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没有专业演员 全靠导演亲戚出演 它却拍出了最美的中国农村

没有专业演员 全靠导演亲戚出演 它却拍出了最美的中国农村

时间:2022-09-14 22:21:26

相关推荐

没有专业演员 全靠导演亲戚出演 它却拍出了最美的中国农村

今年最会讲故事的电影,把中国农村拍得特别美,它带给观众:庸常生活中的美和诗意。

11月26日下午的北京,已经进入冷冷的冬天,朝阳区一家电影院内,4位完全不像演员、也没有娱乐圈气息的人站在台上,跟影迷交流分享。

他们中间的3位,表情尤其紧张、肢体动作略显僵硬,普通话也带着浓浓的老白干儿味儿(河北衡水)。刚刚放映的那部影片,是他们的处女作,他们都是第一次演电影,此前基本都不知道电影是拍出来的,在演电影之前他们有的在省城石家庄打工,有的在华北农村种西瓜,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却演出了一部优秀的故事片。

【《平原上的夏洛克》首映见面会】

有人说:《平原上的夏洛克》这部电影脱离了知识分子的高级趣味反而更高级,有人说这部电影拍出了庸常生活中的美和诗意,而我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拍出了最美的中国农村。

时代背景:城市化浪潮中的农民

电影的名字叫《平原上的夏洛克》,“夏洛克”就是福尔摩斯的意思,“平原上的夏洛克”字面意思是:华北平原上的侦探。

光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侦探剧,事实并非如此。电影讲述的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案件后肇事者逃逸,受害者的朋友(也是这部电影的两位主角)在河北大地(也就是华北平原)上奔走,寻找肇事者。

电影虽然由侦探故事开始,但直至电影结束,也没有找到破案,可见电影的重点不在于讲述一个侦探故事。而电影的重点,也不是塑造福尔摩斯一样的神探,相反,电影讲的是农民和农村——城市化浪潮中的农民以及农村。

寻找肇事者的是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超英和占义,他们没有侦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电影强调的是他们寻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他们与城市的隔离也被深刻表达。

【电影里的两位农民侦探:超英和占义】

城镇化浪潮中,超英和占义这样的农民跟不上节奏,处处感到不适应,既使来到城市,他们与城市也有一种疏离感,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超英、占义两个人寻找肇事车辆,到了乡镇里一家便利店里。虽然这家便利店货物很齐全,但却没有多少顾客,因为:有购买力的年轻人都到城里了,便利店老板也想把货物尽快卖完关掉超市进城。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情节,但也揭开了城市化浪潮的一角:空心化、老龄化,出现在电影里,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口号、多么专业的词汇,这一个小故事已经足够了。

第二个,超英和占义坐车来到城市,寻找肇事车辆,他们在高铁站休息,占义一口痰吐在地上,被罚款50元,他心里不服,准备趁管理员不注意再吐一口痰,结果被管理员盯上了。

这也是他们来到城市水土不服的表现,电影在这个情节上处理得很精彩,既表现出了那种不适应,也演出了幽默,更重要的:没有用近景、特写镜头挑起观众的生理不适,建议大家在看的时候特别留意下这段。

第三个,也是全片的高潮和升华部分,车祸之后住院治疗很久的树河终于醒了,他也回忆起了撞倒他的肇事车辆的颜色。然后,超英和占义他们就发现:自己在城里找到的那个“肇事者”是被冤枉的,他们本来用非常规手段从那个“肇事者”那里要到了钱,之后他们钱也不要了,但这却引起了企业家的不满,他找人打了超英。

这里想要表现的是:相比于农村的恬静平淡,城市更像是一架精密运行的机器,轰隆隆永不停息,这架机器一旦开动根本停不下来,甚至有些时候即使机器开动的方向错了,也要顺着错误走下去,纠错的成本很高难度很大。

而农村不一样,很多错误可以凭良心和朴实的价值观发现并立刻叫停,也不需要精密的语言、豪华的歉意,彼此都会原谅。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有些农民变成了城里人,有些农民将故乡深藏内心走进城市,但这个过程矛盾重重摩擦不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阵痛”。

农村题材的电影很多,表现城镇化进程的也有不少,但《平原上的夏洛克》用一种真实的笔触,从小细节上寻找表达的切口,尤为动人。

乡村魔幻主义:浪漫而温暖

此前的大量农村题材影视剧,常常用一种猎奇、夸大化的方法进行演绎,最典型的就是赵家班的那些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表面看,这些电视剧是在弘扬农村的真善美、演绎新时代的爱情和创富,但多少有一种“迎合感”,迎合城市对于农村的某种想象。

