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王羲之是书圣独霸千年书法史 可是当年他的名气还不如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是书圣独霸千年书法史 可是当年他的名气还不如儿子王献之

时间:2019-01-15 11:04:12

相关推荐

王羲之是书圣独霸千年书法史 可是当年他的名气还不如儿子王献之

谁是中国书法的几千年王者?答案只有一个,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没有一个人有王羲之的影响力大,从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直到元代赵孟,明代董其昌,历代不知有多少书学名家都皈依王羲之。

但是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水平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认为,《兰亭序》不足以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才是天下第一。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根本不把王羲之放在眼里,“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清朝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更看不上王羲之,写下这样的评价“一传特因天笔重,千秋误尽学书人”。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 王羲之)”的看法。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的贡献,李世民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惟王逸少乎!”在李世民眼里,王羲之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尽善尽美。

实际上王羲之当年的名气还不如儿子王献之,东晋末至南朝宋齐近百年间,王献之名声远高于父亲王羲之。在唐宋之前的书法史中,有“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的说法,指的是东汉张芝,曹魏钟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这四位书法家。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 可见王献之在当时人们对他的推崇。

王羲之在《自论书》一文中说:“吾书比之钟、张当杭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从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对张芝、钟繇地位的认可。

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海内已经不知道钟繇,甚至不知道王羲之了,而只知道王献之。从这论述来说,王献之影响力已经超过了钟繇和王羲之。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梁武帝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梁武帝的帝王身份,很明显为王羲之造势。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情有独钟,亲自把王羲之送上神坛,从此以后王羲之雄霸千年书法史。

有人自然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还会不会成为“书圣”?

没有李世民的提携,王羲之也是“书圣”。初唐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就说“冠绝古今,唯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唐代李嗣真《书品后》云:"右军正体……可谓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可谓草之圣。其飞白也……可谓飞白之仙也。"明确地称王羲之为"书圣"。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自觉期,先是张芝钟繇开宗立派,后有二王横空出世。

庾肩吾《书品》中这样评论,“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 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

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评论王羲之说:"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所以说王羲之在书法上集张芝、钟繇之大成,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其在书法史上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标本。

王羲之是书圣,不代表永远都是权威,不同年代人们对书法爱好也是不同的,唐太宗过于贬低王献之,张怀瓘偏偏与唐太宗作对,《书议》云:“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逸少草有女郎材,无丈夫气,不足贵也”。

王羲之与王献之之间比高低没有多大意义,后人很多时候是二王并尊,宋太宗时《淳化阁帖》的刊刻就是最好的展示。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中间论书者, 以右军草书入能品, 而大令草入神品也。”米芾说:“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王羲之是帖学的代表人物,改变汉魏时期质朴书风,开创了遒美健秀之体。清朝“尊碑抑帖”的代表人物何绍基就质疑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文皇喜姿媚,《禊帖》始重于世,右军遂成书圣”。何绍基在《跋崇雨藏智永千文旧拓本》中称:“右军书派,自大令已失真传。”王羲之存留下来的真迹寥寥无几,所以才会导致现在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本意失真。

清朝包世臣康有为等等极力标举碑学,将魏碑、北碑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打破了千年来帖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近现代书坛碑派书法创作的主流形态,同时也是对二王书法权威的一次挑战。

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于吐故纳新,千年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自我更新,如果只是拜倒在权威之下,陈陈相因毫无生气,就意味着倒退和死亡。王羲之之前没有王体,颜真卿之前没有颜体,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