京右佥都御史萧崇业所书。门内即是丰乐亭。丰乐亭是一座16立柱,飞檐翘角,回廊抱舍的四方亭。亭壁原镶有“欧文苏字”的《丰乐亭记》碑刻两块、三面,另一面是吴道子绘观自在菩萨石刻像,“文革”中遭严重破坏。1996年重修后,两块碑刻移立于院子的左面。

保丰堂位于丰乐亭院落的第二进,是五间粉墙瓦顶的平房,为明嘉靖二年滁州知州陈则清主建。“保丰”的含义就是保佑年年丰收,其中也蕴含了深深的民本思想。

第三进的危楼为欧阳修稍后的宋代人初建,青砖小瓦结构,上下各三间,初置王禹偁画象于内壁。宋绍圣年间改称九贤祠,内祭唐代滁州刺史李幼卿、韦应物和宋代滁州知州王禹偁、欧阳修等九人像。危楼的两边,还各有三间平房,左边叫棠舍,右边叫芥舟。

醉翁亭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片“九亭十阁”古园林建筑群,和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并称为全国“四大名亭”。

醉翁亭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建筑格局,享誉国内外的影响,被誉为“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的园门外经年流淌不息的是“酿泉”。跨过横在泉溪上的一道精致的石板小桥,进欧门,几经曲折,过“酒国春长”门,便是醉翁亭。

这座由16立柱支撑,四周设有栏榭的建筑,上顶为歇山式,吻兽伏脊,飞檐翘角。檐下有雀替,悬嵌着八组古代故事的硬木透雕。亭内立柱上,挂有许多抱柱楹联,其中薛时雨重修醉翁亭时所作的一联最佳。

翁昔醉吟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迁谪何妨,把酒临风,只范希文素心可证;

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蒿菜重辟,扪碑剔藓,幸苏子瞻墨迹长存。

这幅长联,抚今追昔,涵盖广泛,深深的遗憾中饱含着庆幸。

上联中说到的范希文,就是庆历新政的领袖范仲淹。下联中说到的苏子瞻,是宋代第一文人苏轼。

欧阳修离去40多年以后,滁州的知州王诏,觉得《醉翁亭记》碑刻的磨损实在是一大损失。他千方百计找到当时在颍州做知州的苏轼,请他书写《醉翁亭记》、《丰乐亭记》。

作为欧阳修的学生,苏轼对于“双亭记”早已爱之至深,他欣然命笔,豪气奔涌地书写了两篇雄文。王诏立刻组织人员刊石立碑,《醉翁亭记》立在了醉翁亭边,《丰乐亭记》立在了丰乐亭畔。

由于原碑风蚀毁坏许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滁州人在醉翁亭园西边又重建了一座六角飞檐的新宝宋斋,新刻了四块同样大的碑石立于斋亭内,使今人重新能够领略当年“欧文苏字”的风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