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绘就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新画卷

绘就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新画卷

时间:2020-02-09 10:07:48

相关推荐

绘就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新画卷

报告摘登

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统筹实施投资于人和幸福民生战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

促进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推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着力办好教育。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启动青海教育现代化203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建设健康青海。深入实施“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增强“三医联动”的改革合力和叠加效应。

织密社会保障网。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动态增长机制,鼓励发展商业医保和企业年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绿色威远镇。资料图片

“如今,我们家里也用上了水厕。”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西营村,“厕所革命”正在进入到村民家中,刘维存见证了村民们使用厕所的变化。

“过去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土厕,特别是夏天,臭味满街飘、蚊蝇到处飞,关上门也挡不住臭味。”刘维存说:“现在,政府投资,铺设管道,很多人家都用上了水冲厕所,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的生活了。”

小小厕所的改造,让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群众需求,就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着力点。 “以人民为中心”,省委省政府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来之不易,温暖人心。

阳光培育、幸福养老、扶弱助困、美丽家园……“开门谋民生”,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一张张拉长的“民生清单”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聚力前行,这种力量,磅礴而大气。

惠民政策,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近日来的降温,使得天气格外寒冷,但走进西宁市城东区福康颐养中心,却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每天都来这里做健康理疗的王志红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为她们做血压、血糖等健康测量,还有各种阅览室、活动室,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生活。

眼看快过年了,王志红的儿女也将在春节回西宁看她,“我就过年回家几天,很快就又来了。”王志红流露出几分不舍。

而这样的切身感受,正是我省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民生需求的成果。

“推进养老服务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助于实现和谐社会。”省政协委员、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工会职工帮扶中心主任韩海英说:“我们县的困难老人现在每月都能享受到低保金,困难残疾人也有生活补贴,除这些外,每个月民政局还为一些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今后,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各项养老服务政策,全面推动养老服务业均衡发展。”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秀忠表示,我们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把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和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向专项业务领域深化。

民生之本,大力培育就业增长点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这组数据意味着:我省稳就业多项指标继续保持在西部和全国的前列。

从回到家乡起步创业,到成立中国拉面网,省人大代表、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人马青云不禁感慨:“我们的事业,得益于政府部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创业者不断加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马青云说:“拉面行业在过去几年间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现在,我们通过网络为有拉面技能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成功对接就业600人左右。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有压力,但也有信心。”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史弘展,,我省大力发展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了各类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和跨地域转移就业,并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支持技能提升“展翅行动”,惠及1082户企业、23.69万职工。今年,全省将继续实施好各项援企稳岗政策。

“只有产业充满活力,就业的潜能才能被全面激发。”省政协委员、青海利智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剑信心满满地说:“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便利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中,我们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省政协委员、青海黄河鑫业有限公司熔铸分厂叉车司机李应菊,更加关注农民工就业,她说,希望能够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结合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未来大计,教育连着千家万户

教室更加明亮,教育更加公平。

看到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省人大代表、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二小学教师马桑杰洁激动地说:“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让我们基层一线老师备受鼓舞,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学前教育一直是马桑杰洁非常关注的事,她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巡视员、副厅长陈启福介绍,去年我省累计落实教育项目建设资金37.69亿元,开创性设立“生态”“扶贫”“藏区”三个专项招生计划,还从西宁、海东地区选派502名教师,对口支教青南3州60所中小学,青南支教的规模、层次、力度取得历史性突破。

省政协委员、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宏说:“近几年,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和关键期,但也面临着办学经费不足、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缓慢、编制受限等问题。希望我们能够有效优化教育资源,科学地设置专业,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相衔接,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产教融合。”

走致富路,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去年,我们接待省内外游客20万人,旅游收入近500万元,村民的人均收入比增加了2000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省人大代表、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谈及家乡的变化,深有感触。

去年,借着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卯寨景区完成了特色小镇风貌改造,李连和说:“我们景区现在有经营人员130人,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村民。如今,政府又提出了加快乡村振兴,这让我们对今后乡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曾经的穷山沟,如今变为乡村旅游的“香饽饽”;曾经的靠天吃饭,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我省广大农牧区正在发生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变化。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许多贫困村地处干旱浅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为此,省政协委员、民和县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钟德兰建议:“目前,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保障,主要集中在解决搬迁户的住房、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方面,而对后续产业发展的保障性资金还很有限。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搬迁群众在产业扶持、劳动力培训转移、一村一品等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助力贫困户稳定增收,尽早实现脱贫致富。”

从山上搬到山下,从土坯房变成楼房……面对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和县北山乡年过七旬的李起翔老人深深感慨着:“我们的新家有80多平方米,不仅有暖气,一开水龙头,还能有热水,冬天里可就享福了,真是没想到我还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幸福生活什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李起翔一家人的“获得感”并不只是搬进了县城的新房子,还有,他们的孩子走进了现代化的学校,他们的家人在家门口就有医院看病,他们的晚年生活,还能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过得多姿多彩……

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就是社会进步的影子。青海,正以民生为底色,绘就着全省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时代画卷。

作者:王 颖 来源:青海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