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袅袅炊烟升起 游子可缓缓归矣。

袅袅炊烟升起 游子可缓缓归矣。

时间:2020-02-14 13:32:45

相关推荐

袅袅炊烟升起 游子可缓缓归矣。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

自人类学会用火,就有了炊烟,进而也有了对炊烟的书写。炊烟是深深熔铸在文化根脉里的。

当炉火点燃,第一缕炊烟瞬间窜出,划着弧线慢慢氤氲上升,在屋顶四散开来,乡村的早晨刹那间有了生气。

看到哪里有一处炊烟,哪里就住着一户人家。我们每个人的心间,都萦绕着一抹炊烟。古人如此,今人亦是如此。

01炊烟是乡村匆忙生活的见证

勤劳的农人踩着晨露下地劳作,当看到炊烟从屋顶的烟囱中升起,意味着该收起锄头,回家享受美味的早餐了。

当鸟儿归巢,夕阳中炊烟再次袅袅升起时,农人就该晚归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炊烟是乡村生活的灵动图景,早就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信号,换人们回家吃饭。

纵然生活中有困顿和繁忙,可是坚韧不屈的农人们啊,是那般热爱生活。只要田里庄稼长势良好,收获颇丰,家中光景日渐富足,就足以冲淡所有的负累,就足以抵挡所有的疲惫。

炊烟,滋养着庄稼人奋力劳作,激励着农人们熬过惨淡的时刻,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岁月匆匆,年华老去,一代代人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变为满头华发的老者。乡里的炊烟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02炊烟是童年那抹温柔的眷顾

儿时生活在乡村的孩童们,最熟悉的一幅场景,莫过于快到饭点时,家家户户厨房里飘起的袅袅炊烟。

长大后,想起炊烟,眼前就浮现欢乐的年岁里,母亲给孩子手中的碗盛满饭,还要多放几块肉和鸡蛋的场景。炊烟是母爱深情的象征。

当时光在记忆中远去,童年里故乡的那缕炊烟,是多少人最美的回忆。山花烂漫,旧梦纯真,人无论到了什么年岁,都难忘炊烟升腾起的美妙画卷,画里唯有时光静静流淌,无所波澜,却平淡安然。

童年那缕炊烟,吹的是流年里的点点清欢,带着片片温情,承载了我们儿时的梦幻,作为生命最初最鲜活的记忆,在一生的梦中久久不散。

03炊烟是游子梦里模糊的怅惘

人们总爱把炊烟升起的地方叫做故乡。炊烟是乡愁的象征,一个人无论离家走出多远,村庄里飘动的袅袅炊烟,总会牵引着游子在前行中频频回首。

那是乡村里动人的风景线,迢遥千里,归期茫茫,缭绕不尽的是绵绵的思念。

远游的行人们啊,漂泊再久,当寻觅着熟悉的乡音回归时,哪怕舟车劳顿,也总会踏平坎坷,最终回到那炊烟升起的地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就连陶渊明也厌倦官场迷途知返,重回旧日的山村,归隐田园。忙时开荒种地,闲时静看炊烟,心中泛起久违的暖意。

“炊烟一点孤村迥。娇云敛尽天容净。雁字忽横秋。秋江泻客愁”,秋意渐浓,一点炊烟,一处孤村,还在天涯飘零的游子,看到别家的炊烟,怎能不勾起浓墨的客愁。

04炊烟是一个家勃勃的生机

家中有一锅一灶,就有一餐一食,一饭一蔬。无论是过节还是平日,灶间是一家人最温馨的场所,里头四溢着最寻常的烟火,交织着人间的苦辣甜酸。

一家子生活,怎能不会有磕磕绊绊,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一个家庭,又怎能不经历风雨和巨变,怎能不遭逢苦痛与苍老,可是只要还有锅碗瓢盆的响声,还有炊烟升起,一个家就能重新撑起来,就还有勃勃的希望和生机。

