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豆瓣9.0《刀锋》|人生幸福 应该追求物质富有还是精神富有?

豆瓣9.0《刀锋》|人生幸福 应该追求物质富有还是精神富有?

时间:2023-07-24 14:05:04

相关推荐

豆瓣9.0《刀锋》|人生幸福 应该追求物质富有还是精神富有?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迦托—奥义术》

接近午夜的时候开始读这本书。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毛姆扣人心弦的故事铺陈和生动入微的人物描写,吸引着人一直读下去。把书丢开入睡?不可能。

这本书的大背景开始于一战前后,美国新兴的资产阶级(new money)和欧洲老牌贵族(old money)之间的更迭与冲突。活色生香的各式漂亮人物,组成了一幅色彩纷丽的浮世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争带来死亡,死亡换取胜利,胜利以后畸形繁荣,繁荣以后大萧条。

那个时代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更激烈动荡,在时代跌宕起伏之下,似乎个人的命运也是很难自主的。但是,循着主人公的颠沛辗转追到后来,其实每个人都殊途同归,都成为了当初他们选择的那个样子。

一,作品的主线是男女主角对于爱情和幸福的寻求

1.他们因误解而相爱,因了解而分开

主人公拉里和伊莎贝尔出场的时候,仗已经打完了。他们出现在一间华丽但是略显过时的客厅里,讨论艺术,生活,和伊莎贝尔的长辈们聘请来的设计师讨论对客厅进行重新装饰。

这一对年轻人,健康漂亮。他们的交谈也真挚亲密,不失高雅。看上去,就是一对甜蜜的富裕阶层的情侣。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熟悉,爱慕,人生的美好愿景似乎已经铺就于他们脚下,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好了。

伊莎贝尔认为,男人总是要工作的。男人要结婚,就必须要养家。钱,关乎人的尊严和自尊,她不能忍受没有华服,没有宴会,没有她那个圈子里的朋友。

而拉里,全部的收入只有父母的遗产,一年3000美元的年金。糊口是可以的。如果达到伊莎贝尔期望的安居乐业的标准,他需要广进财源,至少,去做一份体面的工作。

拉里拒绝。他说,钱对于他没有意义,他只想游荡。

“你假如爱我,就不应该使我这样不快乐。”“我的确爱你。不幸的是,一个人想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要使别人不快乐。”

拉里的选择是背离于他的阶层的,他的变化源于他真正地经历了战争和死亡。

拉里在17岁的时候,谎报年龄驾驶飞机参加了一战,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驶着安全性能不佳的飞机翱翔在天空上。

在战场上,他年仅21岁的最好的朋友为了保护他,死在了他面前,带给了他巨大的冲击。

拉里凄然地说,

死了的人的样子看上去要多死有多死

这句话怎么看呢?毛姆解释说,草草死在战乱里的人,看上去不仅失去了生气,同时也丧失尊严。

死亡,是那么真实又不可避免,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拉里和伊莎贝尔对生命和生活的解读,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于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拉里和伊莎贝尔分裂成为人生探寻的两个方向,一个代表理想的力量,探寻着生命的意义,另一个代表世俗的力量,维系于物质的欲望。

多年以后,伊莎贝尔粉饰自己离开拉里的原因,是不想影响他的前途。

作者犀利地评价,

“去你的,伊莎贝尔,你放弃拉里是为了方形钻石和貂皮大衣。”

2,他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也在得到幸福

这本小说里,所有的人都有各自幸福的目标,求仁得仁,多年经营以后,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

艾略特,一个一心跻身于上流社会的艺术品掮客,最终成了社交圈的名流。

格雷,追求一份报酬丰厚的职业,他成了一家石油交易公司的副总裁

苏珊鲁维埃,长期辗转在巴黎的艺术家之间,靠作一个又一个的画家的情妇讨生活,最终,身份洗白,自己也能举办画展,成功地嫁了人。

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作为一个财富拥有者,在有教养的上流社会的圈子里举足轻重。

男主人公拉里,也一直辗转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地收获信仰的力量。

“我真想能够使你懂得,我向你建议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实得多。我真希望能够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兴奋,经验多么丰富。它是没有止境的。它是极端幸福的生活。……”

这是拉里认可的幸福。他追寻精神境界里,超越生死,超越世俗的大幸福。

3,对于爱情来说,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即使有小小讽刺,也还是怀着慈悲心,给足了溢美之词,他们每一个人,在他笔下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美好品质。

比如伊莎贝尔,她活力,真诚,有教养,聪明灵透,勇敢决断。就连她的美貌随着年岁渐长,都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愈来愈艳丽逼人。

但作者还是忍不住要掀开皮袍,曝光藏在华丽暗影里的虱子。

伊莎贝尔对于拉里无意中流露出的的欲望,作者形容这欲望像是动物的,而不是人类的,她脸上的美一下子被剥去了,变得吓人,令人厌恶,让人联想到一只发情的母狗。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有点快意。她抛弃了拉里,拉里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备尝艰辛,而伊莎贝尔在丰沛的物质滋养里艳光四射,恰如一件时间精心打磨的艺术品。

