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而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走向兴盛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而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走向兴盛

时间:2021-07-01 20:40:37

相关推荐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而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走向兴盛

唐朝是一个早熟的王朝,建立起来没多久,就统一天下,浑一宇内,没多久就开始“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进而“开元盛世”,达于极盛。但是之后经历了“安史之乱”,就迅速开始走下坡路了。

相比之下,汉朝是一个晚熟的王朝。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名义上是皇帝,是天下共主,但是天下大半疆域内,仍然有若干相对独立的力量。

汉朝前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在逐步削除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先是异姓诸侯,再是同姓诸侯,再是武勋贵族,汉朝的权威和影响力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直到了汉武大帝,到了“昭宣中兴”,这才算是达到顶峰。

所以在这两个不同的趋势里面,发生的看似相似的叛乱,结果却非常不同。

唐朝为了镇压“安史之乱”,采取的是“驱虎吞狼”的办法,用“听话”的藩镇镇压反叛的藩镇。它也不得不如此,因为当时军事力量外重内轻,朝中无人,只好一边大封藩镇,一边招降纳叛。算盘打得很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当叛乱已平,发现遍地鹬蚌的时候,就发现,神州大地,已经是遍地藩镇,整个王朝,已经是从中央严控的统一,变成了事实上的四分五裂。

唐朝高层完全沉湎于大唐盛世未能认清形势,导致决策一系列失误,造成破坏严重,加上朝庭内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朝庭奸侫当道,嫉妒贤能,擅杀大将,没有担当,昏招叠出,经常干预军队的行动,怎么能抵挡叛军,最终请外援,造成进一步破坏,尤其是答应别人可以抢劫京都可以劫财劫色,而唐不能过问,使中央威信扫地,蕃镇称机坐大,而此时皇帝开始宠信宦官,又一股腐朽势力。此时蕃镇,外族势力,宦官势力使唐无力回天,唐乱成了一锅粥,中央已经不能压制,就只好改朝换代了。

而汉朝则不然。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彼时的趋势正是趋向于统一,汉家的权威地位正在逐步巩固。如果说汉初分封异姓王还是延续了战国、西楚时代的传统,那么经过高祖、吕后、文帝之后,异姓王被削除殆尽,同姓王则羽翼渐丰,开始蠢蠢欲动。西汉平定七国之乱主要靠的是中央军队和与中央关系紧密的诸侯,所以平乱之后,中央的权威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大大加强。地方诸侯的势力在此乱之后遭到极大的削弱,因而到了后来汉武帝时期,“推恩令”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很多人把“推恩令”只看作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事实上,要不是父辈祖辈给他把诸侯揍服帖了,这样一看就是削除诸侯实力的政策,肯定会受到强大诸侯的抵制。政策,是要有实力才能推行下去的。

汉朝此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心思定,开始叛军气焰嚣张,而此时汉朝统治者头脑清醒,任用贤人,周亚夫为太尉率军抵抗叛军,窦婴为大将军坐镇洛阳,任用栾布等将军,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一些诸侯王,而叛军内部一些人在观望,有的欲反叛的诸侯王直接被派到地方的中央官扼杀,制止了叛乱。此时统治者思路清晰,不干预在外的将领,放权给他们,信任他们,汉朝只是利用部分诸侯国势力和中央军就平叛了。

对比以上就可以看到,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开启了纷乱破碎的藩镇模式,由统一强盛开始万劫不复;而汉朝(西汉),以“七国之乱”为转折点,则基本上扫清了地方诸侯坐大的风险,为后来的统一和强盛,扫清了障碍。

所以,同是平定了叛乱,一个从平乱中衰败,一个从平乱中崛起。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这样有了不同的走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