生在尘世,无论经受多少灾难悲欢,遍历多少起落浮沉,渡尽多少劫数厄运,吞咽多少痛苦不甘,家在,炊烟就依然能如约升起,我们就能汲取余生笑着活下去的勇气。

05炊烟是古老农耕文明的挽歌

炊烟是乡村跳动的精灵,它易被风吹散,而又生生不息。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血脉,都融在那缕缕炊烟里。炊烟是古老而悠长生活的序曲,自钻木取火,就有烟雾弥漫,农耕文明绵延数千年。炊烟起处有人家,有炊烟,就有人,有人就有家。

现代文明日益先进,越来越高档的家用炊具,取代灶台下的柴火,人们也如候鸟般迁徙,离开落败的乡村,自然不见有炊烟升起。我们生活里最美的况味烟消云散,日子也就缺失了些许本真的味道。

人们一如既往赞同灶火烧出来的饭更香,是啊,柴火带着泥土的芬芳,又夹杂着青草的气味,熊熊燃烧,化为升起的炊烟和沉淀的灶土。全程的转化,何其美妙,那是自然最原始的馈赠,缭绕着的美味,又怎能不惊艳你的味蕾。无奈如今有多少人,只能凭借记忆去追寻那被烟火浸润过的家常气息。

06炊烟是乡村的诗意写照

作为一种意象元素,袅袅炊烟常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成为思念故里的象征。一幅动态的炊烟图景,最易撩起诗词作者们的心绪。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好一幅和谐幽静的辋川秋景。

步入人生的暮年的王维,隐居辋川,我们仿佛看到他伫立在风中,带着几分苍凉和孤独,幸好有狂放不羁的好友裴迪正与他醉酒歌唱。

吴门道中

宋·孙觌(Dí)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萝古木昏。

如诗如画,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像写意画一般,炊烟漫过青翠竹林,才知晓竹林深处有人家居住,作为雨中的独行人,路过一户人家,茅屋大门早早就关闭了。

这时听到几声鸟叫,不知从哪里传来,抬望眼,忽见到千丈藤萝,参天古木深深,渐近黄昏,此时独行人是否感慨万分呢?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岁月流逝,人世无常,生命之舟在时间的河流中顺水而下,一日千里,一转眼,我们就到达生命的彼岸。

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已到垂暮之年,登临牛山怀古,在炊烟中携酒寻觅黄花盛开的地方。“炊烟三两人家住”更反衬出词人客居他乡的落寞,饱经风霜的凄楚,独自在外的悲凉。

苏堤春晓

明·聂大年

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

绿窗睡觉闻啼鸟,绮阁妆残唤卖花。

遥望酒旗何处是,炊烟起处有人家。

苏堤春晓是文人吟咏不尽的旧题,聂大年这首描绘得尤为细腻。苏堤两旁遍植桃树和柳树,春色明媚,柳丝含烟,绿波韵岚,掩映湖面,画面十分唯美。

“酒旗”是最古老的广告形式,用来悬挂路边招揽生意。远远望到酒旗,不知道是何方,遂看到炊烟升起,便猜测必定有人家生活在此。

晚 晴

明·陶安

江上秋阴薄,晚风生树颠。

高尘卷苍霭,归鸟度青天。

牧马平芜野,捕鱼斜日船。

千村新稻熟,茅屋起炊烟。

“秋阴”,时阴时晴。江水,晚风,苍霭,归鸟,牧马,芜野,捕鱼船,村庄,新稻,茅屋,炊烟,勾勒一副秋天的晚景图。40字,描摹的画面何其丰富。

傍晚,几间茅屋的屋顶上飘荡着阵阵炊烟,茅屋配炊烟更妙,说明更原始更古老,瓦房的炊烟倒显得要现代些。炊烟,是乡村的诗情和画意。

冬已至,见炊烟,家就在,游子可缓缓归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