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幼儿园手工作业 孩子作品好却不敢上台 家长可能做错了4件事

幼儿园手工作业 孩子作品好却不敢上台 家长可能做错了4件事

时间:2023-11-17 23:54:54

相关推荐

幼儿园手工作业 孩子作品好却不敢上台 家长可能做错了4件事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近有位宝妈反映说,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开朗,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喜欢嬉戏玩闹,回到家里也基本不说幼儿园发生的事情。

家人有点担心,有一次甚至白天到幼儿园看孩子,发现孩子只是乖乖地坐在那上课,才稍微安心了点。

后来,这位宝妈有些失落地说,觉得自家孩子的性格好像不太好,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她真的非常希望孩子能变得开朗一点。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她的家庭状况、工作,当然还有孩子。深入了解后,我发现了端倪。

这位宝妈的孩子不是性格不好,而是缺乏安全感。

这位宝妈跟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幼儿园的老师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其他小朋友都叽叽喳喳地涌上去,展示自己做好的小东西,有的是剪纸,有的是彩色黏土,还有的是蔬菜制成的小摆件。

她的孩子制作的是彩色黏土,一条红色的金鱼,非常漂亮。但宝贝看着雀跃的小朋友们,却不敢上台去发言,只是畏畏缩缩地坐在座位上,我能理解家长说这样一件事时,心里的酸涩与难过。

幼儿园布置了手工作业,孩子的作品很好却不敢上台,说明他动手能力很强,只是不爱说话。这绝对不是性格问题,就是孩子胆小软弱的一种体现,而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安全感。

深层次分析故事中孩子的内心

人都需要安全感,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诉求,不光是成年人,孩子更加需要安全感。

那么,关于安全感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孩子的心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呈现出放松的状态,更多地体验到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否则会挣扎在恐惧和不安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和精力去寻求这样一种“安全和舒适”的感觉,很难有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孩子的安全感自然是来自于父母和家庭,当孩子独自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集体中时,这种安全感的体现尤为重要。

上面所讲述的宝贝,为什么不敢去上台演讲呢?是因为人在陌生的环境中,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缩成一团,来抵御外界不知何时带来的伤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之所以不敢上台去演讲,是因为孩子不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也就是他熟悉的座位。走上讲台就意味着要暴露在更多的目光下,陌生的眼光会使孩子产生生理性的手脚抽搐和言语方面的障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紧张”。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乏安全感

家长们注意了,一旦你的孩子表现出下面几点特征,就说明缺乏安全感了,一定要重视起来。

1. 家里横外面怂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里的长辈宠到大的,尤其是隔辈的老人,孩子宠多了自然就不怕家长,在家事事都要争第一,争强好胜的劲头都用在家里。家长说一,孩子一定要用二给顶回去。非要把家里人气得团团转才肯罢休。

不过到了外人面前,小宝贝就怂了,不争不抢,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敢有怨言,在幼儿园老师面前也乖乖不闹。

这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你的孩子故意这样做在寻求关注!

在家中宝贝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才用各种方式博取家长的关注。一次次挑战家长的底线,只是为了证明他们在家长心中的地位。动物幼崽也同样有这种行为,这是一种“天性”行为。

2. 怕黑或是某些玩偶

很多家长说自家孩子怕黑,因为假象比较普遍,所以这一条格外容易被忽略。

黑暗往往是未知的象征,就像宇宙,在没有太阳光的深处就是黑暗的,孩子们对未知的恐惧也是一样。往往是因为觉得没有人在身边,失去了保护,孩子才会对黑暗有过激的反应。

同样,还有些孩子会害怕某些玩偶,说玩偶的脸阴森可怖,除去家长教育和灌输因素,孩子自己对玩偶感到恐惧时,家长就一定要注意了。

3. 不愿意自己待着,必须要人陪

有家长反映说,孩子特别粘人,跟自己特别亲近,哪怕只是做饭或者离开下房间,孩子都要跟过来,不跟过来就会哭闹,抓着自己的衣角不放。

这并不是个好现象,孩子过于亲近大人,这很有可能还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其实,孩子出现胆小脆弱,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状况,很可能是家长做错了下面这4件事。

家长做错的四件事

1、让孩子尽情哭,不管不顾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哭闹是一种任性的表现,“孩子不能惯着”,这种观念在每个想要孩子自立自强的家长内心里根深蒂固。

但对孩子的“不管不顾”,还需要一个限度,不能一味地放着孩子哭闹不管,这样会使孩子觉得失去家长的庇护,从而缺乏安全感。

2、总拿孩子的某个特征开玩笑

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有些家长喜欢拿孩子的某些外貌特征开玩笑,甚至有的家长还会根据这个特征给孩子取昵称,每天叫在嘴边。

有的时候,甚至还将孩子的某些口误当成玩笑,不仅在家里说,出去也逢人便说。这样的家长很多,而且往往都对此不以为然。

其实,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和取笑、嘲讽孩子没什么太大区别,一个特征如果被反复提及,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个无法摆脱的“缺陷”,进而产生自卑乃至是厌恶情绪。

3.对孩子控制欲太强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想把孩子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这不仅会削减孩子的自信心,还会使他过度依赖家长,而变得胆小怕事。

4.总吓唬孩子“不要他了”

这也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论是家长也好熟人也罢,总是拿这句话跟孩子开玩笑,误以为是在逗孩子玩。

比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诸如此类的对话很多很多。又如:家长带孩子逛街,孩子突然犯了小脾气,家长随口便说“我不要你了!”

这些没有经过仔细考虑的言语,也是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背后元凶”。

解决办法

1、孩子哭泣的时候,让他感觉到你在身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孩子哭泣时是在在博取关注,正是他们需要家长的时候。这时家长不要再放任孩子自己哭闹,最好能用言语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和支持。

2、家长不要反复嘲笑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宝贝们同样需要家长的肯定,像那种“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哈哈哈哈你看他又说错了”、“孩字又大舌头了”的话,请不要再对孩子说了。

你的每一句“有口无心”,很可能都被孩子当成真理定律。

3、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才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长大后就会更加勇于表现自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纵孩子,只是奉劝那些将孩子牢牢攥在手心的家长们,适当给孩子空间吧!

4、注意自己的语言教育,别让孩子对恐吓信以为真

语言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方式,家长可以在语言上多鼓励孩子。恐吓孩子是一种非常无奈且消极的做法。在恐吓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是乖巧,而是自卑和胆小怯弱。

家长们,你们才是孩子成长阶段最坚强的后盾,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庇护,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