放弃爱情的理想,选择物质的现实,选择你得到的,就必须要承担你要失去的。

但在作者笔下,伊莎贝尔作为和拉里相对应的人物形象,并不具备反面意义。她只是很现实而已。

她爱拉里,但她更忠实于她的物质欲望。放弃了爱与激情,放弃了圣徒一般寻求理想的拉里,能说她有错吗?似乎并不能。

在物质和金钱堆砌的幸福中,她很享受她的生活,她的局限性,让她永远理解不了,拉里正是因为脱离了物质的桎梏,才能在精神世界里,在探寻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狂喜,

拉里对她的离开,并不怨怼,他真诚地爱着伊莎贝尔,尊重她,祝福她。

即使他早已洞穿了生命的虚无,对伊莎贝尔在现实世界里的追逐,他有遗憾,更多的是悲悯。

拉里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上,逐渐遗忘了伊莎贝尔,在精神层面上,对她已经全然放弃了,视她如常人。

遗忘是彻底的死亡。对于拉里来说,曾经的爱,和爱人,都已经逝去了。

离开了拉里的伊莎贝尔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她始终误解拉里,离开她以后不可能和任何女性产生感情。

因为她自己始终放不下失去拉里的空虚和对他的热望。

二,作品的辅线,描写了死亡和失去,带给人们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她才是拉里想娶的人。

文中还有一名女性,索菲。她是文中唯一没有善终的角色。

她作为朋友,和拉里,伊莎贝尔一起长大。因为年少时相貌不出众,掩盖了她不凡的思想和才华。

在成年以后,她很幸运,有热烈相爱的爱人,和可爱的孩子,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但是爱人和孩子,在某个夜晚,因为一场车祸全都丧生了。

索菲沉迷于痛苦,不可自拔。

酗酒,吸食鸦片,不断和各式各样的人上床,在伊莎贝尔看来,她彻底堕落了,并且不值得同情和原谅。

但是拉里要娶她。

拉里回忆起往事,穿过时空隧道,重新审视了那时的自己,他觉得自己懂得了索菲。

经历了同样的离丧之苦,他对她的痛苦能感同身受。他说索菲是个异常纯洁,异常高尚的姑娘,他想拯救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拉里对索菲的痛苦沉沦产生了共情。他在战乱中经历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自己曾困于其中不能解脱,他希望用通过拯救索菲的方法来抚平。

在拉里的帮助之下索菲戒了酒,打算和拉里结婚。但就在婚礼之前,伊莎贝尔引诱她重新酗酒,再次沉沦。最终因为放荡混乱的生活而被杀。

伊莎贝尔接受不了拉里真正地离开她,暴露了她的残酷和自私。

作者评价伊莎贝尔不温柔,其实是在说,伊莎贝尔太过于自私理性,缺少人性应有的温暖柔和。

作者并没有过指责伊莎贝尔,他认为,索菲被拉里拯救了,但她并不快乐。不如就让她沉迷于酒色,对于索菲来说,耽于肉欲才能免除她的痛苦,这种混乱是她自己的选择,应得到尊重和同情。

2,丧失带来哀伤,哀伤带来的结果却因人而异。

面对失去和死亡,人类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哀伤。哀伤包括悲伤,愤怒,想念,内疚和恐惧等等复杂的情绪。大多数的人,在或短,或长的时间过后会逐渐疗愈。

但是拉里敏感,索菲脆弱。他们都不可能心安理得过从前的生活。

索菲沉迷于酒精毒品和性爱中,逃避。

拉里沉迷于阅读思考和劳动中,探究。

三,本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成果

本书出版于1944年,毛姆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遵循自然主义的风格,力求真实客观地塑造人物。毛姆是驾驭语言的天才,讲故事的高手。这本书篇幅不长,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但作品文笔洗练,短短数语,人物形象便描绘得鲜明生动。

毛姆在这部文学作品里反思了战争的意义。战争带来的死亡催人觉醒,建立于物质基础上的世俗满足都是短暂飘渺的,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才能给人带来巨大持久的幸福感。

《刀锋》中的主角拉里·达雷尔是以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毛姆也借他探讨了生命的哲学意义。在文中,作者通过拉里的行为和语言,试图探讨人生,生命,自我和终极。

但毛姆毕竟是文学家,有文学家的局限性。本书令人遗憾的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他把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浓缩在这本书里,有呈现,有存在,有演绎和探究,却陷入了神秘主义的窠巢里。

这也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系,一战后,西方人失去了欧洲这个精神家园,开始寄希望于遥远神秘的东方。

对生命和人生幸福的哲学思考也许永无止境,物质的丰沛不能疗愈精神的空虚,主流的价值观也不应成为窒息人生命和个性的枷锁。

这本书借主人公拉里的形象传递出的,人本身即有价值,是社会运转和世界存在的最终目的。

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你所得,定如你所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