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宋词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词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时间:2019-06-10 06:48:28

相关推荐

宋词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诗词原文

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城人(今江西抚州)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度。当时名臣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以属对工巧流利着称。有《珠玉词》,词存一百三十六首。

注释

芙蓉:荷花;金菊:黄色的菊花;斗:比胜;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天气:气候;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红树:这里指枫树;

间:相间,夹杂。

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

碧天:碧蓝的天空。

茫茫:广阔,深远。

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

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

思量:相思。

译文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鉴赏

在晏殊之前,从中晚唐以来的小令词,大多是抒情的,写景的作品屈指可数。写景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张志和的《渔父》、白居易的《忆江南》;韦庄《菩萨蛮》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夹在抒情的主体之中。范仲淹的《苏幕遮》,写景出色,但那已是中调,不是小令了。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采桑子》小令词中也有一些写景的佳句。

从宋庠《元宪集》、宋祁《景文集》与晏殊唱和的诗题稽考,晏殊这首《诉衷情》词,写于于仁宗宝元元年(1038)他四十八岁时。这时他从参知政事变为外官已有六年,在知陈州(今河南淮阳)任内。他在陈州,政治上是不得意的,宋祁给他的信说他在陈:“视政余景,,必置酒极欢。图书在前,箫鼓参左。”以文酒景物流连自遣。词是在这种背景中写的。

这首词属于流连景物之作,写的是秋景。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相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写花又写了时令,显得简洁。接着两句:“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拈出树上的红叶来写,充分显出秋景特征。为了渲染画意,增加色调,又细腻的写了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显然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倍添优美。

下片起三句:“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从陆上写到水,从地面写到天。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故用一“淡”字状水;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故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对于写陈州地区的秋景来说,却是很贴切的。二句写景之美和范仲淹:”碧于天,黄叶地“等句相近。二句写景之美,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到“路茫茫”三字,就不同了,带着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达如晏殊,说出这话,此中必有所指。

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这里的思念,是他词中所常写的,对于离别的心爱之人的思念吗?联系前文,显然不是,就当时的处境来看,这里所写的,应该是对朝廷的思念,盼望有早些把自己内调的消息传来,不愿明写,故含混言之。

晏殊词有不少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这首词不写爱情,主要是写景。景中的芙蓉、金菊、红树是否有对自己的品格的寓托,可以不作深论。以免流于附会;而下片结尾,根据写作时代,说是他的仕官生涯不如意和期待的心情的反映,则是可以断定的。词的特点,是反映这种心情很含蓄,写景淡而有味,富于画意;着笔无多,冲和闲雅,自成宋初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出色的小令。

文字 |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如果你喜欢古诗词

关注我们 为你解析更多古诗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