这种迎合,从根本上,还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知识分子的高端趣味”、优越感,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没法平等、不带有色眼镜地看待农村和农村。

这部电影精彩的地方就在于:用一种平等的视角看待中国农村。甚至于,给中国农村一种少有的浪漫主义表达,有人说这是“乡村魔幻主义”,举三个例子吧。

第一个,几个乡村老大爷坐在一间黑乎乎的小屋里,光着膀子抽着烟,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分析案情。这也是电影上映前被传播很广的一张海报,真实而质感,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图景,但却可能真实发生,放在电影剧情里毫无违和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体到电影艺术,就是对平凡生活的提炼,成功的提炼让观众感觉:没在现实中见过,但却很真实,很明显此处符合成功提炼的标准。

第二个,这几位侦探去寻找肇事者、破案,第一站就去找神婆,得到一个“东”的指引,接下来他们又沿路查找摄像头寻蛛丝马迹。

神婆和摄像头,不正是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的隐喻吗?这个情节的出现,作为观众,我没有超封建迷信的方向去想,更不会想到落后和愚昧,我只会想到我的故乡,老家农村的那些亲戚,这也可见:创作者并没有将中国农村存在的一些现象朝形而下的批判上引导,而是在写实上努力把控。

第三个,也是我最喜欢,最能代表这部电影气质的一个情节:顶棚上养金鱼。

超英的房子没有修好,下雨天会漏雨,他用一个塑料布接着雨水,雨水足够多了,他买了几条金鱼放进去,这就有了一种很高级、很浪漫的装饰感,又像个装置艺术展。

超英的生活很糟糕,卖了牛和羊好不容易可以建新房了,却牵扯进了一起工伤付出巨额赔偿,这样的悲惨命运大概会令很多城里人寝食难安,但超英泰然处之,不仅如此还能制造神来之笔式的浪漫,这一刻我深受感动。

深入骨髓的浪漫能让苦难的土壤开出鲜艳的花朵,对于超英来说,生活给我一间漏雨的顶棚,我却用它来养金鱼,这值得很多城市人学习。但是,这部电影又不仅仅是发出倡议,而是用一种浪漫、甚至仰慕的笔触来描绘这种精神世界。

对于老农民超英来说,做这事儿也没有什么浪漫不浪漫的,就是这样能让生活好一点,有限的好就足以令他不那么艰难,这是很普遍的一种农村生活哲学。

真实的“乡土中国”:没有人能陪你走一辈子,除了村里的老伙计

有一句流行语“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没法陪你走一辈子”,在这部电影里正好相反,超英、占义、树河三位老人从小在一起生活,在一个村长大,共同分享喜悦、共同面对困难,真的能相互陪伴一辈子,看着对方从人生的开头走到结尾。

遇到问题的时候,三位老人会相互帮助,超英被城里老板派来的小弟打了一顿,随后赶到的占义默默地为他拍去身上的灰尘,这就是乡村的友谊,令人为之动容。

从乡村去城市,三轮车面对一段上坡路开不过去,即便是半夜三更,老人们也会不约而同地给村里人打电话寻求帮助。这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议题:乡土中国。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徐磊在接受采访的也说过,乡土中国才是他最想拍的。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里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乡土社会受到了冲击。中国出现了很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具有变化速率大、关系不稳定的特点。

与发达城市的变化速率大、关系不稳定相对应,中国农村地区变化速率慢、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定。映照在这部电影里,就是这种相互陪伴一辈子的真挚。

这种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情味”,这种浓浓的人情味,既是导演最为珍视的情感,也是打动观众的一大法宝。

本片的导演深爱着这种人情味,所以,他大胆启用了没有过表演经验的普通人参演,自己父母亲,以及自己在农村老家的邻居、亲戚,为什么要选自己父亲做主角(饰演超英)?他告诉外界:是因为“我还是愿意拍我爸。我妈过后还说,这片子卖不出去也没事,毕竟你给你爸拍了个电影,等他老了还能看看,等你有孩子还能看看他爷爷拍过电影。”有着如此赤诚之心,在电影里注入对父辈敬爱的导演,当然能拍出浪漫和美好。

那么,问题来了:“乡土中国”里这种浓浓的人情味一直都在,为什么那么多拍摄乡土题材影视剧的人就没有发现呢?是这种感觉被电影创作潜意识过滤掉了,还是已经被人们所遗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