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100多年前 出国留学大都是穷人家孩子的事

100多年前 出国留学大都是穷人家孩子的事

时间:2018-07-31 05:33:01

相关推荐

100多年前 出国留学大都是穷人家孩子的事

清朝中后期,风雨激荡,诸物多变。鸦片战争对于我们的影响,绝不限于战争损害本身,还震醒了迷茫混沌的国人。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思想开始不断地涌入中国,文人士大夫们深刻认识到闭关锁国难以维持,必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技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制夷”、“自强”的洋务运动铺展开来。

学习西方,看似是学技术,实际上人才是主体。毕竟,只有人才能将知识、技术代际传承下去。一些思想觉醒较早的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经过不懈的努力,清政府最终决定派遣幼童前往美国,主动学习西方教育以及先进技术。这就是所谓的“留美幼童”。

为什么是幼童呢?幼童富有求知欲望,而且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当然,对于清政府而言,这种学习也是有前提的,就是在政治和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传统。所以,这些幼童是背负历史和政治使命的。

据统计,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分4批将120名幼童送到美国留学,以学有所成,回国报效朝廷。这些幼童的年龄只有12岁,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这些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进入美国后,被分配到美国家庭中生活,期间他们要克服诸多困难:一是语言障碍。孩子们事先没有经过英语训练,无法有效和美国人交流。二是饮食障碍。孩子们吃不惯面包、牛排等西餐,常常要饿肚子,甚至还要偷吃领队自带的腌黄瓜。三是辫子歧视。孩子们脑后拖着的长长的辫子,不仅梳理麻烦,而且常遭人白眼,美国人常常误认为他们是女孩子。

以上障碍属于生活困难,孩子们还能克服,最让他们不安的是内心的冲突。一方面,他们被迫要保持封建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甚至还包括宗教信仰。尽管有不安,但数年之后,孩子们逐步摆脱了封建文化的桎梏,进而迷恋上了人文社会科学等东西。

这些孩子们天资聪颖,且刻苦努力,很多人都通过了层层障碍,进入中学、甚至高校学习,如詹天佑和欧阳庚等人在耶鲁大学完成学业。眼看学习稳步进行,熟料形势突然变化。孩子们“全盘西化”后,背离了初衷,这让清政府隐隐不安。1881年9月,清政府突然下令将留学生全部召回。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留学生,抱着对前途的无限遗憾被“遣送回国”。

回国后,他们首先遭遇到的便是道德的谴责。如,当时的《申报》就有评论“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尽管备受质疑,但他们的确有所作所长,归国后他们要么选择了电报行业,要么选择了从军,还有一部分从事其他行业。

如同洋务运动的失败一样,留美幼童最终无疾而终,这说明清政府沉疴日久,已经无法治愈了。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这话虽然严苛,但用在留美幼童同样给我们以反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