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为什么喜欢屠城呢?

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为什么喜欢屠城呢?

时间:2024-04-26 16:41:21

相关推荐

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为什么喜欢屠城呢?

常遇春(1330年-1369年8月9日),字伯仁,号燕衡。祖籍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和阳(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汉族一说回族,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常遇春原本是绿林大盗刘聚的部下,但是常遇春不甘心做打家窃舍的土匪强盗,他是有着远大的志向的,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军驻扎在和州(今马鞍山和县),常遇春早就听说朱元璋雄才大略,识英雄重英雄,而且麾下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将来必成大业。

因此常遇春决定离开刘聚,投靠朱元璋,谋一番事业。然而常遇春万万没有想到,当他率领十个手下不辞辛苦的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竟然对他非常冷淡。根据《国初事迹》记载,朱元璋见到来投靠自己的常遇春说了下面的一番话:“尔之来为士卒绝粮故,就食耳。尔自有主,安得而留之?”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字里行间,流露出英雄豪气。

当常遇春率领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时,但见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树栅栏,建奉天旗,从陆上、水上将衢州6座城门团团围住。常遇春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军械,“拥至城下,高与云齐,欲阶以登城”,他又在大西门城下“穴地道攻之”。伯颜不花的斤面对常遇春部的猛烈进攻,凭借坚固的城垣,“以束苇灌油烧吕公车,驾千斤秤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毁其所架之炮,攻围甚急。元军支持不住,遣使密约投降,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迎常遇春大军入城。这样,元军甲士万人,才迅速崩溃。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1369年,征讨平饶,血腥屠城。

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

古语言之,杀降不详。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屠城”情有独钟?一方面,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且收服不易,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翻盘的机会,常遇春选择将降兵杀掉。

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他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洪武二年,常遇春自开平率师紧急南归,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县西),下马时突觉燥热异常,于是便迎风卸甲休息,谁知凉爽未解,竟然顿时全身疼痛,急唤随军郎中诊治,却不明病因,郎中只得临时杜撰了一个病名,曰:卸甲风——也就是卸甲时中风的意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