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明朝建国功臣几乎都死了 为何偏偏他逃过一劫 独善其身

明朝建国功臣几乎都死了 为何偏偏他逃过一劫 独善其身

时间:2023-11-03 14:01:27

相关推荐

明朝建国功臣几乎都死了 为何偏偏他逃过一劫 独善其身

自古以来功臣和皇帝就是有很深的矛盾的,只不过有的皇帝善于化解这种矛盾,同时功臣也得识时务,比如赵匡胤就曾杯酒释兵权,一场宴席之后,众位功臣懂了他的意思,第二天全部告老还乡,或者是交出权利,求个闲职。同时有的皇帝喜欢用暴力解决此事,就是杀功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虽说对建立明朝有功的功臣进行了嘉奖,但最后都对他们赶尽杀绝了,明朝建国功臣几乎没有剩下什么人,但有一个人逃过一劫,还寿终正寝了,他就是汤和,为什么汤和能独善其身呢?

只要提到杀功臣,有位皇帝是绝对不能跳过的,这个皇帝便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朱元璋杀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有资历的功臣,朱元璋杀功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皇孙镇不住这些功臣,万一自己老朱家的江山被夺走,以前是兄弟,做了皇帝之后,思想会变这很正常。

朱元璋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屠杀功臣,结束杀戮之后,朱元璋开始启用新人,他治理起国家来更加得心应手,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几乎被杀绝,按理说,汤和也在必杀名单里面,可他偏偏躲过一劫。汤和能保住命,主要是靠他自己,他看得清局势,他也知道怎么做人,怎么保住自己的命。

汤和汤和的性格决定了他能善终。汤和的性格极其谨慎,是个内敛的人,他不会随意发表意见,比如他在朝中了解不少国家大事,可他从来不在家里讨论这些,因为隔墙有耳,说这些东西要是传到朱元璋耳里,只会惹来杀身之祸,而且他还散尽家财,把钱财分给家乡父老与故交,并不跟功臣有过多来往,就过着独自的小生活,因为跟其他功臣交往过密,也容易惹来朱元璋的猜忌。他还懂得察言观色,朱元璋一直提防着各将领,不希望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可朱元璋表面没有说出来,也没有采取具体措施叫将领退下去,而汤和非常识眼色,他知道朱元璋的想法,就借自己年老多病要告老还乡,朱元璋一看汤和这么自觉,不仅没有对他动杀计,还给他在凤阳修筑了府邸。汤和也对朱元璋毕恭毕敬,就算他病重不能说话,当朱元璋前来探望他时,他就一直叩首以表示回答,朱元璋看见汤和这样都感动不得了,还赐给了汤和不少东西。

本该权倾一时的时候,他选择急流勇退,一直是老老实实做人,表现的对权势一点点的想法都没有,汤和比朱元璋要大几岁,可是自从起义开始,汤和就一直对朱元璋很尊敬,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压根不提当年的事,只是把朱元璋尊为皇帝,发自肺腑的尊敬,压根不敢越过雷池,不像其他人,可能还想着和以前一样,要和朱元璋称兄道弟。

值得一提的是,汤和与朱元璋还是发小,汤和在看到朱元璋脱颖而出的时候,一点也不嫉妒,反而是真心的辅佐,后来的汤和也不结党谋私,就好好干自己的事,有趣的是他还喜好喝酒,经常喝酒误事,有几次还让朱元璋发了火,他对于朱元璋来说没有威胁,更何况还是发小,朱元璋才不杀他。

汤和很有眼光,汤和“性格沉稳,善于谋略”他早就看出朱元璋非池中之物,所以在起义时哪怕汤和的地位比朱元璋高,资格比朱元璋老,他还是很尊重那时的老朱,甚至达到了对他恭敬的地步。这一点又加重了两人之间的情分。

汤和很懂得急流勇退,就像当年的张良一样。天下稳定之后,他便意识到这些老臣的处境凶险,适时告老还乡,放弃手上极大的权力,表明了自己对朱元璋和他的后代绝对没有威胁。

告老还乡之后,他尽力使自己低调,从不讨论国事,更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遵纪守法,并且每逢朱元璋有赏赐下来,他都会亲自谢恩。最后一条,在于朱元璋,他已经杀了够多的人了,多他一个汤和不算多,少他一个也不少。也许是想起当年一起打拼的情分,也许是不想落个赶尽杀绝的名声,就放了这一个,汤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