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明朝大将戚继光与长城有什么历史渊源?

明朝大将戚继光与长城有什么历史渊源?

时间:2022-05-11 14:23:43

相关推荐

明朝大将戚继光与长城有什么历史渊源?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画像)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初漏锋芒

先祖戚祥随朱元璋起义,为朱元璋亲兵,屡立战功,洪武十四年(1381年),从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朱元璋封其子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因父亡而承袭了登州指挥佥事的职衔。21岁那年,戚继光奉调于每年春、夏两季来蓟州戍守,前后共达五年。这五年时间,对于他熟悉蓟州的边防情况可说是大有裨益。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戚继光被调往倭寇活动猖獗的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戚继光针对沿海官兵的弊病和倭寇弱点,在义乌县令汪道昆协助下,招募新军,严格训练,终于练就了一支有名的“戚家军”。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创制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鸳鸯阵”,屡破来犯的倭寇。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央视-戚继光:长城)

隆庆二年(1568)夏,经蓟辽保定总督谭纶推荐,朝廷任命戚继光出任蓟镇总兵,镇守地区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一带。当时整个蓟镇戍边总兵力达12万以上。他受朝廷之命,在蓟镇长城上开始修建空心敌台,完善了长城防御设施,并加强练兵,使蓟镇数十年边境安宁。

驻守蓟镇

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总辖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在修筑长城前,戚继光曾来到塞外实地考察。

考察之后,他觉得:此前明朝修筑的长城高度不够,厚度也不够,而且随着年久失修有许多部分已破败,根本就没有抵御入侵的效果。除此之外,明朝长城中虽然有些“小台”,但是,这些“小台”的作用着实有限,既不能让士兵藏身其中,又无法储备大量的军备物资,并且,每个“小台”之间又没有直接的联系手段,蒙古人若是入侵,只要万箭齐发,长城上的守军就无法抵御,根本没有辅助作战的意义。

在了解到蓟镇长城的缺点后,戚继光上奏道:“蓟镇长城长达两千里,由于年久失修多处损坏,与其每年翻修毫无收益,倒不如提高城墙,修建高五丈的三层烽火台,每个烽火台中能够容纳百人,站在台上视野宽广,烽火台又能储备充足的军粮武器。”隆庆批准了戚继光的工程,

修复长城

在隆庆三年,戚继光带着兵卒民夫来到蓟镇开工。

戚继光亲自作为督工,要求极其严格,对工程的每个部分都力求尽善尽美。戚继光命人将城墙的类型分为三等,两侧都有砖头的叫做一等墙,单侧有砖头的叫二等墙,未包裹砖头的石头墙则为三等墙。并且,所有战略要地的城墙全部采用一等墙,有工人偷工减料一律严惩不贷。并且,除了城墙外,戚继光还监督修建了若干空心敌台。

戚继光亲自作为督工,要求极其严格,对工程的每个部分都力求尽善尽美。戚继光命人将城墙的类型分为三等,两侧都有砖头的叫做一等墙,单侧有砖头的叫二等墙,未包裹砖头的石头墙则为三等墙。并且,所有战略要地的城墙全部采用一等墙,有工人偷工减料一律严惩不贷。并且,除了城墙外,戚继光还监督修建了若干空心敌台。

那么,何为空心敌台?其实,就是前文我们说到的五丈三层的中空烽火台,在戚继光的《练兵杂纪》中就有对空心敌台的描写:

“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

之后,经过了五年的艰苦施工后,蓟镇长城终于竣工。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戚继光发现长城守军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战争并不常有,边防士兵时常处于清闲的状态,所以,难免会产生倦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戚继光在经朝廷批准后,从浙江调来几千名战斗力高涨的精兵,安排在各地长城军中,让这些士兵成为军中的楷模和表率。

后续

万历年初,蒙古朵颜部进攻喜峰口,戚继光率兵出青山口击退敌军。这是戚继光镇守蓟州后打的第一仗。很快,朵颜部王子董长昂与他的叔叔董狐狸再次带兵进犯喜峰口,戚继光迎敌,险些活捉董狐狸。万历二年,朵颜部董家叔侄再来,又被戚继光击败,二人率亲族三百人叩关请死,戚继光放过二人,战火平息。

他坐镇蓟州十六年,蓟州一线边防固若金汤,百姓得以安宁数十载。张居正死后,戚继光遭诬陷排挤,被调往广东。离开蓟州时,百姓倾城相送,依依不舍。

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