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城市“老漂族”他乡如何变故乡

城市“老漂族”他乡如何变故乡

时间:2024-01-07 20:51:45

相关推荐

城市“老漂族”他乡如何变故乡

图/王伟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

10月15日上午,郑州市农业南路商都路附近某小区的小广场上又和往常一样热闹起来。只要天气好,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就纷纷带着年幼的孙子孙女到这里玩耍。记者调查发现,当天出来玩耍的10个孩子中,有6个是家里的老人在照顾。而这6位老人当中,有3人是所谓的“老漂族”。每天买菜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是他们的主业;一天两次带孩子出来进行户外活动,基本是他们的全部社交。

今年62岁的高阿姨告诉记者,她是在女儿怀孕7个月的时候从封丘赶来的,现在外孙女已经1岁半了。除了农忙的时候,她基本都待在郑州。这里没有亲戚朋友,带孩子出小区也怕不安全,所以高阿姨的活动范围基本就在小区周围。“女儿女婿孝顺,周末总说带着我出去转转。不过,商场里也没我要的东西,跟年轻人也吃不到一块儿。”高阿姨说。

家住郑州市中原区的刘阿姨,已经在郑州“漂”了4年了。4年前,小孙子一出生,63岁的刘阿姨就抛家舍业从洛阳赶来。刘阿姨勤快,把儿子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性格开朗,也结识了几位老姐妹。可说起现在的生活,刘阿姨还是用“一言难尽”来形容:老母亲快90岁了,一直跟着弟弟生活,自己逢年过节才能回去尽孝;老伴独自留在洛阳,平时生活没人照顾;自己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还怕给儿子添麻烦……

像高阿姨、刘阿姨这样,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孙辈而离乡背井,到子女所在城市开始新生活的“老漂族”不是个例。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当前,解决好“老漂族”的社会融合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的养老,也事关社会有序运行、家庭和谐幸福等重大问题。

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实习研究员闫慈近年来一直在关注“老漂族”的社会融合问题。在她看来,因为地域间的语言差异,消费理念、休闲方式、饮食习惯等文化差异,隔代教育、老来分居等现实问题,“老漂族”普遍会出现精神孤独、对身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焦虑等问题。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养老金政策地域差异等原因,“老漂族”还面临着在迁移地无法获得本地老年人应享有的社会优待福利等融合难题。

闫慈认为,治愈“老漂族”的“水土不服”,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制度下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造成的地区差异,还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郑州市金水区某社区从事社区工作的焦丽锋结识了不少“老漂族”。在他看来,近年来我省针对“老漂族”的政策越来越好,服务也越来越细。“去年,我省已经实现医保跨省就医异地实时结算,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养老金认证审核、社区养老服务等也都将异地生活的老人纳入服务范围。”焦丽锋说,作为“老漂族”活动的主要阵地,社区应组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有不同需求的“老漂族”参与其中,并积极倡导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建设。

新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杨艳认为,子女应该给予父母更多心理关怀,加强沟通交流;“老漂族”也应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种社会服务组织要更多关注“老漂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