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福州有哪些街路名非常风雅好听 知道名字的你知道来历吗?

福州有哪些街路名非常风雅好听 知道名字的你知道来历吗?

时间:2020-05-31 10:58:22

相关推荐

福州有哪些街路名非常风雅好听 知道名字的你知道来历吗?

身在福州,就不得不说说福州的街道!

虽然说现在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国的城市都在向现代化发展。

但是在城市的角落,总是保留了那些老街,具有非常棒的特色,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老街的风貌也变得越来越喜人。

特别是在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就有一片保留非常完整的老城区,人们来到福州的时候,都会看一看这里。

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距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三坊七巷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在唐朝末年的时候,福州建立的闽国,这里也变成了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现在的三坊七巷达官贵人已经不复存在,但不管怎么变化,还是埋没不了这里的历史。

就是由东边的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加上西边的七个巷,杨柳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中间由一条老宽老长的南后街隔开,这就是三坊七巷。

衣锦坊:“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文儒坊:“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杨桥巷:“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

郎官巷: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

塔巷:据说五代时吴越王钱泓俶仿印度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制塔巷作了八万四千座小塔,作为藏经之用。

因其形状像宝箧,内藏印经,故称宝箧印经塔,俗称阿育王塔。但塔巷育王塔只是象征性而已。

南宋后塔毁,至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爿的小塔,作为纪念。巷因有过育王塔,所以称“塔巷”。

黄巷: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固始人黄元方又名允,字彦丰,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

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宫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自晋、唐时期,这边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叫得出名字的就大概有、沈葆桢、严复、林觉民、林徽因、冰心等等,多不胜数。

如果说三坊七巷是达官贵人会聚之处,那么上下杭毫无疑问是百年前福州的商务区。

“城廓南有市,灯火夜眠迟”说的便是上下杭被称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百年前万商云集,人来客往,门庭若市。

东街口:东街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始名左通衢,宋代改名凤池坊,明代俗称东街通衢,也称左通衢,由此定今名。我们现在所说的东街口一般都是指靠近八一七路(东百)这边的路口。

茶亭街道

:明朝王应山《闽都记》载:“昔有僧以暑月醵金煮茗饮行者,因名”。历经沧桑,沿途修有茶亭桥、福德桥、六柱桥、洗马桥、板桥等数座古桥。

明、清以来,民居发展,渐趋繁荣,衍成街市,称茶亭街。及至清末,茶亭街仍只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路。从整个地形看,茶亭街犹如一条扁挑,一头挑着城内,一头挑着南台。

福州比较出名的街道还有鼓山枫林大道,是最意境的街道。福州鼓山上私藏着一处浪漫的枫叶林,用“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季节,漫步在鼓山枫林大道,定会邂逅最美的时光。

白马北路可以说是福州最文艺的道路之一了。每到三月,黄灿灿的落叶铺满步道,美得像童话。还可以到勺园一号过把“文艺瘾”。

江滨大道沿闽江北港两岸修建,全长约25公里,是福州最休闲的观景道之一。沿途经过江滨公园、江心公园、三县洲大桥、鳌峰大桥等众多景点。

提前前面的街区,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船政古街却鲜为人知。要知道这堪称摄影师眼中的天堂。

船政古街是船政博物馆的补充和延伸,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特定历史时期福州地区民居的建筑风格为主,亭台楼阁,一步一景,还有石坊、教堂等。

古街的边上就是格致园、昭忠祠、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广场、马江海战烈士墓等,可以了解福州曾经的海上风光。

琯尾街:黄荣春的《福州郊区文物志》记载,琯尾街地藏寺始建于唐乾宁元年,1864年,福州盐商魏杰重建该寺。

寺内有一株百年香樟,还有魏杰题刻;“戊戌六君子”林旭的灵柩,曾寄存在该寺。

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关注到这里的街巷民居彩绘——20多栋民居和商铺外观,成为彩绘师们的画板。

从绿色的森林,到传统年画,再到法式的阁楼,原先景观杂乱的老街区,在流行千年的文化符号的衬托下,成为了福州版的“田子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